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主要学科评估样本
2025-03-26 20:03:09发布 浏览32次 信息编号:200453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运输主要学科评估样本
第1条
关键字:城市铁路运输;课程实验;主题竞赛
智图分类编号:G642.0文档徽标代码: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05-02
城市铁路运输站是城市铁路运输方向的重要专业课程。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联系在深入了解课程的理论内容以及掌握特定计划和设计方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但是,国内车站课程实验始终受到管理模型,实验条件,评估方法等的限制,并且没有实现理想的结果。重庆北大大学运输专业是在中国成立的四个最早的专业之一。它的前身是运输部“运输管理”和1982年和1984年成立的两个以前的主要本科生。它于1997年纳入了运输专业。近年来,运输专业在其现有成就方面取得了更大的进步。 2008年,它被评为重庆特征的主要建筑点,并于2009年建立了国家高质量的“自动新能源和节能技术”。2010年,它被批准为国家特征的主要建筑点,并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的主要认证。 2013年,它成为国家“本科教学项目”中本科生的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我们学校的运输专业一直基于汽车使用,道路运输和物流的两个基本要点。城市铁路运输是一个新的方向,城市铁路运输站课程也是新课程。如何进行这种高度实用的新课程实验教学需要思考和探索。作为全国性运输专业的最高竞赛,国家大学学生运输科学技术竞赛,在八项屡获殊荣的著作中,有十个相关的城市火车站。因此,探索与国家运输科学技术竞赛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国内大学和学者对基于主题竞赛的实验教学的实施进行了一些研究。 Yu 和其他人建议通过大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竞赛改革传统机械工程课程的实验教学系统。主要方法包括建立竞争指导方法和管理系统,开放主题竞争实验室,主张学生的独立学习以及创新竞争自我组织模型等[2]。唐·利戈(Tang Liguo)认为,主题竞争在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实验教学改革和人才培训方面起着重要作用[3]。基于分析主题竞赛在促进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张·鲁金(Zhang )和其他人提出的特定实践将主题竞争内容转变为基于近年来主要国内大学学生的学科竞赛的实用教学课程,近年[4]。 Fu 分析了通过国家大学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促进实验教学时间和内容的促进作用[5]。在现有的研究中,实验教学改革与主题竞赛结合进行,以探索更多成熟的课程,例如: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并且仍然缺乏研究如何将新兴专业课程的实验课程与主题竞争结合在一起的研究。
1。当前状态的城市铁路运输站实验
随着我国城市铁路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城市铁路运输计划,设计,运营管理和建设等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但是普通大学的本科专业的专业并没有单独的城市铁路运输专业。在这个方向上的人才培训主要来自两种方式:一种是传统铁路学院的交通专业(例如北京北京大学,西南北北大学,中央南大学,兰州北大大学,达利安·乔港大学,什叶派省铁路大学等),具有大型铁路知识;另一个是在其他机械和公路学院新开设的城市铁路运输专业的学生。前者通常不提供城市铁路运输站课程,但有类似的课程“火车站和枢纽”。
通过相关国内大学的研究和摘要,无论是传统的“火车站和枢纽”课程,其中大型铁路是学习对象或新开放的“城市铁路运输站”课程,支持实验都有关注理论而不是实验的问题。缺乏完整的实验课程系统。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要功能尚未施加,实验教学方法仍然是灌输风格的,重复了既定的程序和其他问题。这表现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差和全面的创新能力不足。
2。“综合创新”实验教学二元模式
国家大学学生运输科学技术竞赛()是中国的首次大学学生纪律竞赛,该竞赛由许多在运输工程领域具有主要地位的大学共同促进。这是一个国家和学术运输科学技术创新竞赛项目,大学生是主要参与者。比赛的专业包括运输,运输工程,运输工具应用工程,运输信息工程和控制,物流和其他专业的专业,还涵盖了多个学科,例如土木工程(道路和铁路建设方向),管理层(与运输相关)。自2006年首场比赛以来,已经成功举行了八次会议。我们学校的运输专业将国家大学学生运输科学技术竞赛作为吸引和鼓励学生参与,促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训的主要平台,并将其作为促进城市铁路运输站实验性开发的机会。根据学生参加运输科学技术竞赛的需求,该课程实验内容分为两类:综合设计实验和独立的创新实验。前者是一个综合的实验项目,其课程的主要理论知识;后者主要使用学生根据实际的热门问题和行业需求来创新实验性问题和内容,并参加国家运输科学技术竞争。学生可以选择4个综合设计实验,以达到8个小时,即“ 4种综合实验模式”;或选择2个综合实验 + 1个创新实验,或者还可以达到8个小时,即“ 2 + 1个创新模型”。
