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这次重点说说医美圈里真假难辨的流行包装套路。

2023-04-18 16:07:11发布    浏览212次    信息编号:32233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掌柜这次重点说说医美圈里真假难辨的流行包装套路。

医美圈就像娱乐圈,包装是最受大众欢迎的。 没办法,人家就是这样,这个圈子那个圈子这么乱,乱了很多年。 在这里,掌柜不挑那些低级的包装套路,比如前不久闹出天大笑话、“十五岁就被选为院士”的青年才俊,而是着眼于那些流行的包装套路。医美圈真假兼备。 医美圈流行的包装套路主要分为机构包装、技术包装和个人包装三部分。

1.制度包装

只要走进医美机构,映入眼帘的除了前台美女姐姐专业的微笑问候,映入眼帘的还有机构荣获的各种“高高在上”的荣誉牌匾。 其中,最常见的是各大知名厂商授予的品牌。 本来厂家发牌只是为了展示“正品”,后来被医美圈毁得一干二净。 想想看,这其实挺搞笑的。 你花了大价钱买了别人的产品,你不得不感谢那些愿意高价卖给你产品的人,甚至为此感到无上的荣幸。 从这一点也可以印证和对比,医美圈很多人的品牌认知水平,假冒伪劣产品曾经是多么泛滥。

如今,几乎所有大大小小的医疗美容机构,都会在机构最显眼、最黄金的位置整齐地摆放大量卡片,免费为厂家做宣传展示。 这些套路甚至波及到口腔、眼科界,尤其是正畸和屈光手术,类似于将某种正畸材料指定或授权给牙科机构,或者是某种名贵的屈光手术设备的隆重开光仪式等等。 .

机构包装和金钱可以买到的所有精美牌匾。 比如花钱参加一个会议,就可以获得“XX品牌10强”,在某媒体投放足够多的广告,就可以获得“XX机构10强”的荣誉。 当然,“十佳诚信组织”、“十佳消费者放心品牌”等传统品牌,以及某些协会的团体会员和理事单位,也是不可或缺的。 医美机构内部走廊两侧,往往挂着很多图文并茂的宣传栏。 比如某领导(多为退休领导)来指导甚至题词,某知名三级医院。 专家亲临单位参观交流等。

2. 技术封装

医美圈的技术包装更是极致无所不能,让你不得不惊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无论是割双眼皮、隆鼻、隆胸塑身、吸脂瘦脸整形产品包装,各种“高超”的技术,都可以单独或综合提炼或改造。 在赵丽蓉和龚汉林的经典小品《打工历险记》中,一盘大萝卜的《群英会》,二锅头里的“宫廷御液酒”兑白开水,在技术包装套路面前医美圈,真叫“小魔女见大魔女”,“关公面前玩大刀”。

以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双眼皮手术为例。 “桂泉”其实可以打包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不同价位的技术名称,比如韩式三点、纳米无痕、电睫毛,还有3D、4D、5D甚至6D雕刻等等,比较养眼-捕捉。 调节手术,各种眼部综合症。 其实双眼皮手术基本上分为三种,缝线埋线,小切口和全切口。 三种手术方法各有优缺点,各有适应症。 相比之下,包装好的双眼皮技术真的会让人眼花缭乱。 显然更引人注目,更能打动人心,甚至占据顾客的心智。 是不是立马给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高级感? 感觉?

与技术包装直接相关的还有设备、​​材料和治疗包装。 尤其是当一种新的器械或材料上市时,连批件都还没拿到就迫不及待地推向临床,争先恐后地占领市场。 临床诊疗的基本底线是忽视适应症,甚至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个人包装

个人包装主要是针对包装医生和现场顾问,以医生为主。 比如包装上的主治医生是“鼻王”,抢了中文名就抢了亚洲名。 如果牌子太大,有点假,那就用华东或者西南鼻王打包,反正总有一款适合你。 还有各种名声不好的正规和不正规协会的会员或会员,甚至还有韩国或中日韩某整形外科协会的会员。 他们可能只是在韩国和日本闲逛后买的名字。 . 当然,他们当中也有一些是委员会成员或正式社团(不是协会)的成员,他们中的大多数延续了他们在公立医院工作时的头衔。 体制外获得的那几个学业头衔其实也不算什么,只要肯花钱整形产品包装,大部分都能落户。

医生包装还包括原三级公立医院专家或二甲医院科室主任。 为什么? 医生可能确实来自公立二三级医院,但很可能是西部边境不知名的公立医院,更有可能是普外科专科或者皮肤性病专科。 即使确实来自整形外科(准确的说,大部分应该叫“整容外科”,下同)或者美容皮肤科,也大多是一年没有多少客户和业务的边缘科室。

