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医美“猎杀”女大学生1万元隆鼻10元

2023-04-18 14:25:32发布    浏览226次    信息编号:31276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非法医美“猎杀”女大学生1万元隆鼻10元

非法医美陷阱多,很多人被低价吸引

“隆鼻1万元,植入的硅胶却10元劣质货”“微信开美容院”“初中生培训一周就能当美容师”……记者在云南调查、江苏等地发现注射隆鼻永久性材料,近年来,以微整形为主的医疗美容越来越流行,但非法医疗美容导致医疗事故频发,假医生、黑美容院、假冒伪劣器械和药品等,不仅给消费者带来各种问题。 各种损害也阻碍了整个美容市场的良性发展。

“隆鼻1万元,植入的硅胶却差10元”

陈小丽是云南艺术学院的“95后”大学生。 一年前,出于对美的追求,她选择了昆明一家民营美容医院进行隆鼻手术。 手术后一周,她的鼻尖出现红肿和瘙痒。 医生告诉她,手术后一周是手术的恢复期,有轻微的红肿是正常的。 一个月后注射隆鼻永久性材料,陈小丽鼻子上的伤口溃烂,不得不到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

“经过医生检查,医生告诉我,塞进鼻子里的硅胶材料是价值10元的劣质货,伤口感染了。” 知道真相的陈晓丽想哭,“这是我借了一万元贷款做的手术!”

陈小丽的遭遇并非孤例。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医学美容科主治医生李倩告诉记者,她曾接诊过一位年轻患者,“注射的东西不清楚”,导致半边脸疑似血管栓塞。 “当时她的脸肿得很厉害,血管清晰可见,像蜘蛛网一样。” 李倩说,小女孩并不担心面部皮肤会不会坏死或留下疤痕,只是问会不会猝死。

另一位在微信上购买了线雕隆鼻的女士来到医院就诊。 女人的鼻尖,多处露在外面。 但她根本不担心安全,她只关心如何把线藏起来,看起来更漂亮。

李倩说,很多整形患者对美丽的追求超过了对健康的重视,健康安全意识很低。 只要“暂时没有问题”,他们就不愿意拆掉身上的“定时炸弹”。

业内人士表示,非法医美领域陷阱重重,其中药品水分较大。 一些不合格的美容机构拿不到药监部门批准的药品,不惜伪造批准文件、从非法渠道进货,甚至直接以假冒伪劣药品代替真药,价格比药品还贵。真药。

《微信就可以开美容院》

普通大众分不清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的区别。 很多人被生活美容低廉的价格所吸引,误以为公立医院整形贵,公立医院整形不专业。

据专家介绍,所谓医学美容就是通过医学手段对皮肤进行穿刺,达到美容效果,而生活美容多为保健,与医疗无关。 医学界认为,任何药物注射或皮肤穿孔都应归入医学美容范畴,并需要相关资质。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不少不法医美机构或个人通过熟人介绍,或通过QQ、微博、微信、网络直播等平台传播信息,针对消费群体,如女高中生、女大学生、和女性白领。 ,中年妇女是主要的“狩猎”对象。

记者在江苏和云南采访了多位市民,他们都表示,微信朋友圈里经常有人发布医美信息,半永久眉毛、隆鼻、双眼皮、美白针等韩国广告让人眼花缭乱。

昆明市民李琳告诉记者,她的同学开了一家私人微整形工作室,经常在微信朋友圈发广告,提供保妥适、微针祛痘、面部补水、去痣等上门服务移动。 “虽然她没有美容医生的资质,药水来源不明,但还是有市场的。”

李倩说,目前,普通大众还分不清生活美和医美的区别。 很多人被生活美容低廉的价格所吸引,产生了公立医院整形费用高、公立医院不专业的误区。 “现在微信朋友圈整容广告多到光鲜亮丽。 商家反复晒出整形知识、埋线、打针等工作照片,看起来很专业,也很吸引人。”

据云南省卫计委政法处副处长邓斌介绍,未经批准、资质不合格的非法医疗美容机构或个人通过网络平台或熟人介绍寻找客户,利用酒店、会所、小区等等违法的地方。 开展医学美容就是所谓的“黑美容院”。 这些隐蔽性强,有人将服务场所与违禁药品分开,监管部门调查取证难度大。

“初中生培训一周就能当美容师”

医学美容是一门严肃的科学。 整形手术是一项对专业技能要求很高的手术。 不是市场上三五天的强化培训就能完成的。

记者在百度上搜索“微整形培训”,点击标有“广州微整形培训中心”字样的链接,向客服人员咨询了培训情况。 据联系人介绍,培训中心开设注射班、手术班、纹身班、普通班等,课时一般为5天、15天、20天。 培训内容包括打针、线雕、双眼皮、毛发移植、韩式半永久眉毛、美白、减肥等近百个项目,每套教学班至少需要缴纳8600元在学费。