(i)创新的实验教学内容
1。综合设计实验 - 专业核心技能培训。 (1)电台设计图(2小时)。使学生熟悉使用软件并掌握车站平面图设计的基本技能。通过测量从实际站获得的数据,使用图台平面图和部分视图。数据需要清晰标记,空间关系是正确的。 (2)评估站平台功能(2小时)。该实验主要在电台平台上进行功能检查,评估平台宽度,帮助学生应用教科书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车站设计图纸,分析车站的超高乘客流动状况和平台容量检查数据,并最终提出改进建议。 (3)简化转移站的设计(2小时)。转移站具有复杂的流线,通过指导系统的设计,学生可以应用教科书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转移站流量线包括三个流:登机,下车和转移。通过现场流线设计,冲突点减小,而行进距离是合理的,而无需添加设施。乘客可以上下转移非常方便。需要能够使用乘客流量尺度特征。同时,评估了车站的指导系统,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4)电台平台功能评估(2小时)。结合车站设计图纸,分析车站的超高乘客流动状况和平台容量检查数据,并最终提出改进建议。
2。独立创新实验 - 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根据近年来城市火车站的边境热门问题,设计了以下四个创新的实验项目。学生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设置主题。每个项目都有4个小时的时间,并且可以根据竞争的需求添加课外小时以完成该项目。 (1)集线器站转移计划的设计方向; (2)车站乘客流动行为的分析方向; (3)车站交通组织的规划和设计方向; (4)流量可靠性方向。
(ii)改革评估实验结果的方法
建立一个“重点”绩效评估方法的“得分模型”,以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
“得分模式”:根据学生选择的“ 4个综合实验模式”或“ 2+1创新模式”,分别评估得分。 “有重点”:选择“ 4种全面实验模型”的学生专注于实验报告的完整性,他们对理论基础知识,出勤,实验班级表现的实际应用能力等;在“ 2+1创新模型”中,两个综合设计实验占总分数的60%,而一个创新的实验占总分数的40%。绩效评估标准更多地关注创新意识,创新思想和实验报告的理性和可行性,而不是追求系统性和完整性。这将鼓励和指导学生的创新,批判性思维和个性化发展。
3。实验教学效果
自从我们学校2010年运输专业的城市铁路运输方向实施以来,新的实验教学模型取得了显着的成果,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也普遍增加。通过校外,对重庆中典型的铁路运输站的数据调查进行了改革,以完成课程实验,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绘画能力以及自我发现以及思维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问题。同时,课程实验效应的改进促进了国家大学学生运输科学技术竞赛的结果。我们学校的参赛作品在2013年获得全国比赛的一等奖和2012年的三等奖。
4。结论
随着我国城市铁路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相关计划,建筑和管理才能的需求正在增加。作为城市铁路运输人才的培养 - 城市铁路运输站的重要课程,其课程实验联系的创新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家运输科学技术竞争的创新课程的实验模型和内容,“以教学为导向”的实验教学模型被转变为“以学习为导向”,以使学生在课程实验中的计划全面发挥作用,从而实现良好的成果,但如何实现“全面教学”的实验模型,在其他工程学中促进了其他工程学的研究。
参考:
[1] Zhao Qiang,Muke,Jiang Li等。使用纪律竞赛作为平台建立电子实践创新基础[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4):363-366。
[2] Yu ,Xu ,Yao 等。基于主题竞赛的机械工程实践教学的改革和研究[J]。教育与教学论坛,2011年,(20):158-159。
[3] Tang Liguo。利用主题竞争来促进大学和大学的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人才培训[J]。教育与职业,2008年,(29):166-167。
[4]张·鲁兴(Zhang ),陈昆(Chen ),王·福本(Wang Fubin)。讨论主题竞争内容转化为大学生实践教学的讨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130-132。
[5] fu 。依靠国家大学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来促进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教学论坛,2011年,(3):17-18。
第2条
大学入学考试的铃铛即将响起。无论是暴风雨还是暴风雨,我们都已经走了一半。当大学入学考试结束后,我们期待的是大学入学考试入学评分线。那么,您对2021四川大学入学考试成绩线有多少了解?以下是编辑已经为所有人前几年的2021年四川学院入学考试分数准备了大学入学考试评分线样本,欢迎参考它。
自2021年江苏大学入学考试评分线以来,2021年四川大学入学考试评分线尚未正式宣布,但您也可以参考前几年的大学入学考试评分线并进行一些参考和分析!
