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美与共!毛大庆开启2024梅马的第219场马拉松之旅
2025-07-09 22:00:47发布 浏览7次 信息编号:212255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梅美与共!毛大庆开启2024梅马的第219场马拉松之旅
小掌君注意到,马拉松爱好者、中国探险协会百马跑者分会会长,以及“毛线团”公益跑团的创始人毛大庆,在参加了广汽埃安·2024梅州马拉松赛(以下简称“2024梅马”)之后,他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庆庆哥与户外”上分享了一篇跑步心得,大家不妨一同阅读。
第219场全马|天下“客家之都”“梅”美与共
故事从2024年12月28日下午16时说起。
北京金融街马帮年会活动落幕,我急忙驾驶飞车直奔首都机场,途中却遭遇了严重的交通拥堵。抵达机场时,仅差一分钟航班就已关闭舱门。无奈之下,我立刻改签了一个小时后的航班,继续踏上前往广州的旅程。
抵达广州时已是晚上九点有余,此时已无高铁可乘。与在机场等候我的风沐云公司创始人王斌会合后,王斌立即驾驶车辆,疾驰向380公里之外的梅州进发。
抵达梅州那座位于起点的酒店时,时间已是凌晨一点二十分。那时,起点的搭建工作即将全部结束,组委会的工作人员正忙碌地做着最后的整理和核实。
入住酒店后,前台立刻赠送了我两根能量棒,工作人员温馨地提醒,建议在次日出发前食用,以补充体力。踏入房间,桌上摆放着两瓶电解质水,旁边还有一张充满关怀的留言,这一切都让我倍感温馨和感动。
小细节真的用心了。
在这座小城举办的马拉松赛事中,民众普遍参与其中,这充分显示出,经过十几年的培育,马拉松文化已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里。
入住后马上躺倒在床,凌晨两点多了。
尽管旅途充满紧张与奔波,但内心依然洋溢着喜悦,因为终于赶到了目的地。回想起那些年热衷于参加马拉松的日子,类似的“冲刺”经历并不罕见。然而,近年来这样的情况变得较少,这次却又重现了,感觉格外亲切。再想想自己已经参加了219场赛事,还能保持如此的热情,这再次证明了:所有的“坚持”无不源于对“热爱”的执着。
问自己为什么对马拉松这么有执念?
首先,我渴望探访这个坐落在粤北山区、充满魅力与神秘的“客家之都”,以及叶剑英和李光耀两位伟人的祖居地;其次,我打算为即将到来的2024年“马拉松旅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跑梅州:山水人文 开球起跑
拂晓时分,气温微凉,但天空晴朗。透过酒店之窗,北方的严冬已至,而此处依旧绿意盎然,繁花似锦。一座形似“围屋土楼”的大型建筑坐落在起点旁,颇具地域特色,引人注目。
梅州已成功举办了四次马拉松赛事,吸引了包括全程、半程以及欢乐跑在内的1.9万名参赛者。
12月29日早上7时30分,“2024梅马”鸣枪开跑。
梅州被誉为足球的摇篮,比赛开始后,一支足球队控球疾驰,其场面颇具观赏性,显得格外有趣。
赛道从梅县区人民广场出发,途径城市的主要道路、叶剑英纪念大桥,以及被誉为“最美公路”的省道S223线。
这条赛道巧妙地将梅州的历史名胜与现代建筑融为一体,集结了马拉松独有的城市文化精髓,同时展现了梅州迷人的城市景色、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蓬勃向上的精神气质。
2024年的梅马赛道状况极佳,即便途中穿插着隧道及若干坡段,总体而言,挑战程度适宜;此外,当时的气候条件对马拉松赛事同样适宜,选手们多数时段沿着河岸奔跑,沿途的山水风光美不胜收,让人心旷神怡。
梅江区院士广场被选为全程马拉松的终点,赛道设计巧妙,将梅州的历史遗迹和现代建筑巧妙连接,包括历史悠久的泰康路、东门塘路以及现代化的剑英大道北段,这些元素共同呈现了梅州古今交融的城市景观,同时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
梅江沿岸美景如画,跑在风景之中,是一场极致的视觉盛宴。
气候宜人、风光旖旎、氛围融洽、补给充足、赛道顺畅的“五好”2024梅马,市民与村民纷纷驻足路边为选手们呐喊助威,大学生志愿者们则展现出尤为真挚和热情的态度。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迷你马拉松,独有其细腻与温馨,呈现出一种自然与放松的特质,与大型马拉松相比,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独特魅力。
