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的淄博安静吗?

2023-05-06 13:04:36发布    浏览420次    信息编号:53850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凌晨四点的淄博安静吗?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2.74亿人次,旅游距离和消费活跃度创同期历史新高。

其中青岛美食,出圈的山东淄博的数据尤为亮眼。 相关数据显示,淄博“五一”整体旅游订单较2019年增长441%。

这座城市如何在“五一”的巨大交通中生存下来? 这背后是怎样勤劳的淄博人? 央视新闻《相对论》“5月1日”前驻足淄博烧烤,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答案。

01

烧烤店老板凌晨“抢肉”

“没有肉了,对不起。” 凌晨,一家烧烤店老板刚下班,他只能向到场的游客道歉。

淄博烤肉走红后,“食材大战”愈演愈烈。 凌晨4点16分,刚下班几个小时,烧烤店老板张明忠就开车前来“抢肉”。

烤里脊是店里的招牌,现在竞争激烈,他要抢六份牛里脊,还有小葱和蘸酱。 一家店的货源不够,张明忠又跑了几家店来补货。

张铭中是90后。 他虽然年轻,但也走过弯路。 24岁开了第一家餐厅后,生意不错,所以经常出去钓鱼、旅游,后来倒闭。 结果,用他自己的话说,突然觉得“生意不忙”,欠了几十万的外债。

张铭忠只能再次咬紧牙关,夜以继日地工作挣钱。 那时候,他很累也很后悔,“压力大的时候我也哭了”。 两年后,他终于还清了信用卡。

后来,在了解到国家支持年轻人创业的相关政策后青岛美食,张明忠申请了无息贷款,开了现在的烧烤店。 经历过最艰难的时候,张铭中说自己学会了珍惜。

90后老大也有家乡的缩影——发展了,但落后了,又追了上去。

02

一座被绞成绳索的城市

淄博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已有39个在淄博实现规模化生产。 本地车牌是路C,紧随其后的是济南和青岛,但几年前,路C被路F和路G赶超。

今年,疫情过后,淄博烧烤遭遇了短视频的流量拉动,火遍全网。 淄博的机会来了。 一座城市被绞成一根绳子。

用张明中的话说:“都是为了一张城市名片,我们为这座城市而努力。”

当地设立了专门的烧烤公交线路。 志愿者热情地为游客引导,司机声嘶力竭地喊着。

“我们要告诉游客哪些地方不需要排长队,还要介绍一些代表淄博特色的地方,不能光是来烧烤的。” 专线司机说,“当地车辆遇到烧烤专线,都会下意识地给游客让路。”

一位上夜班的出租车司机说,公司在微信群里发了通知,不准绕路,不准宰顾客。 “赚你应得的钱,违规者直接取消从业资格。”

淳朴、朴实、热情好客的淄博人民竭尽全力,紧紧抓住家乡发展的机遇。

03

变“流量”为“储备”

章丘、大同、济南……凌晨时分,多家烧烤店还在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他们说,吸引他们的不仅仅是美食,还有这里浓郁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5一”前,淄博发布《致游客的一封信》:“面对‘难得的爱’,虽然我们全力以赴,但服务供给未必能完全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请给我们一点时间,我们会提高服务质量和品味。” 网友纷纷表示,这封“劝书”有规律。

劝退不了怎么办? 控制宾馆酒店涨价,招募大批青年志愿者,部分家具店、影剧院等也开设夜场提供住宿……淄博经受住了“五一”的考验。

事实上,近年来,淄博也在为自己“挽救人气”:2017年以来,不断升级人才引进待遇; 2019年明确规定适度放宽夜市限制; 去年,它为来淄博隔离的大学生送去烧烤,挽回了一波年轻人的好感……

淄博烧烤火爆的背后是什么? 现在看来,这是一个“以心换心”的故事。

5月1日“烤”检查顺利结束。 未来,如何变“流量”为“留存”,将是更大的考验。 期待淄博继续交出高分答卷。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 陈继康

审计|张侃、王倩

同城信息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