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观察:高考不服从调剂退档年年有,征集志愿捡漏还有机会?
2025-08-25 12:01:46发布 浏览4次 信息编号:213364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深观察:高考不服从调剂退档年年有,征集志愿捡漏还有机会?
昨日,广东省本科批次征集志愿正式启动,今日18:00结束。南都记者观察到,广东省本科批次普通类、体育类、美术类、音乐类(仅音乐表演 - 器乐)、舞蹈类、广播电视编导类存在少量缺额计划需要征集志愿,这些缺额是由于部分考生不服从调剂而被退档造成的。
那么,为什么每年都有考生因为不服从调剂而被退档呢,这体现了考生怎样的心态?在新高考模式下,考生在征集志愿阶段还有“捡漏”的机会吗?针对这些问题,南都记者专门采访了高校招生专家,进行详细解答。
现象
不服从调剂而退档,或是出于侥幸心理
记者梳理考试院发布的最新征集志愿表格后发现,广东省2021年本科批次高校有征集志愿招生名额,该名额超过2000个,其中,普通类(历史)的计划超过1000个,普通类(物理)约有805个计划,体育、音乐、美术等也有少量征集名额。
征集志愿的学校里,有不少省内外的优质高校。今年历史类有111个专业进行征集志愿,涉及东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院校;物理类方面,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暨南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高校,都有计划放出 。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高校在本科批次投档录取阶段一次就能满档。然而部分考生不符合所填专业的投档要求。并且这些考生不服从调剂。这就导致了退档情况的发生。所以才会在征集志愿阶段再次发布征集名额。广东药科大学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有97名考生因为专业填报不合理。同时又不服从专业调剂而退档。此外,今年广州软件学院(原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物理类有超过100位考生不服从调剂退档,历史类同样有超过100位考生不服从调剂退档 。
那么,为何每年都会出现因不服从调剂而退档的情形呢?对于家长和考生而言,填报志愿基本上都是头一回甚至是仅有的一次,他们没有相关经验,并不清楚不服从调剂的严重程度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原招生办主任黄跃雄称,一些家长和孩子在填报志愿时持有博弈心态,觉得调剂录取不会落到自己头上,的确有部分家长和考生不晓得要服从调剂,欠缺志愿填报的基本常识。
在广州软件学院执行董事兼常务副院长迟云平看来,今年减少录取批次是新高考改革促进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一举措也让相对高分考生面临因志愿不服从调剂而“断崖式”下降至专科批次的风险 ,很多志愿并非出于自愿。考生对大学学科专业缺乏了解,老师、家长以及亲友对某些专业领域存在偏见,这都可能致使考生不服从调剂,而且所填报的志愿未形成合理梯度,最终造成无缘本科的被动局面。
首先,专业不存在好坏之别。各行各业,都能出类拔萃。只有学不好的专业、干不好的职业,不存在天生就不好的专业。并且,如果被录取的专业确实不是自己感兴趣的,那么入学后可以申请转专业,能够先开启行程、再规划方向。迟云平表示,以广州软件学院为例,新生入学后,在未正式开始专业课学习前,能够申请转专业,当然要通过一些考察,比如考察是否学有专长、高考录取分数等,甚至在开始专业学习一两个学期后,满足一些必要条件,也可申请转专业。此外,广软针对学科前沿设置了相关“微专业”的课程群,针对新兴岗位也设置了相关“微专业”的课程群,以此满足同学们结合就业意向选择修读的需求,满足同学们结合兴趣爱好选择修读的需求。
总之,高考并非“一考定终身”,专业录取同样不是“一录定乾坤” 。
建议
征集志愿“捡漏”心理不可取,建议多注重“稳”和“保”
进入征集志愿阶段,有的考生还怀着“捡漏”从而上更好学校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黄跃雄特意提醒:“捡漏并非绝对不存在,只是相比正常录取已经少了许多。”
迟云平持有相似的观点,他觉得考生在征集志愿阶段抱着“捡漏”的心理是非常不可取的,虽然存在这种可能性,然而其概率“和彩票中奖的概率差不多”。新高考改革旨在最大程度地彰显公平,它是依据排位依次进行录取的,在密集分数段,同分的人数多达上千人,竞争既激烈又公平。一般来说,对于参加征集但志愿极少的院校,其最终录取的分数会远超该校正常录取的最低分数线,这是因为有很多考生因先前选择不慎,迫切需要“上船”“上岸” 。坦率地讲,那些被退档的考生,想再以当时的分数被相应的专业录取,几乎没有可能。
黄跃雄表示,征集志愿阶段填报志愿的方法与正式填报的技巧相同,要有“冲稳保”。“冲”的志愿组数量不宜过多,以不超过5个为宜。“保”的成分应更多,要比正常填报更保守,大部分志愿组都按“稳”和“保”来设计。可参照正常录取的分数和排位,但不能完全依照,要再降低一些,分数的余量要更多一些。建议多地考虑位于外地的大学,那些位置较为边远的大学,以及中外合作大学。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