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防空减灾常识
2023-04-18 17:06:16发布 浏览214次 信息编号:32832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消防安全防空减灾常识
近年来,频发的地震、洪水、雪灾等自然灾害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因此,我们必须掌握科学的应急防护知识和技能,才能有效预防日常生活中灾害和事故的发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消防安全防空减灾常识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消防安全防空减灾常识
防空袭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就是防空警报器。 防空警报分为三种:
首先是预警:声音36秒,停止24秒,重复三声,
当我们听到预警警报响起,空袭迫在眉睫时,我们应该立即行动:
1. 通知家人、朋友等。
2、关掉煤气,切断电源,关好门窗,放水。
3.背上应急包,迅速进入人防工事或应急疏散场所
二是空袭或灾害警报:响6秒,停6秒,重复15次。
当我们听到这个警报时,我们应该采取的行动是:
进入人防工程的人员必须服从人防工程负责人的指挥
没来人防进入人防工事的:
居家人员应选择坚固、坚不可摧的地方防空灾难知识,并采取正确的防护姿势
在户外的人应选择空旷的地方,远离高楼大厦和高压线。
三是解除报警,长鸣3分钟。 听到此警报时,每个人都是安全的。
防止核攻击
核武器(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是利用原子核反应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起到杀伤和破坏作用的武器。
这种武器主要通过辐射对人体造成伤害。 这些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会形成一种放射病。 症状包括:疲劳、头晕、失眠、皮肤发红、溃烂、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和腹泻。 严重者还可加重癌变、畸形和遗传性病变。
受到核武器攻击时应采取的行动:
1、用湿毛巾、口罩、衣物等捂住口鼻,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
2、选择气密性较好的房屋。 进入房间必须先关好门窗,不要在门窗附近逗留。
3、及时疏散污染区。
4、污染衣物集中处理,人员和物品清洗消毒。
化学武器防护
化学武器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在战争中通过毒作用杀伤人、动物、植物等的有毒物质称为毒剂,含有毒剂并能释放毒剂的武器装备统称为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袭击后采取的行动
迅速进入防空工事,不要随便走动。
来不及进入民防工事的,应做好个人防护,撤离毒区。
中毒人员应立即抢救。
防止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又称细菌武器,是一种由生物战剂及其配发设备组成的危害人畜的武器。 生物战剂是指专门用于战争杀死人畜和破坏农作物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生物武器可以通过接触、食入、昆虫叮咬、吸入等方式传播。
生物武器袭击后采取的行动
接种疫苗
采取个人预防措施
隔离病人
做好杀菌、消毒、灭虫、灭鼠等工作。
简单的防护装备,这些防护装备是用来防止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的危害的,主要包括防毒面具、防毒服、防毒手套、防毒眼镜、防毒面具。 我们基本上可以在外面买到这些。
(2) 自然灾害防护
一、洪水知识与自救技巧
洪涝灾害泛指洪水、暴雨和土壤水分过多给人类社会造成的灾害。 我国几乎随处发生或大或小的洪水,特大洪水多发生在河谷、沿海和低洼地区。 大雨期间居住在这些地区的人们应格外注意防止洪水泛滥。
在这个洪水多发的季节,一定要做好日常的防汛工作
雨季听取洪水警报,了解水位上升高度和受灾地区。
洪水来临时,做好必要的物资准备,选择最佳疏散路线。
大洪水时期,要储备足够的饮用水、食物和御寒衣物。
平时学习制作简单木筏的技巧,比如捆绑衣柜、床等物品。
洪水自救常识
来不及转移的人员,应迅速转移到就近的山坡、建筑物、防洪避难所等处。
当洪水继续上涨时,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设备逃生。
如果被洪水包围,不要游泳逃生,也不要攀爬电线杆、铁塔。
不要爬上土坯房的屋顶。
如果被洪水淹没,请务必尽可能抓住静止或漂浮的东西。
洪水来临时,如果身上背着重物,就不容易被洪水冲走。
2、火灾隐患
火会烧毁人们辛勤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夺走人们的生命,给人们带来难以消除的身心痛苦。
日常防火注意事项:
熟悉生活环境,了解当地的消防器材及使用方法。
了解主电源开关,万一着火要切断电源
使用煤气时,应尽量打开窗户,没有煤气时,应关闭总开关
不要在室内和走廊堆放任何易燃和危险物品
定期检查电器、电线、煤气管接头等,发现损坏及时更换。
火灾逃生常识:
发现火灾,迅速拨打119,报警时必须说明详细地址、起火地点、来电者姓名、电话。火灾来临时,迅速逃生,切勿贪财
使用浸湿的衣服、被褥等向安全出口冲去。
从浓烟中逃生时,身体尽量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如果你着火了,不要跑,而是就地打滚或用厚衣服压住火焰。
万一发生火灾,不要乘坐电梯,而是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逃生时要逆风。 以避免火焰和烟雾。
如所有逃生通道都被火势阻断,应立即返回房间,用手电筒、挥动衣服、呼唤等向窗外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三、地震知识与救援
地震,俗称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面的震动。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破坏性自然灾害。
地震前兆:
地下水突然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浑浊、翻花、升温、变色、变味。 骤升骤降、井筒变形、泉水突然干涸或涌出等。
天气异常:
主要表现为震前闷热,人心烦躁,久旱无雨或烟雨蒙蒙,遍地黄雾,日照暗,风怪等。
生物学异常:主要表现为动物受惊、不敢进入围栏、狂吠、惊逃、惊飞、成群活动; 冬眠的蛇出洞,白天老鼠不怕人,大量青蛙上岸等等。
我国位于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两大地震带之间。 是地震活动频率高、烈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的国家。 因此,有必要科学掌握地震逃生知识,有利于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 不同场合的减震方法:
在室内遇到地震时:
1、不要乱跑; 楼上的同学不要跳楼; 不要躺在床上,不要进入柜子或盒子; 远离阳台和窗户,不要使用电梯,远离易燃易碎物品。
2、疏散时,服从指挥,有序疏散。 撤离时,不要把手插在口袋里,用手护住头部;
3、来不及撤离时,躲到结实的桌椅下防空灾难知识,或躲到厕所、厨房、暖气管旁; 当室外发生地震时:
1.躲在无法摧毁的实体建筑旁边; 及时抓住固定的物体,
2、远离高楼、危险物、高山和易倒塌房屋,及时逃到空旷处。震后自救互救
首先,一定要对自己能获救充满信心,尽量清除脸上的灰尘和压在身上的物品,有条件的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扶住身边的物品,扩大空间,与周围的朋友一起被困,互相鼓励,互相帮助,逃离危险或尝试自己逃生。 逃生时,一定要转移到更明亮、更安全、更宽敞的地方。 节省水和食物以延长您的生存时间。 当你确定周围有人时,互相救援以节省能源。
4、防雷知识及防雷要点
雷电:是雷雨(暴雨)云中、云与云之间、云与地之间、云与空气之间发生的击穿放电现象,常伴有强烈的闪光和隆隆的雷声。
室外防雷要点:远离树木、电线杆、烟囱等尖锐、孤立的物体。 不宜进入隔离棚、岗亭等低矮建筑。 找一个低处,蹲下,双脚并拢,身体前倾。
空旷处不要打伞,肩上不要携带金属工具等物品。
立即停止游泳等水上活动,尽快离开水面。
不宜驾驶摩托车或骑自行车; 路上打雷时,不要乱跑。
不幸遭遇雷击,同伴应及时报警求助,同时做好抢救处理。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