当记者询问专业背景和学历要求时,联系人表示,只要是初中毕业,老师都是经验丰富的博士生导师。 学生即使没有基础知识,也能理解、学习、上手。 据联系人介绍,培训结束后,学员可拿到结业证书,轻松进入整形医院工作。

据邓斌介绍,目前微整形培训市场比较混乱。 曾有培训机构以“受云南省卫计委委托”为名,为美发师、美甲师培训,骗取培训费。 “事实上,我国对从事整形外科的医生的资质要求很严格,必须有医师资格证和执业医师证,这些证书含金量高,考证难度大。”

李倩说,医学美容是一门严肃的科学,而整形手术是对专业技能要求很高的手术,不是市场上三五天的强化培训就能完成的。 按照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一名合格的整形外科医生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

多地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

截至今年4月,云南共检查生活美容机构5246家,查处违法医疗美容案件49起,共罚款元,没收违法所得近5万元

根据《2017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分析》报告,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医疗美容市场,玻尿酸填充、肉毒杆菌瘦脸、微创双眼皮、水光等5项微整形注射美肤、肉毒杆菌除皱 位列2016年美容项目销售额前5名。在注射美容领域,私立机构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 预计2018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超过8500亿元。

据中国整形外科协会和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目前全国共有医疗美容机构1万多家,每年约有1000万人次寻求美容。 据业内测算,全国大大小小的生活美容机构超过300万家。

市场繁荣的背后,医美行业乱象频发。 2017年5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网信办、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等7部委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

记者在云南、江苏调研发现,专项整治有效遏制了非法医美现象,净化了医美市场。 公众的知晓率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生活美容等违法案件多发场所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也明显增强。

2017年9月起,云南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 执法人员重点对隐藏在居民区的生活美容机构和“黑美容院”进行检查执法。 截至今年4月,共检查生活美容机构5246家,查处违法医疗美容案件49起,共罚款元,没收违法所得近5万元。

打击非法医美难

行政执法当场没收的物品,大部分是少量的低价药品和简单劣质的器械,与数百万元的收入相比,微不足道。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经济效益巨大、违法成本低、行业准入等原因,非法医美屡禁不止,打击非法医美存在以下难点:

一是调查取证难、定性难。 云南省卫计委政法处副处长邓斌表示,一些理发店、美甲店、会所、工作室等非法提供医疗美容服务,卫生行政部门难以查处。调查和收集证据。 许多案件是由受害消费者报告的。 相关部门只是介入,很少有预防性、事前监管的规定。 而且,“黑美容院”往往处于“游击”状态。 今日毁一窝,明日可另开。

南京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非法医美通过支付宝、微信等进行交易,身份和转账细节难以识别。 由于美容方法的多样性,现有法律法规对一些新的美容项目的性质没有明确界定,导致案件性质难以认定。

二是处罚标准不高,难以形成震慑。 根据我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对“黑美容院”的行政罚款数额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邓斌说,行政执法能当场没收的物品,大部分是少量的低价药品和简陋的劣质器械,与几百万元的收入相比,微不足道。

三是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严重短缺。 南京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区卫生监督机构每万人拥有卫生监督员0.3至0.8人。 管理任务。 邓斌说,“人员不足严重制约检查覆盖面和行政执法效率,一些生活美容机构长期处于监管空白区。”

打击非法医美需多部门严把关

我国可借鉴美国实行医疗美容许可制度,严格审查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资质,无证者不得从事医疗美容工作

受访者普遍认为,打击非法医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部门严格监管、不懈努力。

一是加强多部门联合执法。 云南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认为,卫生、网信、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海关、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加强联动,创新监管方式和执法方式,强化日常监管,针对重点领域和重点对象。 定期开展集中联合执法。 同时,加大处罚力度,严惩造成人身伤害的违法医美行为,对严重违法犯罪的机构和个人建立“黑名单”制度,纳入社会信用体系。 有关部门要做好违法医美行政处罚案件的信息公开工作,通过曝光形成强大震慑。

二是尽快建立健全行业标准。 云南省医学整形外科协会会长刘柳建议,国家卫健委、全国医美行业协会尽快建立中国医美安全质量管理标准和控制体系。 “我国可借鉴美国实行医疗美容许可制度,严格审查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资质,无证者不得从事医疗美容工作。” 刘刘表示,行业协会也应自觉加强行业自律,加强执业医师法制建设。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等宣传教育。

三是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邓斌指出,媒体要大力加强整形美容健康科普的宣传教育,揭露违法医美案件。 一方面,引导群众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和线索后,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投诉。 另一方面,提醒消费者在进行医疗美容时,要找正规医院、正规医生、正规药品,以免发生医疗事故和维权困难。 (字蔷秋冰清)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图|视觉中国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