2020年四川大学入学考试评分线
第一批本科生:527分;第二批本科生:459分;初中:150分。
2。每批科学学科的入学控制评分线
第一批本科生:529分;第二批本科生:443分;初中:150分
2019年四川大学入学考试分数1:科学1 547分,文科1 540分
第二阶段:二线科学459分472分,为472分为472分
学院:科学技术学院150分
四川大学过去王朝的排名1。四川大学
作为一所985大学,它是一所拥有完整纪律系统的综合大学。特别是在四川大学后来合并了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和西中国医科大学之后,其实力变得更加强大。在第四次国家纪律评估中,有16个A级学科,包括语气学作为A+,中文和文学作为A,14个学科,作为A-,30级B级学科和12级C,具有良好的总体力量。
2。电子科学与技术大学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出现,计算机,网络和电子技术等受试者在学生中越来越受欢迎。这些流行的计算机专业也被父母和同学认可。电子科学技术大学的有利学科更符合当今社会的需求。这些学校的毕业生更加喜欢许多知名公司。在第四个国家纪律评估中,电子科学和技术以及信息和通信工程是A+,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是A-,光学工程,9类B和2类别。
第四至第六名是三所211所大学和一所省级关键大学。
3。西南北港大学
尽管西南航空大学( )是一所强大的工程学学校,不是一所985大学,但在211所大学中,尤其是工程学中的排名相对较高。在第四个国家纪律评估中,有运输工程A+,土木工程A-和14个B型学科和12个C型学科。非常强大。它非常适合大学申请。
4。西南财政大学
211工程大学,尤其是金融和经济学,是一门受欢迎的学科。西南财政大学被称为中国金融人才库。同时,它是四所主要的金融和经济大学之一,并且很强大。在第四次国家纪律评估中,有2个A级A级学科应用经济学(定制),工商管理,4个B级学科和3个C级学科。
5。西南石油大学
它是由教育部,四川省,中国石油和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和化学公司以及中国海上石油公司共同建造的。它的实力仅次于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的校园环境也在全国各地的大学中排名。在第四个国家纪律评估中,石油和天然气工程甚至被评为A+,3级B和8级。
6。四川农业大学
学校有三个校园:Ya'an,和。总部位于Ya'an City。严格来说,这不是成都的大学。生物技术和农业科学是四川和农业大学的有利学科。在第四个国家纪律评估中,畜牧业为A-,8级B和3类C级学科。像该国大多数农业大学一样,它受到有利学科的限制。尽管它是211所大学,但它仍然排名落后于西南石油大学。
第七和第八位分别是成都科技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
成都科技大学仍然非常擅长地质工程,土木工程,数学和应用数学,地球物理学和其他学科。许多学生更喜欢为四川师范大学的公共基金学生提供配额,这是普通大学的相对不错的选择。
第3条
如何确认某些中国日记是核心期刊?哪个是国内核心期刊目录的基础?答案:目前,有四个主要机构在中国发布核心期刊目录:中国科学院的文学与信息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学院信息,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南京大学。
(1)“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共同资助,并由中国科学院的文献和信息中心赞助。核心库的源期刊已被严格选择,并且是各个学科的权威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图书馆的期刊也大规模选择,是我国各个学科中最杰出的期刊。学科范围:科学,工业,农业,林业,医学和管理科学。源日记表以中国拼音顺序排列,核心库中有645个期刊(标有 *);扩展图书馆期刊:351。此数据库是一个指定的查询数据库,例如中国科学院当选的候选人以及由国家主要实验室资助的项目的表演后评估;自然基金会国家主要实验室的评估查询数据库。
(2)“中国科学与技术论文和引文数据库”由中国科学技术学院信息赞助。它包含1200多个核心中国科学和技术期刊。学科:自然科学领域的各个专业。数据中心将根据每年包含的数据库论文数量,对各种国内科学研究机构,大学,单位和部门的科学和技术排名。我们学校科学技术部发表的“北京北京大学纸质分类标准”中的中国科学与工程期刊是指本数据库中包含的核心期刊。
(3)“中国核心期刊的重要内容概述”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杂志工作研究协会编写。它包含1,571个核心期刊。纪律范围: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种专业领域,分为七个主要类别:哲学,社会学,政治和法律;经济学;文教;第四类的自然科学;医学与健康;第六类的农业科学;第七类工业技术。每个核心期刊都有详细的书目信息,并简要介绍了期刊内容。这个“核心期刊目录”非常全面,并且在大学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4)“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指数(CSSCI)”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估中心赞助。在2000年和2001年,总共包括419篇中国期刊,以及16个海外中国期刊。我们学校科学技术部发表的“北京北京大学纸质分类标准”中社会科学类别中的中国期刊是指本数据库中包含的核心期刊。以上四个核心期刊目录是1和2,主要是科学和工程类别,4个是社会科学类别,而3个是各个学科的全面目录。读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核心期刊目录来浏览和搜索。