与机构荣誉品牌相对应的个人包装,以及某厂商指定的运营或认证医生甚至首席或金牌美学设计师。 至于导演提拔包装“院长”,更是家常便饭,似乎已经成为行业内约定俗成、心照不宣的常规包装套路。 在一些小门诊,负责整形美容皮肤科的医生统统叫院长。 结果每次听到有人炫耀自己的鼻子或者双眼皮是某院长亲手做的,掌柜也只能“会心礼貌”地笑笑。

如果很多医生毕业于名不见经传的学校,他们就会假装自己在名校学习过。 不管培训是不是短期的,正规的还是不正规的,反正去就好了。 要是能给张一张培训证书就完美了。 此外,它还会封装老师的具体学校和教派。 如果算上业内大牛的学生人数,估计连大牛自己都会不解。 为什么我真的一夜之间变得“桃李满满”? 你想问医生是硕士还是大牛带来的博士? 或者您何时何地与 一起学习或担任过助理? 大多数情况下,医生很可能只是在某个会议上听了大牛几十分钟的学术分享,或者亲自观看了大牛手术演示的直播。 如果继续追问,就应该说“讨厌,讨厌”。 想想也是。 自古就有“三人行必有我师”、“天下大乱,人难倒”的优良传统,千万别当真。

第三方医美垂直平台和电商平台的兴起,也暴露出医美圈职称包装的重灾区。 如今,为了体现平台的可信度和信息的透明性,此类平台基本上都需要对医生资质进行审核和公示。 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医美圈子里人才济济,其中有一位1981年底出生的美女赵姓主任医师,还有一位只有2000年才出道的美女徐姓主任医师。练习了9年。 如此火箭式的高级职称晋升,让人不得不怀疑你们圈子里的职称晋升制度是不是已经堕落到“只看外表”的地步了?

还有吹嘘不交税的包装,一个新概念技术或想法的创始人或第一人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甚至以自己的姓氏命名,恰如其分的光荣和无耻。 有的更含蓄委婉,改名为某项技术或理念的领导者、倡导者或实践者。 中华文化不仅博大精深,而且博大精深。 真是太神奇了,一下子充满了正能量。 还有会议包装和合影包装,比如参加大型会议,趁着会议间隙,跑到嘉宾讲台摆姿势合影,借机和领导或名人走近合影,等。这也适用于医生和顾问,并且已经过试验和测试。 包装套路。

掌柜知道,十几年前被曝“过度包装”的上海一家中低端连锁美容院老板堪称国内美容行业个人包装的“无敌先锋”。 他既不包会员也不包委员,而是直接称呼“世界美容协会”的主席或会长。 当然,人家肯定不会说清楚,更不会承认。 其实这个名字只是他花了一万港币注册了“世界美容协会有限公司”而自取的,他是全世界唯一有资格的会员! 你说生物美容和医学美容在本质上还有区别吗? 不过,请注意“前方高能”,这位“无敌先锋”早已进入医美圈多年。

这还不是最厉害的包装,有不少个人包装真是把自己给搞砸了。 最常见的就是医生和顾问给自己做激光、玻尿酸、注射Botox,甚至吸脂、隆胸、托鼻托也屡见不鲜。 更有头脑的现场顾问,在与客户进行咨询的过程中,为了打消客户的疑虑,让客户付钱爽快,不惜以身作则,向客户展示自己。 胸对胸“那不是问题”。

更有什者,一些天生丽质的现场顾问,还会以天生丽质的美胸作为忽悠顾客的捷径(这里应该是“干咳”两句,省略一万字),吹嘘自己的美胸很自豪乳房。 它是由该机构的主要专家完成的。 不信你摸摸摸摸看是不是真的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甚至丈夫或男朋友都不会注意到它。 不用说,这一招还真是骗了不少“傻白甜”的顾客掏钱。

如今,医药广告的监管越来越严,包括搜索、电商、公众号、自建网站等,都被相关部门纳入严格监管范围,甚至是重点打击对象。的攻击。 掌柜有个哥们,是学医的投资人。 投资不景气时,他自己成立了一家医美机构。 在机构和博士的公众号上,每篇科普文章都有参考文献,对比图的出处也不忘,原始链接及时存档保存,比某些人的博士论文严肃正规. 目的是为卫生监督或市场监管部门不时检查做准备。 不打套路,不创造概念,不乱包装,严谨到近乎苛刻变态。 掌柜认为,未来的民营医疗将由老实人主宰,医美也不例外。

备注:掌柜的朋友兼投资人“明先生”对本文有贡献,特此致谢! 没错,就是上面那位投身医美,几乎变态的哥们。

有素材有干货,有趣有态度! 我是掌柜:双子座直男,本科双学位,经济学硕士,高级医学专业,十余年投资管理经验。

如果你是医生,你需要有医疗行业经验的合伙人或投资人; 如果你是职业经理人,你需要一个平台来做自己的事业; 如果您是医疗集团、医疗基金投资人或医疗机构股东,想收购、转让或托管医疗机构,寻求专业运营团队合作。 欢迎约掌柜,发消息或留言“微信号+姓名+单位”,添加掌柜个人微信。

~本文结束~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