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自愿申请和录取模式改革下的对策

2025-04-21 09:04:04发布    浏览5次    信息编号:209655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新高考自愿申请和录取模式改革下的对策

新高考自愿申请和录取模式改革下的对策

晨雾 / 文字

[晨雾出版社]。

本文由陈武于2018年初撰写,已发表在《高校招生》2018年07/08期。

---------------------------------------

作者简介:陈武,资深教育观察员,知名高考志愿服务专家,新浪著名医生。他曾在各种广播、电视和在线媒体上担任演讲嘉宾。通过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平台服务候选人。

在分析问题时,有一种方法叫“极端分析”,即在分析问题时,给你一个非常极端的条件,发生概率很低,然后看看会得到什么结果。使用 “极端分析” 往往会暴露出一些通常看不到的问题。本文采用极端假设来说明不同自愿填报和录取模式对高考录取批次合并后录取结果的影响。

一个极端的假设

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等学校招生批次,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招生批次合并改革试点。目前,许多省(区、市)已经开始逐步实施合并招生批次的改革。无论文科还是理科,合并招生批次已成为一种改革趋势。但是,批量合并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定的自愿填报和录取模式并不相同。为了分析差异,我们首先做一个非常极端的假设。

假设:高考改革各省分批合并后,一名考生(取名为梦)仅超过本科线几分(分段录取的情况下,分数在前 90%),并在知名顶尖大学(简称顶尖大学)填报一个专业, 而且他是省里唯一一个填补这个空缺的人。这位名叫 Dream 的候选人会被录取吗?

让我们清楚地列出四个假设条件:

1.合并一批录取高考改革省(自治区、直辖市);

2. 考生梦想高考成绩仅高于本科线;

3. 梦想在顶尖大学填报专业;

4. 省内只有一个人梦想着在顶尖大学里有某个专业。

一般来说,几乎不可能假设同时满足所有四个条件,尤其是第四个条件。因此,我们说这属于“极端假设”。

那么,如果出现这四个条件同时满足的情况,按照我国目前高考改革中各省(区、市)的招生政策,顶尖大学会录取自己的梦想吗?理论上,录取的可能性很小。我的意思是,即使同时满足这四个条件,顶尖大学也未必能考上这个专业,最终结果就看高考改革合并批量录取后采用哪种录取模式了。

四种新的自愿设置和录取模式

从2017年的情况来看,国内大部分省(区、市)的批量合并正在逐步进行,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第二批本科生和第三批本科生的合并,只有海南、山东、上海、浙江三省的第一批本科生也参与了合并。海南省将三个本科招生批次合并为本科A批次和本科B批次,山东省、上海将本科批次合并为一批,浙江省将本科生批次和初级院校批次合并为分段录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以上四个地区都是平行的自愿录取模式,但自愿设置和录取模式不同。

海南省:原第一批本科生课程和第二批本科生合并为本科生A批次,原第三批科目改为本科生B批次。A 批次有 12 名平行学校志愿者,每所学校有 6 名专业志愿者和 1 名专业科目调整志愿者。

山东省:本科批次合并后,考生一次可填报 12 名学校志愿者,每所学校有 6 名专业志愿者和 1 名专业科目调整志愿者。

上海:本科生批次合并后,成立以院校专业组为录取单位的本科生志愿者,一个学院的专业组为独立志愿者,候选人必须以学院专业组为单位填报本科生志愿者。考生在本科总批中最多可以选择 24 个学院专业组,每个学院专业组有 4 名专业志愿者,考生必须在每个学院专业组志愿者中选择是否愿意服从专业志愿者调整。

浙江省:批次合并做得最彻底,本科和初级学院录取批次全部合并。其中,一般类候选人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由实际候选人人数的 20%、60% 和 90% 决定。一般类别的平行录取实现了分节申请和分分章节准入的适用。实施平行志愿服务,将学校的一个专业(班级)设置为招生单位。学校的主要(班级)是独立的志愿者。应聘者一次最多可以填写 80 个首选项。录取流程:第一阶段考生先填写自己的偏好,然后申请入学;其余计划将重新公布,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未被录取的考生将填写他们的志愿者,然后组织入学申请。等等。第三段志愿者填报录取后,如仍有高校专业(类)未完成计划,实行志愿者征集。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了上述合并本科招生批次的四个地区的录取模式。