赛后,我们参观了赛事合作的梅州三甲医院——东山医院。那里的环境十分宜人,设备相当先进,国际化的水平出乎我的意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医院在马拉松赛事当天特意设立了急救专用通道,直通急救大厅,处理速度非常迅速。
除赛事本身之外,“2024梅马”还增设了多项“赛事+”创新举措,涵盖赛前车辆调度,比赛日的早餐服务,以及赛事全程的细致周到服务安排。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4梅马”美食节,这里汇聚了丰富的本地特色佳肴,让参赛者们得以尽情品味多样化的客家美食。
在赛事博览会现场,不仅展示了梅州的特色旅游线路,而且向参赛选手们派发了梅州市全域旅游的导览手册。为了便于选手和他们的亲友在梅州畅游,梅州共有35家景区推出了门票优惠措施(其中19家景区免门票,16家景区提供门票折扣),以此吸引更多跑者走进梅州,深入了解梅州,并爱上这片土地。
梅州的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有着众多名人的故居和历史传说,未来我必定会再次踏足此地。
2024年的马终于跑完了,2025年加油!
食梅州:盐焗鸡与娘酒 古早味的传承
梅州的客家美食,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梅州盐焗鸡因皮脆肉嫩、色泽迷人、味道醇厚而声名远扬。在品尝之际,只需轻轻一撕那金黄的鸡皮,便有浓郁香气扑面而来,肉质细腻柔滑,绝无干柴之感,每一口都让人沉醉于味蕾的极致享受。此菜不仅迎合了人们对美食的渴望,更体现了梅州客家人对食材的敬畏以及对烹饪技艺的世代传承。在梅州,不论是家庭围坐的晚餐还是款待宾客的盛宴,盐焗鸡都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它不仅是一道美味的菜肴,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传承和丰富的情感寄托。
梅州地区的客家娘酒,又称客家黄酒或老酒,其历史源远流长,可上溯至宋朝之前,堪称我国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此酒酒精度数适中,不仅外观色泽鲜明,而且味道甜美、绵柔、醇厚,同时性质温和,具备驱寒、利水、除湿、暖胃、强筋骨等多种养生保健作用。
在梅州的客家地带,娘酒承载着客家人传递情感、增进情谊的关键作用。在节日庆典、婚礼庆典,抑或是妇女产后调养期间,娘酒总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歌舞梅州:山歌与埔寨火龙
梅州市内广为流传的客家山歌,作为一种民间音乐形式,享有“汉族传统歌曲的活化石”之美誉。
这种山歌源自宋明时代,随着客家人的形成而广泛传播,并得以繁衍,它代表了中原文化与梅州本土文化的交融结晶。
梅州客家山歌的歌词蕴含着浓厚的诗意,其风格与竹枝词相近,既传承了“国风”与“吴歌”的韵味,又鲜明地展现了客家人的语言风格和深厚的乡土情怀。客家山歌的演唱方式丰富多变,从起初的单人独唱,逐渐演变为双人、多人共同演绎,形式上从独唱演变为对唱、小组合唱、表演唱以及弹唱等多种样态。其声调悠扬且持久,旋律平顺而流畅,音高较高但音域较窄,节奏灵活多变,节拍丰富多样,往往融合了多种节奏进行演唱。经典曲目如《水东西送别》、《桃花李花同时开》、《山歌悠扬等你来》等,每一首歌曲都深藏着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憧憬。
梅州客家山歌构成了客家文化的核心,更是民间音乐和文学的珍贵遗产。它在文学艺术、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民俗学、宗教学以及客家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中,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参考资料。
然而,时代在不断发展,梅州客家山歌却遭遇了传承的难题,迫切需要新一代的年轻人肩负起传承的重任,将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梅州埔寨火龙,源自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埔寨镇,是一种流传已久的传统舞蹈文化活动,同时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丰顺县志》的记载,早在乾隆六年(1741年),埔寨镇便已形成了火龙表演的风俗。这种艺术形式拥有超过300年的历史,是粤东客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埔寨火龙由烧火树、烧禹门、烧火龙这三部分构成。其制作工艺颇为精细,一般采用铁丝、竹材、纸张等材料精心编织,再绘制上鳞片、角和爪,从龙头到龙尾的长度可达数十米。龙身还装点了数千枚烟花、爆竹和火箭,使得舞动中的火龙火花飞溅,光彩照人。这支火龙队伍由三十至四十名赤膊青年高举,并伴随鼓手、龙虾、金鱼等众多角色,整体阵容颇为壮观,成员总数超过两百人。