第4条
关键字:能源;专业特征;人才培训
作者概况:李亚维(Li )(1979-),女性,阿明省小米,中国矿业和技术大学电力工程学院讲师。 (,江苏)
基金项目:本文是江苏省的“ 项目”项目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研究结果(项目号:)。
中国分类编号:G642.0文档标识代码: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073-02
随着改革和开放的发展,我国家的国民经济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为培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93年7月发布了普通大学和大学的本科专业目录,将数十个能源和权力的小型专业压缩为9大专业。教育部于1998年发布的新的主要目录将以上的九个专业人士融合为一个,即热能和动力工程专业。 2003年,随着能源和电力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新问题的提出,郑大学带领了将热能和动力工程专业转变为能源和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的主要。 2004年,大学将热能和动力工程专业的专业转变为能源系统和自动化专业。西安北大大学还将热能和动力工程的主要专业改为能源和动力工程专业。
为了适应及时发展的要求,通过教育改革,该专业的人才培训范围已大大扩展,学生的基本知识已经扩大,并且他们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性得到了极大的增强。目前,这座专业有51所重要大学,有63名将军的大学生,15名三级大学生和15名私人大学生。但是,由于特定情况,例如专业定位,区域分布,历史遗产以及社会和国家需求,这项专业构成了不同课程环境,主要重点和多元化培训模型的趋势。 [1,2]
1。各大学能源和力量专业的特征
1。北中国电力大学
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学是中国电力大学的有利学科,主要关注发电方面的研究。 [3]进行的研究指示主要包括:节能理论和热经济学;新的能量和新的能量转换方法;节能技术;去硫化和去除氮的技术;燃料电池;大型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评估;大型单位的峰值剃须特征和生活管理;机电一体化集成;流体机械;大型涡轮发电机组的轴振动;燃烧技术和电站锅炉的仿真;纳米和表面技术;设备状态监控和设备维护等。
2。xi'大学
西安北大大学的动力工程专业是广泛的专业。它的专业地位和全面的力量不仅领导着该国,而且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在2007年国家一级纪律评估中,西安·贾东大学(Xi'an )在第一级纪律“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学”的最终成绩中排名第一,并被认为是第一级纪律中第一批国家关键学科。 with solid of , and power , and , and being able to in , and of and new , and , power , power , , fluid , and low- , is the main goal of Xi'an 's power工程专业。
3.千江大学
基于学校的专业称为能源和环境系统工程,分为两个主要方向:能源,环境工程和自动化,制冷和人工环境。依靠热能工程,热工程和电力系统,国家清洁能源利用率的国家关键实验室以及国家水和煤炭浆泥工程中心燃烧技术研究所是我国能源效率和清洁利用,能源和环境控制工程学的清洁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和人才培训基地之一。千江大学是最早的制冷和低温专业之一,在我国的大学中成立。这是一门国家密钥纪律,在多年来在国家纪律评估中排名前三。它在我国的制冷,低温,空调,低温生物学和其他领域中培养了许多高级专业人士。此外,还有一个新的新能源科学和工程专业。学生主要研究节能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以及新能源的减少,低碳利用以及新的能源利用,涵盖了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量和低碳能利用在内的内容。
4.东南大学
该专业包括三个专业方向:电力和电厂的自动化,建筑环境和设备工程以及新的能源和新的发电技术。热电厂及其自动化方向的重点是培养高级工程,技术才能和管理才能,他们整合了现代信息技术和热动力工程知识。制冷和低温技术的方向培养学生在现代制冷和低温技术领域系统地掌握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新能源和新发电技术的方向是与教育部批准的战略新兴行业有关的本科专业的方向。培养学生在新的能源和新的发电技术中掌握基本理论和专业应用知识,以便学生可以在开发和利用新的绿色能源,太阳能,生物质能源,风能,风能以及其他新的绿色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研究,计划,计划,设计,设计,监测,管理和运营以及提供新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机构对国家 /地区的新型技术领域的领域中具有全面的能力。
5。瓦兹港科学技术大学
这项主要重点是培养整合能源和动力工程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级专业和管理才能。 are in , , , , and of power and and in power , and , air , , ships, , , fluid , , , and other . , and power as the , based on fluid , it takes into , and , the of heat, and .