海南模式和山东模式

这两种模式非常相似,它们的志愿设置和录取模式与高考改革前各省(区、市)的普通平行志愿模式几乎没有区别。考生一次可填写 12 个学校,每个学校有 6 名专业志愿者和 1 名专业科目调整志愿者。假设海南省或山东省真的没有本科在线考生填写顶尖大学专业,但不排除其他考生填写顶尖大学的其他专业!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知道高招录取的第一个环节是应聘,申请时不要看专业,根据分数检索志愿者候选人时,只要学校有空缺,就可以把候选人的档案放进去。如果分数和排名高于顶尖大学的考生人数多于顶尖大学的招生计划数量(即使这些考生没有填写顶尖大学的某个专业),那么在实际录取中,分数或排名高于梦想的考生将在梦想之前被选入顶尖大学, 他们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梦连卷边都没碰到,更别说等到后续的专业录取阶段了。所以,即使只有一个梦想去填那个专业,但其他申请顶尖大学的考生填报了这所大学的其他专业,如果他们选择服从专业调整,他们也有可能被转入那个专业。顶尖大学的梦想只能破灭。

上海模式

上海模式是本科招生批次合并后,以大学专业群体为录取单位成立本科生志愿者。一个学院专业团体是独立的志愿者,每个学院专业团体有 4 名专业志愿者。那么顶尖大学的这个专业必须在该校的一所学院和大学的专业组中。假设上海真的没有在线考生填报顶尖大学的这个专业,但不排除其他考生填报这个专业所在的专业群体!在上海模式下,在高招生的第一个环节中,专业组不看专业,根据分数搜索时,只要顶尖大学的专业组还有空缺,其他填入该专业组的考生只要达到投递线就可以投进去。如果这个专业群体的考生成绩高于梦想,考生人数超过他们的招生计划,那么顶尖大学的专业群体很快就会被其他考生填满,根本不会轮到梦想。再者,当顶尖大学达到专业录取阶段时,虽然这个专业只有梦想可以填,但其他已经申请到顶尖大学候选人群体的考生已经填入了专业群体中的其他专业,并选择服从专业调整,因此有机会转入这个专业。顶尖大学的梦想只能破灭。

浙江模型

在浙江模式下,由于本科和初级学院的合并,批量控制分数线并不存在,所谓梦想的高考分数就在压力线的位置,只能理解为到了第三段的结尾,也就是说, 他的分数在浙江省排名前 90%。根据浙江模式关于考生分三个阶段录取的规定,他只能填写第三段,因为他的梦想分数在第三段。因为我们假设浙江省没有在线考生填写顶尖大学的这个专业,那么虽然申请录取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已经完成,但这个没有人申请的专业当然还是为空的。第三段中,候选人梦想在 80 名专业平行志愿者中,以第一顺序填报顶尖大学的专业,因为他是唯一一个填位的,而且因为浙江模式没有专业调整,所以没有人会转学这个专业,梦想一定会考上顶尖大学。候选人梦想实现顶尖大学的梦想。

通过以上分析,如果四个假设都不满足,候选人的梦想一定会被顶尖大学录取。在海南、山东和上海模式下,他可能无法被顶尖大学录取,但可能会被浙江模式录取。因为只有浙江省实行一个学校的一个大(类)作为志愿单位。所以,如果省里只有顶尖大学梦想填正,那真的没人能跟他竞争。

因此,上述四个假设需要再增加一个条件:

1.1 高考改革省(区、市)联合批量录取;

1.2 招生模式以学校的一个专业(班级)为自愿单位;

2. 考生梦想高考成绩仅超过本科线;

3. 梦想在顶尖大学填报专业;

