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运动的好处有哪些?远比你想象得多
2025-08-04 13:01:36发布 浏览8次 信息编号:212862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经常运动的好处有哪些?远比你想象得多
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养成了运动习惯的人常常能够深切感受到,一旦开始运动,他们的精神状态和情绪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运动究竟会对身体产生何种影响?频繁锻炼与运动量较少的人群,它们之间又有哪些本质上的差异呢?
经常运动的人,心肺功能更强
心脏扮演着全身血液循环的核心角色,肺脏则是维持人体呼吸的关键器官。心肺功能涉及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肺部的氧气吸入能力,这些功能对全身各个器官和肌肉的运作具有直接且重要的影响。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提升呼吸肌的力量和强度,同时也能提高肺部的顺应性,增强肺部功能及局部抵抗力。此外,它还能使心脏跳动更加强劲且规律,确保心脏泵血时节奏和效率的稳定,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
心肺功能强健者,罹患慢性病症,诸如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风险相对较低。
那什么样的运动对人体心肺功能提升最有效呢?
在《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2070名平均年龄为54岁的参与者进行了长达8年的跟踪调查,探究了定期运动与健康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进行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例如快步走或骑自行车,对于增强心肺功能最为适宜。
经常运动的人,认知能力更好
运动之后,众多人普遍感到呼吸变得更为顺畅,身体感觉更加轻快,情绪亦有所提升。究其原因,乃是运动促使脑细胞分泌出一种名为“内啡肽”的物质,这种物质在短时间内能引发人的愉悦感。
长期运动对大脑是否有正面影响?
一项持续10年,针对8958名5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的英国研究揭示了认知功能的变化:随着年龄的递增,规律性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避免认知能力的衰退;然而,对于睡眠不足的个体而言,这种保护效果可能有所降低。
另一项长达十年的追踪调查同样揭示,在研究启动之初,不论受试者的睡眠时间长短,那些运动量较大的人普遍展现出更优的认知能力;然而,经过十年的持续观察,这一状况出现了转变:
睡眠时长不足(平均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是导致认知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对于那些睡眠时间短且缺乏运动的人群,他们的认知能力下降速度更为显著。对于50至70岁的中老年人来说,这种认知能力的下降尤为突出,但对于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而言,即便睡眠不足,适量运动仍然能够对他们的大脑认知状况产生积极影响。
经常运动的人,骨骼、肌肉、关节会更好
经常运动对骨骼、关节、肌肉的好处,可能比你想的还要多。
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有助于优化骨骼的血液循环,增强骨骼的新陈代谢功能,从而使得骨骼直径变粗、肌肉组织变厚,以及骨骼排列变得更加有序和规整。伴随着骨骼形态结构的积极变化,骨骼在抗折断、抗弯曲、抗压缩等方面的强度得到了显著增强。
其次,运动频繁有助于提升关节软骨及骨骼密度的厚度,同时促进关节周围肌肉的发达和力量提升,以及关节囊和韧带的增厚,进而有效减轻关节所承受的压力,增强关节的稳定性。
在提升关节的稳定性之际,关节囊、韧带以及周遭肌肉的弹性和延展性得以增强,从而显著提升了关节活动的范围与灵活性。
此外,定期锻炼有助于血液循环的改善,进而使肌细胞得到更充足的养分供应,促使肌细胞增粗,导致肌肉体积的扩大和力量的提升。同时,它还能提升血管的舒缩功能,有效减少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静脉栓塞等疾病的风险。
经常运动的人,更有气质、更快乐
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减重,而且对增强全身骨骼肌群具有积极作用。这样的肌肉群能够使体态更加舒展,身姿更加挺拔,从而让人显得更有风度,更加吸引人。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能够激发大脑释放内啡肽,这种物质能够引发愉悦的情绪和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有效减轻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对维护心理健康大有裨益,同时还有助于改善某些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和恢复过程。
怎样才算经常运动?
运动应当适度,其标准主要依据心率,大致应在最大心率的60%至85%之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鉴于个体差异极大,与静息心率相比,心率差值应在15%至30%之间,有时甚至更高。
确定适宜的运动量需综合考虑个人年龄、性别、职业特性、体能状况、健康状况、体育技能、居住环境以及运动目标等因素,核心在于精确控制运动强度,不仅需确保心率处于适宜区间,更需对运动时间有清晰的认识。
美国心脏学会提出的成年人运动指南要求:成年人每周至少应进行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累计达到150分钟;或者选择每周3次,每次至少2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累计75分钟;此外,还需确保每周至少有2天进行中至高强度的肌肉拉伸练习,以增强身体健康。
运动持之以恒至关重要,每个人均需依据个人兴趣与体质状况,挑选适宜的运动项目,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健康人士可挑选快步走、游泳、乒乓球、篮球、跳舞等多种运动形式;对于存在如膝关节损伤等健康问题的人群,应在专科医生的辅导下考虑游泳、骑行自行车、使用椭圆机等活动;至于其他特定人群的运动计划,最好遵循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意见。
此外,坚持经常运动,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逐步增加运动量(通常锻炼后身体会出汗,心跳也会加速,这样锻炼的目的基本上就实现了);在精神高度集中、情绪波动较大或身体感到极度疲劳(例如熬夜之后)的情况下,应避免进行体育锻炼;确保饮食营养的合理均衡,特别要重视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的充足摄取;确保充足的睡眠,这样才能让运动达到最佳效果。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