2. of and power
Today, and are major faced by the world. my 's is very low, in terms of and use of and , there is a big gap with . Under the where are and , the of will put on . [4] For a long time, in terms of , my has been a model, which has the and and . The of the power are as .
1. new and
There are two main key in my 's : one is and , and the other is the of new and . , - and are , and in the of new and , many , and are still in the and stage and are not . , in terms of , the and of , and do more work in the and of - and high-end - (such as and , , , etc.). [3]
2. The close and the
Only by and with in the and power can human and be . Today, have an part of and power and must be in the of . It is for this that the and power major to the and major.
3. High
The basic and in the in many , such as , , , , , and other .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my 's in the 21st , of be in the of .
4. of power
major has made great . In the 1970s and 1980s, there were very few new in power , which made it for all in my to . As the began to power, the so that the of in the of that can be .
5. of green
is an part of my 's . The about not only be by in the of , but also by all . This not only to in their , but also to the task of - to in all . pay to and ' ideas of " and ", and ' - and new . [5]
3。结论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 and needs for high- , the and power of each have their own based on their own , goals, and their own . By the , the of , level and , we will more in the field of and power for the .
参考:
[1] Zhan . on the model and of and power [J]. , 2008, (1): 19-21.
[2] Li , Wang Yan, Tian He. and of based on needs of and power [J]. China Power , 2011, (33): 22.
[3] . The "" of China's green power - an with Dean Xu , of , North China Power [J]. Solar , 2011, (14): 23
第5条
: - ; law ; ; goals;
: G726 Code: A
In years, the pilot for of law has been in the "- Legal and Base" of 22 law . The of law in the - on and the of the 's to a based on the 's needs for the of - legal , and with the law and in the of law ' goals and .
1. The main in the of law in -
(I) The of is
At , the - with clear and in law are such as the of and , , Ocean of China, , Xi'an and other . The lack of of has a to the of law in most - . The law of - do not have the of - , and lack clear of top-level in the of . They do not and the , , real and of the of the legal of the , and are prone to fall into the blind of of , which the with needs, the of , the of the team, and the , which in turn the of the of the legal .
(II)
At , the model of law in - on , and is light on skill and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legal in . In the two types of law , the of Law and of Law, there is no clear in goals and , which leads to a in the of and is to meet the of in , which leads to a in the of law . In the of China's in the new order, it has not from the of such as the "Belt and Road" and the Asia- , and the of legal risks in the , it has law to into the of rules and the to rules and the of legal risks in the .
(III) Fuzzy mode
The of the law model the of high-level - legal . The model of law in - does not the of into all of the , and the does not from all , lacks a path to and to carry out law . a and and that is in line with , the fully the and the needs of - cross- . The forms are a -style model, the of of is not high, and the forms and do not meet the of high-level - legal . These are to the and of needs by an law index for with .
2. of the in of law in -
(I) elite-style tilt has the of Fake
The by - have long been by the 's and in terms of . In terms of large-scale of , the of - -- and , they have elite-style and in . The of law has been in the of in the for a of time, and the and have far less for their than those of the . The of the law more on the of its own team and team. It lacks multi-party based on the of the , of high- , and , and it is to make in .
(II) The of - have the of model for law
The of - is by such as the 's own , , needs, and - by - . The focus too much on the 's and the in the . The in the about by open and lack on the of the 's . The 's makes to the that to the laws of legal , which often lags the needs of the 's , which in turn the of the 's legal and the goal model of .
(III) The lack of of and in have the of the model of law .