埔寨火龙不仅是埔寨镇居民欢庆元宵节的传统节目,而且也是当地民众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四季安宁的关键仪式。这一代代相传的习俗,如今已成为了当地一道璀璨的文化风景线。
写在最后
在汕头马拉松的赛记中,我曾述及潮汕地区的历史变迁。此次来到梅州参与“漫跑”活动,我终于得以亲身感受那久负盛名的客家文化,并深刻领悟到,李光耀先生在访华期间,携同新加坡众多高级官员站在黄河之畔,他们曾自豪地宣称:“我们客家人,正是源自这片土地。”
潮汕和客家人能够迁徙至此,并且发展壮大成为繁茂的客家族群,这无疑与他们勤劳智慧、勇敢坚韧的品质密切相关。客家人和潮汕人还是东南亚华人华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潮州话和客家话几乎无处不在,有时甚至比当地语言和英语更为流行。
29日,梅州成功举办了第219届马拉松赛事。这里的风景优美,美食诱人,跑步体验极佳,而且当地人民热情好客。这场赛事无疑是一场极为精彩的盛事,而且当天的天气也恰到好处,十分宜人。
这场马拉松的进行显得格外任性,从启程的航班到抵达酒店,全程都在和时间以及意外进行激烈的角逐,我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一一克服了那些让我无法继续前行的障碍和突发状况,有时候,人确实需要对自己狠一些。
对梅州市委市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也要向新中体的众多好友致以谢意,对百马协会的各位同仁表示敬意,还要特别感激那些在旅途中伸出援手的志愿者朋友们,尤其是风沐云的创始人王斌兄长,他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梅州的文化太浓重了,这么多名人故居,历史故事,今后,一定还要再来看一次。
2024年的马终于跑完了,2025年加油!
毛大庆博士,一位在人口学、城市更新以及区域经济学领域有着深厚学术造诣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位注册建筑师,并且活跃于专栏写作。
优客工场(纳斯达克代码:UK)的创立者,同时也是优享创智(共享际)的创始人。
担任中国科协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的委员,九三学社中央促进创新委员会的副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的专家顾问,北京市政协港澳台侨工作顾问,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的副主任,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专家库的专家,以及北京工程管理科学学会专家委员会的副主任。
撰写了《城市更新空间内容探索》一书、《城市人居生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专著、《永不可及的美好》小说、《无处安放的童年》散文集以及《一口气读懂新加坡》指南,并翻译了《奔跑的力量》、《朝圣波士顿马拉松》、《鞋狗》、《为谁留的空椅子》、《凿开公司间的隔栅》、《布隆伯格传》、《成就斜杠人生》、《全黑军团》、《发明:詹姆斯·戴森的创造之旅》、《进无止境》、《高成长思维》和《全球新常态》等作品。
马拉松运动爱好者,担任中国探险协会百马跑者分会会长,同时也是“毛线团”公益跑团的创始人。截至目前,已成功完成全程马拉松赛事共计219场。2016年,他荣获了CCTV体坛风云人物体育精神奖(提名奖);2017年,他被授予“中国马拉松年度人物”的荣誉称号;2022年2月,他荣幸地被选为2022北京冬奥会第97棒火炬手,肩负起传递奥运圣火的使命;2023年,他成为了第七届世界马拉松的完赛选手;同年,他还被赞誉为第十届“中国当代徐霞客”;2024年,他更是完成了八百流沙极限挑战赛的挑战。
(原文有删减)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