4. 省内顶尖大学只梦想这个专业一个人填上。

所以,只有同时满足这五个条件,顶尖大学才有可能录取候选人的梦想。

新模式下自愿举报的对策

从以上假设可以看出,录取批次合并后,自愿填报模式和申请的录取规则也会影响考生能否被录取。因此,考生应该了解这些新的变化,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相应策略。

传统模式:先找到机构,然后从机构中选择一个专业

这种模式以海南和山东为代表,即“考生可填报12所学校,每所学校有6名专业志愿者和1名专业对象志愿者调整”,虽然这种自愿设置录取模式也是改革后批量合并下的模式,但其自愿设置录取模式与目前的省份(自治区、 市政府)改革前高考的普通平行志愿者模式,除了文科和理科没有分科和批量合并外,几乎没有本质区别,因此保留了平行志愿者的一般特征。

在这种模式下,考生仍可按照平行志愿者的一般填报方式,按照“冲、稳、保”的梯度,填满12所平行学校,且是“达哪一个”,被学校投票并不难。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候选人恰好成功投到一所大学的下限位置时,选专业的空间非常小,他很容易因为担心退学的风险而不敢选择不服从专业调整,所以被转学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的可能性非常大。

“学院专业组”模式:您必须根据学院专业组的学科要求填写志愿者

这种模式以上海为代表,即“本科生志愿者以高等院校专业组为录取单位,一个学院专业组为独立志愿者,考生在本科普通批中最多可以选择24个学院专业组,每个学院专业组志愿者有4名专业志愿者和1名专业对象调整志愿者”。这种志愿设置和录取模式,是对目前普通的平行志愿服务的很大改进,用高校专业小组代替一所高等学校作为平行志愿服务的录取单位。这种改进保留了平行志愿服务的特点,以便可以根据候选人的意愿更准确地进行录取。

这种模式要求考生根据学院专业组的学科要求填报志愿者,但在具体作过程中,仍可以按照“冲、稳、保”的梯度顺序填报 24 个学院专业组。即使考生恰好在某机构专业组的下限成功提交,但不能录取该专业而被调整的专业也是专业组范围内的类似专业。因此,专业满意度更高,但候选人退出的风险并没有因此而降低。

“专业(班)+学院”模式:由之前的学院优先改为专业优先

这种模式以浙江省为代表,即“一般类平行录取实行志愿者分段填报和分段录取”。实施专业平行志愿服务。学校的专业 (班级) 被设置为招生单位。学校的主要(班级)是独立的志愿者。候选人一次可以填报不超过 80 名志愿者“的模式,这种模式也是对目前普通平行志愿者进行改进的模式。它以一个学校的一个专业(类)作为录取单位,代替一个机构作为平行录取单位,以 1:1 的比例取消是否服从专业调整的选项,使考生的专业录取最准确地满足考生的意愿。在这种模式下,候选人的专业满意度极高,因为是“哪个专业(班)+学院”会投进哪个“专业(班)+学院”,被投进“专业(班)+学院”之一并不难。因此,考生仍可以按照“冲、稳、保”的梯度顺序填报 80 个“专业(班)+高校”,但也需要注意的是,在一轮平行志愿服务的基本规则下,虽然有 80 名专业平行志愿者可以填报,但也只有一轮投稿机会。如果考生成功提交了某个“专业(班)+学院”,但因某种原因无法录取,则没有专业调整的机会,只能直接退学。无论分数有多高,在这个录取阶段,你都不再有机会按后面的顺序申请“专业(班)+学院”。

总体来看,自愿申请和录取三种模式各有优势。未来,高考改革后各省(区、市)实行的自愿设置和录取模式,可能会类似于这三种模式。最后提醒考生,无论何种模式,都不能忽视平行志愿的前提,“志愿打结、优先排序、跟随志愿服务、一轮投稿”的原则仍然适用。考生无论分数多高,都不会有机会申请本届下一班的大学,只会被邀请到下一届录取。虽然“专业(班)+学院”模式可以按照1:1的比例直接投资于专业,但不会误认为没有退学的风险。由于失去了调整专业的机会,只要不符合专业的录取条件,就没有补救措施,也没有补救措施。

同城奢侈品信息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