The of and the of , and , and have the key tool for the of the model of law in - .内部法学学科与行业特色优势学科之间的资源整合缺少促使各方主体整合资源的动力机制、利益分享机制和保障机制,使得校内法学与其他学科资源之间的整合利用度不足。对外进行行业办学资源争夺的法科研究生培养在与政法院校、综合性大学、地方性大学等院校法科研究生培养的竞争中,并不具有面向行业得天独厚的优势,难以通过行业资源的反哺形成优质的科研成果,吸引行业提供优质社会资源,进而导致法科研究生培养的特色不突出,不能适应行业对涉外法律人才的需求,限制了法科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办学空间。
三、行业特色型大学法科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对策
(一)依托行业特色,建设国际一流的特色优势法学学科
内修外联,多措并举,拓展办学空间,提高校内外的资源整合利用度和发展协同度,建设国际化的特色优势法学学科。一方面,以法学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为龙头,把握法学学科前沿发展的时代脉搏,形成扎实全面的法学基础学科体系,练好内功,夯实学科基础,增加学科积淀;另一方面,以国内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依托形成高认可度的法学科研方向,围绕传统优势学科,确定校内法学跨学科的协同创新方向,通过协同创新渠道,优先发展具有国际行业发展需求的特色优势法学学科,利用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产出在国际行业法律人才市场的资源争夺中积累资本,以国家推进国际化办学的政策为契机,通过行业特色型大学法科研究生培养国际高校联盟、项目制的合作办学、短期研修等形式交流经验,集中建设科研平台,以优秀的科研成果吸引社会资源参与国际化研究生培养的协同创新。
(二)确定面向行业和区域的国际法务市场需求型人才培养目标
引导法科研究生获取必要的行业、技术知识,运用法律思维,具有国际法律知识和实务、金融、贸易等法律外的技能。确立国际法务市场需求型人才的培B目标,旨在从行业和区域出发,围绕着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构建,探索如何参与构建起一套和国际接轨的公平、规范和透明的新制度体系。因此,行业特色型大学法科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目标应定位为培养“中国立场、国际视野、特色鲜明、专业典范、协同创新”的国际法务市场需求型人才。中国立场,指理解中国参与国际法律事务的国家战略,维护国际政治经济交往的中国国家利益,公平地参与国际经济秩序的构建;国际视野,指善于跨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形成让别人理解的智识;特色鲜明,指培育法科与优势特色学科的交叉生长点,着力培养有行业特色和工程技术特色的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专业典范,指着力培养有坚实法学基础理论和知识的专业化人才,培养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和先进的法学研究方法、技巧的研究型人才;协同创新,指引入与境外高校、科研院所、跨国企业、涉外法律实务部门等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协同创新培养研究生的教育理念,着力培养涉外法律服务能力和纠纷处理能力。
(三)构建“六位一体”的法科研究生国际化协同创新培养模式
1.应坚持统筹兼顾的培养理念
应变原有的“单打独斗式” 的国际法律人才培养理念为“社会资源协同创新式”的国际法律人才培养理念。结合学校行业特色优势,多措并举促使法学学科和校内其他优势学科的协同创新、校际间的协同创新、学校与法律实务部门的协同创新以及国际间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将法科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改革与发展放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背景中进行考察。在学科发展和组织管理方面,树立文理兼顾的平衡发展理念,促使法科研究生教育发展与行业特色型大学整体国际化发展战略协调一致。
2.培养方案应统筹学科基础和行业特色
考虑到国内法科研究生培养的专门性和培养的连续性,应建立本硕连读、硕博连读和中外合作培养等多层次、立体、交叉的复合型培养方案。全面重视国际法律人才的能力培养,廓清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规格,包括运用外语从事法律服务的能力、对国际法或外国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以及独特的跨文化沟通交流的逻辑思维能力。根据培养规格和目标,设置国际法课程模块体系。在此基础上,突出行业特色和学校优势,增加与特色法学学科相关的交叉课程。此外,灵活设置课程的学时,便于海外教授学者来校从事短期的学术交流授课。
3.师资国际化建设应坚持优化存量与增量
一是加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实行三轨制,即双院长制、双系主任制、双导师制。申言之,有条件的实行校内外、海内外的院长制、系主任制、双导师制。校内或海外的院长、系主任、导师负责研究生日常的教育管理、学业指导,校外或海外的院长、系主任、导师属于名誉院长、系主任、导师。二是助推年轻教师海外经历化。通过海外访学、短期培训等方式,开拓教师的国际视野。鼓励支持部分教师开设双语课程,并为教师开展双语课程教学提供教学发展机会。三是面向全球公开招聘课程教师。海外学者来校授课按照规范的教学流程展开,从选题、教学大纲、教学素材、目的设置、教学考评等环节让国际学者直接参与到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中。
4.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以课程为单位引进国际上最新教材及参考资料,选择适合教学实际需求的外文原版教材,注重跨文化交流沟通和实务技能的培养。传统专业课程融入比较法、外国法的前沿知识和论点。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通过授课与研讨相结合、中外研究生合班授课、国内外教授联合授课等多种教学模式,有效培养研究生的英文思维习惯。加强国际法模拟法庭、国际商事仲裁、法律诊所为代表的实验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训练文书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5.培养对象的国际化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在行业型大学与政法院校之间、大学与企业之间、大学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搭建大学联盟平台。联盟形式可以采取:合作办学、共建实习基地、相互接收短期实习留学研究生、实现教学科研资源的共享、学分互换互认等。一是招收海外留学生。通过特色法学学科与优势学科的协同形成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吸引海外留学生来校留学。二是派遣本国学生到国外留学。通过行业型大学联盟的平台,为研究生创造出国出境学习的机会,大力推进与国外高校联合开办学位课程,探索开展学位和双学位课程合作项目,积极开展师生交换、联合办学、学术合作等。
6.培养质量评估保障应坚持标准化和动态化相结合
法科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目前国内尚未有统一的教育质量评估标准体系。应当针对法科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特殊要求,设计专门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定期进行质量评估,以便日后调整培养方案。在宏观的法学学科所在的二级学院的教育管理层面,可以选择师资队伍、双语教学、教材图书、学生活动、专业方向、毕业去向等领域,建立内部标准化的法科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的教育管理体系。在微观的人才培养层面,评估标准的制定应由涉外法律实务专家和国家政府涉外部门的负责人来参与,在与学科点评估硬指标相对接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培养单位的办学优势、学科积淀、科研成果、行业特色,力求评估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具体评估的流程可以采取由培养单位自行确立评估标准进行自评估,将评估结果上报教育主管部门。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业内专家进行评估。培养单位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优化整改。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6.028
The and Setup of with for and
ZHANG Yu
( of and , , )
By the of the to the , we had out the and setup of with for and based on the and and the of . This is the of , , ship and the of . to the of the for , the setup can the and for the by the and by the plan.
