运动竟有3个危险时间和3个黄金时间?时间选对效果翻倍
2025-07-25 15:01:40发布 浏览18次 信息编号:212624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运动竟有3个危险时间和3个黄金时间?时间选对效果翻倍
你知道,运动的时间选择极为关键!若选错了时段,不仅徒劳无功,甚至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要避开风险时段,把握住最佳时机,这样运动的效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快快记下来,选对时间,效果能翻倍提升!
健康时报图
运动要避开三个“危险时间”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老年病科的住院医师雷映红,在2025年5月于《健康时报》发表文章指出,持之以恒的锻炼有助于推迟衰老进程,并有助于维持心肺功能的良好状态。然而,若运动时间不当,可能会引发不利影响。以下三个“不宜运动的时间点”需特别注意避免。
1. 5~7时
在这段时间内,人的体温相对较低,血液也显得较为浓稠。若在空腹状态下进行运动,可能会引发低血糖。因此,在早晨醒来后,先喝一杯水、吃些食物,进行一些身体活动,做好热身准备,然后再开始运动,这样才能确保安全。
2. 12~14时
夏日此际,阳光炽烈,紫外辐射强烈,外出锻炼极易引发中暑;而冬季则异常寒冷,冷风一吹,关节疼痛便易加剧。若是在这样的时节想要锻炼,最好还是避免户外活动,室内练习太极、做些拉伸运动同样是个不错的选择。
3. 餐后半小时
餐后,肠胃正处于食物消化的忙碌阶段,血液也大量汇聚于胃部区域。若立即进行运动,则可能诱发腹痛或消化不适。建议在餐后保持安静静坐30至60分钟,若计划外出散步,则宜在餐后至少等待一小时。
健康时报图
尽量选择三个“黄金时间”
1. 9~10时
此刻,体温逐渐上升,关节活动自如,体内肾上腺素的分泌亦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在此期间,进行一些中等强度的运动,诸如快步走、八段锦等,既可强身健体,又不会感到过于疲惫。
2. 15~17时
研究显示,在午后这个时段,人体肌肉的强度与柔韧性均达到一天中的顶峰,且反应速度亦较清晨更为迅速。若计划进行力量训练或跳广场舞,选择这个时间点无疑是明智之举,它有助于更充分地展现个人能力,并提升锻炼成效。
3. 18~19时
在黄昏时刻进行锻炼,有助于调整我们的生物节律,刺激褪黑激素的分泌,从而让夜晚的睡眠更加香甜。建议尝试瑜伽、散步等较为轻松的活动,这些运动不仅能够缓解身心压力,还能为夜晚的优质睡眠奠定良好基础。
没时间运动?试试这3种简单运动
中日友好医院骨科的副主任医师陈星佐于2024年在CCTV生活圈微信公号发文提到,对于那些平时缺乏运动的人来说,不妨尝试以下三种简便的运动方式。
1. 坚持快走
快速行走位于普通步行与跑步速度之间,算得上是一种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对于那些平时较少参与运动的人来说,它无疑是一个极佳的锻炼方式。
持之以恒地进行快速行走,不仅能够提升心肺功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能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对预防骨质疏松也有积极作用,并且有助于减脂塑形,带来诸多益处。
健康时报图
2. 靠墙静蹲
墙边静立不动,不受场地与器材的约束,无论何时何地皆可进行。此动作不仅能减轻久坐带来的损害,还能有效降低血压、促进减肥和塑造体型,对膝关节和心脏的健康同样大有裨益。
3. 常做家务
对于众多忙碌于工作,缺乏固定运动时间与习惯的个体,不妨尝试一种被称为“零食”的运动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零散、灵活,可随时开始、随时结束,例如进行家务劳动,如揉面、晾晒衣物、更换床单、扫地、清洁卫生间等。
不同慢病人群,运动方式也不同
1. 高血压患者:等长运动
湖北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的副主任医师熊岗,在2024年于《健康时报》发表文章提到,“等长运动”被誉为降低血压最有效的锻炼方式。这一结论来源于《英国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发现,各种运动均能有助于降低静息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而“等长运动”的降低效果尤为显著。例如,靠墙静蹲、平板支撑以及扎马步等,都是常见的等长运动形式。
2. 高血脂患者:有氧运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负责人任菁菁于2023年在该科室的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文章提到,高血脂患者往往伴有脂质代谢异常,且体型普遍偏胖。为了促进血管畅通,使血脂水平恢复正常,患者应主要采取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例如快走、打太极拳、游泳、慢跑等,以此达到高效燃脂的效果,确保身体脂肪分布符合健康标准。
3. 骨关节病患者:轻重量训练
老年人骨骼较为脆弱,因此在进行力量锻炼时,应优先选择轻量级的训练方式。可以尝试进行提踵、踮脚、手持哑铃上举以及臀桥等动作。除此之外,患者还应适当加入耐力训练,比如快步走、慢跑或者有氧健身操等,以此来加强背部、臀部以及腿部肌肉的力量,从而让骨骼更有效地支撑起身体。
4. 糖尿病患者:餐后运动
糖尿病患者适宜以有氧运动为主,并适当加强力量训练。在进行有氧运动时,应确保运动强度适中,可以选择快速步行、踏自行车、跳跃或慢跑等方式。至于力量训练,可以选择中低强度的项目,如靠墙站立进行蹲起、坐姿进行抬腿动作,或是使用小哑铃进行弯举等。
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运动时,更推荐选择餐后运动,因为这样的运动方式对血糖控制更为有利。建议餐后进行强度适中的有氧活动,这有助于提高餐后的血糖水平。
健康时报图
5. 呼吸系统疾病:吹吹气球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人民医院的主治医生姚明超,于2024年在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微信公号上发文,指出中老年人若患有呼吸系统疾病,除了进行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和练习太极拳,还应重视吸气与呼气训练:例如,吹气球能锻炼呼吸肌肉,进而提升呼吸的效率。
6. 肌少症患者:抗阻运动+有氧运动
针对肌少症患者,建议采取以抗阻训练为核心,并融入有氧运动等多元化运动疗法的综合策略。具体抗阻运动项目有坐姿抬腿、站立靠墙蹲、手持哑铃锻炼和拉伸弹力带等。至于有氧运动,则推荐进行中高强度活动,例如快速行走或慢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