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高科技作弊骗局及冒充招生办电诈!公安部网安局提示

2025-07-27 02:00:25发布    浏览11次    信息编号:212659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警惕高科技作弊骗局及冒充招生办电诈!公安部网安局提示

2025年的高考即将到来,考生们和家长们在全力备考的同时,还需对网络安全风险保持高度警惕。近年来,与高考相关的网络诈骗和网络谣言事件层出不穷,一旦疏忽,不仅可能影响考试,还可能遭受财产损失。为此,公安部网络安全局于6日发布了《高考网络安全指南》,旨在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帮助他们避开各种陷阱,确保顺利度过高考这一关键时期。

需提防“高科技作弊”的欺诈手段。不法分子在社交平台、小广告等途径大肆推销所谓的“作弊神器”,宣称这些工具能让考生“轻松过关”。然而,真相却是:这些设备要么是骗取钱财的道具,诈骗者一旦得手便消失无踪;要么是非法设备,一旦带入考场便会被立即查获,因为考场内全程监控加信号屏蔽,任何作弊行为都无法逃脱监管的视线。依据《刑法》第二十八条第四款规定,若构成组织考试作弊行为,其刑罚可高达七年有期徒刑。

在高考期间,需警惕电信网络诈骗行为。不法分子常假扮“教育局”或“高校招生办”等机构进行诈骗。他们惯用的手法包括:一是虚构“内部指标”或“补录名额”的谎言,通过伪造所谓的“教育部红头文件”来宣称拥有“内部录取名额”,进而要求受害者支付“保证金”,以此骗取钱财。实际上,高考招生严格执行公开透明的政策,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第二类是所谓的“奖学金预发”欺诈,骗子会假扮成学校职员,声称要“派发助学金”,通过邮件、短信等手段诱使受害者提供银行卡资料或缴纳所谓的“手续费”。然而,真正的奖学金是由学校官方途径发放的,并不会要求收取任何费用。第三类是“大数据志愿填报VIP服务”的骗局,骗子宣称可以收取费用提供“精确的志愿推荐”,但实际上他们只是骗取钱财后便消失无踪。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务必参照官方公布的指导文件,同时要提防那些声称能保证通过的高价服务。

留意高考相关的恶意软件。对“试题泄露”“评分内幕”等传闻保持警觉。高考期间及结束后,社交媒体上常涌现“泄题”“改分”等不实消息,其目的不止于引发恐慌,更有可能散播病毒链接。大家切勿轻信、随意转发,一旦发现谣言应立即进行举报。另外,家长群中流传的“政策文件”也可能是木马程序。诈骗分子冒充“高考改革政策.pdf”“最新录取规则.exe”等文件,实际上却是病毒软件。建议考生和家长仅接受来自学校和官方渠道的通知,切勿随意下载来历不明的文件。

高考志愿需严加防范篡改风险。在填报志愿时,务必加强账号安全措施,如绑定手机并启用短信验证功能,同时避免使用诸如“”等过于简单的密码。完成志愿填报后,应立即退出系统,并清理浏览器缓存。需警惕部分假冒学校冒用正规高校名称,以骗取学费。考生和家长需辨别“野鸡大学”,并通过教育部官方平台核实学校代码。

确保考生隐私安全。高考结束之后,请不要在社交网络上随意展示准考证、身份证以及考生编号等个人信息,即便图片上添加了马赛克,也可能被技术手段恢复原貌。对于所谓的“高考大数据”钓鱼网站,以及通过非官方途径提供的“高考志愿预测”和“分数线查询”等链接,需保持警惕,因为它们可能窃取考生资料或嵌入恶意软件。请从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或学校正式发布的信息途径获取资讯,切勿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或扫描未知的二维码。若发现任何可疑迹象,应立即向警方报案。

同城奢侈品信息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