Key words and ; ;
1 背景
2012年以前的本科专业目录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被归类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属于材料类专业。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规律及社会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教育部于2012年10月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的专业目录按照学科分类,结合我国国情设置专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归类到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二级学科专业通常包含三个方向:模具、焊接、铸造。①借此新版本科目录调整之际,我校将机械设计制造的模具方向进行调整,同时以白车身焊装和船舶建造为特色增设了焊接工程与技术方向,合并后成立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针对该新专业,我校构建了符合重庆交通大学“交通特色”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课程体系、制定了相应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
2 现状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调整开设的专业。十多年来,国内各有关院校相继制订了该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育实践证明,现有的专业课程设置大多为原来老专业课程的增减,有机整合力度不够,学生们觉得专业课程太多太杂,而用人单位又觉得学生们缺乏工程知识、动手能力差,与毕业后的使用要求有距离。②③④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其专业具有不同于其它相关专业的特点:对材料学以及工程材料方面的专业知识要求掌握得比机械类专业要高;另一方面,对机械方面的专业知识又比其它材料专业要求更多。因此,我国有的高校把该专业归属到机械学院,有的高校把该专业归属到材料学院。
目前,我国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类型可分为三种:⑤(1)综合型。以原有专业为基础,整合出几门专业核心课程,再另外增设一些具有共性的专业基础课程。虽然专业知识面得到了拓宽,然而受学时的限制,授课内容的深度得不到保障。(2)机械类。课程设置向机械类专业倾斜,只保留最基本的材料成型加工课程。此类课程体系的特点是培养的学生在机械制造方面的专业能力较强。(3)材料类。课程设置更侧重材料学。此类课程体系的特点是培养的学生,材料以及成型方面的专业能力较强。
重庆市内高校如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科技学院也开设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但是以上高校该专业都开设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而不是开设在机械工程学院。因此,课程设置偏重材料学科,对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较为欠缺。然而,从学生的就业去向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毕业生大都是在机械制造行业就业,因此加强其机械方面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也正因为如此,在众多业内人士的呼吁下,教育部2012本科目录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归类到机械一级学科下。
另一方面,很多高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由于不在机械学院,因此与机械和车辆等学科的接合比较欠缺。而重庆交通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归属在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与机械和车辆学科接合紧密,并将逐步向船舶建造以及轻轨车辆制造延伸,因此本校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发展交通特色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3 特色课程体系构建
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定位是立足重庆、面向全国,在金属塑性成形、高分子材料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焊接等领域,本着服务重庆乃至全国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汽车摩托车、轨道车辆、船舶等制造业的需求,努力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
建立交通特色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我校交通行业背景,结合船舶制造发展船舶焊接,设立焊接工程与技术课程群;结合车辆工程发展汽车制造,设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群。
交通特色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以本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依托,以车辆工程和船舶建造为特色,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学科和师资的优势,将机械工程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很好地进行了结合,有显著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整合基础理论课程。在2012以前的我校专业设置中,模具设计与制造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下的一个方向,机械设计、机械制造以及造化方面的课程偏多,学生在机械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较强。但是在教育部2012新本科目录中,模具设计与制造被归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下的一个方向。因此,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础课就不再沿用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基础课,而是与材控专业下的另一个方向“焊接工程与技术”进行整合,对机械类与材料类基础课的平台课程进行了建设。
