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人气”为“久人气”,淄博将更有“品味” | 新京报专栏
2023-04-19 22:01:00发布 浏览176次 信息编号:35209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变“人气”为“久人气”,淄博将更有“品味” | 新京报专栏
希望全体淄博人都能跟上这股浪潮的节奏,乘势而上,顺利完成转型发展。
▲2023年3月31日,山东淄博网红烧烤店牧羊村烧烤店前,排起了长龙等候用餐。 图/IC照
文|燕子李三
淄博烤肉似乎一夜之间火了起来,至今未减。
据点评数据平台显示,3月份以来,淄博关键词“烧烤”的搜索量同比增长超过370%。 全平台关键词“淄博烧烤”搜索量同比增长超770%,淄博位列“五一”期间高铁热门目的地榜单前十多个在线旅游平台的时代。
我在淄博度过了本科四年。 别说每个月都吃烧烤了,每个学期总有好几次。 还是很怀念牧羊村的烧烤。 但是没想到淄博烤肉这么受欢迎。 各路媒体争先恐后报道,高铁站人头攒动,淄博正在从“宇宙中心曹县”手中接过新“头等舱”的头把交椅。
开通烧烤专列,成立烧烤协会,举办烧烤文化起源研讨会,宣布举办5月1日淄博烧烤节,引进文旅厅长“代言人”,新增21个“淄博烧烤”公交线路,并要求烧烤店不得欺骗顾客。 交通执法……政府高度重视,烤肉商家热情高涨,民众大多淳朴好客,这又是淄博烤肉走红的又一口碑基础。
而且它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仅3月份,淄博就接待境外游客480余万人次,同比增长134%,旅游收入增长60%。 当地政府借机大力推广淄博烧烤和美食旅游服务。 我觉得是年轻人和城市转型的双重渴望。
渴望留住年轻人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淄博有人口470万。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淄博市常住人口470.88万人,比上年仅增加约4000人,10年累计增加12.69万人。 全省人口增长第一梯队是济南和青岛。
淄博的人口指标也很重。 目前,淄博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109.3万人,老龄化率23.24%,居山东省第三位,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严峻的人口形势,集中体现在淄博需要大力引进大量年轻人口。 2023年春季“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北京站人才引进活动,淄博市委书记马晓磊先后到北大、清华讲学,邀请更多青年才俊到拥抱淄博,筑梦淄博。
年轻人怎么能不喜欢烧烤呢? 滚烫的炊烟,芬芳的生活气息。 淄博烧烤一经走红,首先吸引了济南、潍坊、滨州、东营等周边城市的大学生组团打卡。
这不是淄博第一次对年轻人出手。 2021年,淄博将以青年需求为中心,围绕幸福生活、成就事业的命题,着力建设“好学、好看、好吃、好玩、创业容易”。
2022年出台“淄博人才金政策50条”,对引进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分别给予20万、30万、60万的生活和购房补贴。
为了提供更好的出行和生活体验,淄博还开设了38个青年驿站。 外地高校大学生来淄博实习、游玩、交友,可享受每年4次、每次5天的半价住宿优惠。 .