(2)加强工程实践能力。除实习和课程设计以外,增设工程材料基础实验、模具结构与加工实验、专业综合实验等材料类平台实验,其中工程材料基础实验安排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钢的热处理实验和碳钢热处理后的基本组织鉴别实验等实验内容。模具结构与加工实验安排了冲压模具拆装实验、金属板材冲裁加工实验、注射模具拆装实验、塑料的注射成型、模具零件的电加工实验等实验内容。由于模具行业经常需要处理复杂曲面的模具型腔,因此常常需要使用三维扫描和逆向建模等技术,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中,设置了三维逆向扫描的实验和熔融沉积快速成型实验。
(3)注重计算机技术与材料成型加工技术有机结合开设计算机在材料成型中的应用、聚合物成型过程计算机模拟与分析、CAD/CAM技术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现代工程意识和科学技术”的教育,培养其应用计算机科学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⑥⑦为了能够分析模具强度,有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弹性有限元的知识,能够使用ANSYS软件进行强度分析;另外,由于工程问题往往具有参数多,影响因素多等特点,为了找到最佳方案需要对参数进行优化,因此需要学生具备最优化方面的知识。考虑到上述两因素,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现代设计方法”课程,包含有限元、最优化和可靠性三方面的内容。
(4)突出交通特色。面向我校优势学科车辆工程与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进行了汽车制造所需基本知识的相关课程设置,例如“车身结构与设计”和“汽车覆盖件成形技术”,设置了船舶建造工程相关的课程以及轻轨车辆制造所需技术的相关课程。考虑到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特别开设了“车身轻量化材料”,主要向学生介绍当前在车身中应用越来越多的高强钢、铝合金和镁合金等先进材料。
(5)紧跟时代先进技术。据用人单位反映,当前很多高校的课程内容已跟不上技术的发展而显得陈旧。因此,将当前制造企业所采用的新技术,例如热冲压、渐进成形技术等进行梳理进而开设相应的课程。特色课程有“逆向工程与快速成型技术”、“特种塑性成形技术”。
(6)服务地方经济。根据重庆市政府出台的“重庆市十二五工业振兴计划”,未来重庆市将大力发展汽车工业、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因此,根据当前企业急需人才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做到有的放矢,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人才。
4结论
本专业要求学生最终达到具有材料科学、机械工程、自动化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够在材料加工、材料成型过程自动控制、材料成型工艺设计以及成形装备设计等领域从事技术应用与开发、设计与制造、生产组织与管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的建设,修改与完善人才培养定位及培养方案,其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保留传统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方面的课程,同时增加特色工程技术类课程,体现了该学科与本校优势学科车辆工程和船舶与海洋工程的融合,有效地突出学校的交通特色;此外,课程体系还着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有利于拓展学生专业技术方面的能力,拓宽未来的就业领域。
评论
① 郭建,徐向俊.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改革实践.中国冶金教育,2012(2):26-29.
② 徐峰,冯小朋,夏鹏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特色培育的研究与实践.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5):30-31.
③ 陈丁桂,陈文哲,陈胤.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9):91-92.
④ 范钧,王雷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动态实践教学的探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4):203-204.
⑤ 戴晓元,寇丽丽,华熳煜.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科技创新导报,2010(12):173.
篇7
[关键词]法学教育跨学科多元模式
[作者简介]包姝妹(1978-),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航空法学及思想政治教育;王凤珍(1964-),女,吉林洮南人,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刑法学。 ()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088-02
一、民航院校法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在民航领域,目前我国专门的航空类院校中只有中国民航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置了专门的法学院。但这几家民航类院校的法学通常没有将学校的民航专业与法学相结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民航领域中对于专业方面法律知识运用的需求,不能很好的解决民航资本运营、民航市场与调控监管等方面的各类法律问题。面对这样的困境,民航院校的法学专业更应该利用自身的行业院校优势和特色,进行跨学科多元化的法学教学改革,以培养适应民航实务的多元化复合型法律人才。
二、民航特色与法学结合的跨学科多元化教育改革
民航类院校法学教育的跨学科多元化模式改革就是将法学与其他学科,如航空运输经济与管理、航空工程学、航空自动化等学科专业进行交叉融合,实现跨学科的联合授课。通过多个学科专业之间的沟通联系,借助院际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和合作培养体系,民航类法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具有民航系统性知识以及法学专业知识,具备宽广的知识视野和扎实的法学基本功,实现民航领域中的法律功效。
(一)跨学科多元化教学模式
目前各国在进行跨学科多元化教育改革上经常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主辅修复合型模式”,简称主辅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