近年来的举措,加上如今烧烤的流行,吸引了年轻人的到来。 数据显示,在某短视频平台“淄博烧烤”相关热点话题视频互动中,18-40岁人群占比最大,超过70%。
转型和专注技术是必须的
可以说,在淄博烤肉流行之前,国内知道淄博的人并不多。
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淄博产业门类齐全,经济发展迅速。 齐鲁石化、山东铝业、新华制药……一批知名企业涌现。 1994年,淄博的全国GDP排名超过济南,仅次于青岛,甚至一度高于苏州、杭州、无锡。
尽管拥有百年现代工业历史,但随着资源枯竭、新旧动能转换、碳达峰、碳中和等环保压力加大,淄博面临着产业和城市转型问题和升级,还有发展落后的危险。
2022年淄博市生产总值4402.6亿元,比上年增长4.7%。 在山东省16个地级市中排名第七,属于中产阶级。 在沃顿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100强榜单中,淄博位列全国第52位,昔日的辉煌不再。
资源枯竭型城市、独立工矿区、老工业基地,这一切都叠加在淄博这座城市之上。
烧烤火了,这或许是淄博改造一座城市的契机。 当地政府已经在推动以烧烤为核心的延伸旅游,如八大珠早市、塘沽文创园、文昌湖、海岱塔钟书阁等,整体上是官商民三方齐心协力创造一个非常友好的美食旅游体验。
作为齐文化的发源地、齐国的故都、东方瓷都,淄博有着近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截至2020年4月,淄博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62个。 可以说旅游资源丰富,历史、自然、人文项目基础也不差。
▲2023年2月17日,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石桥镇各庄村一家工艺鞋垫加工企业,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摄/新华社
同时,发展以制造业为基础的“硬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也是淄博转型的方向。
2022年山东省200家科技龙头企业和6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名单中,淄博市有16家、54家企业上榜。 进一步梳理榜单可以发现,先进制造、自动化、新材料等领域的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
在山东省首次入选的6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中,淄博市以54家入选企业位列全省第四,仅次于青岛、济南、烟台。 2021年,淄博市高新技术企业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10亿元,平均研发投入比例超过4.6%。
由此看来,产业转型、聚焦科技,是淄博交出答卷的必选项。
整个城市必须跟上步伐
淄博产业和城市转型的重要机遇已经摆在我们面前。 但我要提醒的是,一定要警惕淄博烧烤过热后的反弹效应。
首当其冲的是,淄博烤肉一时火爆很容易,但要保持火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如何保持老店的品味和服务水平,新店如何避免急功近利,都是问题。 烧烤服务从业者能否边走边补市场,同时保持烧烤产业链的稳定产出? 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考虑。
以及来淄博消费体验生活的人,无论年轻与否。 对淄博有三种进取态度:吃个烧烤走人,周末吃点淄博美食,好好体验吃住行,有留在淄博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想法。居住。
这意味着,不仅仅是烧烤,也不仅仅局限于美食领域,各行各业,全城在生活服务的方方面面都要跟上节奏。
“五一”小长假在即,淄博烧烤周边的住房和交通也开始奔跑。 更有网友爆料称,淄博当地部分酒店价格上涨。
如何安抚想去但暂时不能去淄博的人们? 去淄博吃烧烤排队时间太长,住宿又很贵,怎么解决? 还想寻找更方便和折扣的当地景点、交通和门票吗? 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任何一个细节处理不好,发酵都可能演变成蝴蝶效应。
其实淄博烤肉不仅在5月1日可以吃,6月的毕业季东营市美食,7、8月的啤酒节也可以吃到。 秋冬季节天气寒冷的时候,靠着烤箱之魂、小饼、小葱三件套更能吃。 这可以成为一种年复一年、年复一年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而不仅仅是让淄博流行一时。
从长远来看,淄博的产业和城市转型势在必行,没有退路。 目前比较明确的路径是聚焦科技和旅游。
旅游需要吸引游客,周末和节假日过后他们就会离开; 科技需要人才,才能在淄博安居乐业。 但两者的共同点是,淄博全市都必须以积极的服务态度对待游客和人才。
以此为契机,要大刀阔斧,从基层到中层再到高层,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学校企业、企业和公众……充分拥抱淄博带来的新时代机遇烧烤。
短视频时代,重庆火了洪崖洞,大唐不夜城火了西安东营市美食,杭州西湖也靠网红打卡重塑当代旅游品牌。成为改造一座城市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仍然不确定。
这个“五一”假期是拐点还是奇点,还取决于城市能否持续提升,全方位迎接挑战,全面优化吃、玩、住、行,提供服务到位。
希望所有淄博人都能跟上这波节奏,顺势而为,变“红”为“长红”,给人们留下更多的“淄博好味道”。
文燕李三(媒体人)
编辑/迟道华
校对/赵林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