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概况

2023-04-22 13:02:36发布    浏览428次    信息编号:38202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湖北省咸宁市概况

咸宁市,湖北省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与湖南、江西接壤。 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是武汉城市圈成员城市之一。

咸宁区位适中,交通便利。 138公里长江黄金水道沿境东流,京广铁路、武广高铁、吴县城际铁路、京港澳高速、杭瑞高速纵贯南北.

咸宁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典范奖、中国最宜居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温泉城市、中国十大最具成长性创新城市、中国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湖北省首批低碳经济试点城市、首批国家旅游标准化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鄂南大珠海、赤壁黄盖湖、李自成墓、铜山王闯、九宫山、北伐和声桥、亭泗桥战迹等重要景点,以及一城十二泉水(温泉)均位于其境内。

历史

地名的由来

咸宁

“咸宁”一词最早出现在周代典籍中。 《易经》云:“大道之变,各人正命,保太和,先共同物出,万国咸宁。” 《尚书·大禹墨》也说:“野外无贤人,万帮在咸宁。” 即天下太平。 咸宁地名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演变过程。

西周成王(季宋)时(公元前1030年—前993年),西安属楚鄂王封地。

秦始皇(嬴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国分四县,西安所在的江南属南县。

西汉高祖(刘邦)六年(公元前201年)置江夏郡,内设沙县,属荆州,西安属沙县。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孙权联合东靖江夏、豫章、庐陵设武昌县,后改称江夏县。 吴(孙权)黄武二年(223),蒲岐县置沙县西南,西安先后属武昌县、江夏县、沙县。

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年)平武,改江夏郡为武昌郡,再析沙县西南,得蒲岐(亦今咸帝) ), 西安属武昌县。

东晋成帝(司马炎)咸和年间(326—334年),因汝南流民迁徙夏口,设汝南县,治都设在土口(今金口); 孝武帝(司马尧)太原三世 378年,改汝南县,西安属汝南。

孝建元年(454年),南朝宋孝武帝(刘俊)分荆、湘、江、河南四郡。 南齐时,迁县于沙洋。

梁元帝(萧毅)成圣三年(554年),分颍州为北辛州,在沙洋设沙洲,属沙洲。 陈银良所制。

隋文帝(杨坚)废郡,实行州县制。 开皇九年(589),废江夏县,置鄂州,改汝南县为江夏县,属江夏县; (约605-617)撤鄂州,恢复江夏郡,江夏郡属江夏郡。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改江夏县为鄂州,属鄂州江夏县。 唐宗(李煜)大历三年(768年),割江夏县城南的金城、丰乐、宣化三乡,设永安乡,直属鄂州。 这是咸宁设立之初。 永安意味着永远的和平。

后唐明宗(李权)天成三年(928年),改永安镇为永安场。 后周世宗(柴荣)显德二年(955年),升永安昌为永安县,属鄂州。 这是咸宁县的开始。

宋真宗(赵恒)景德四年(1007年),为避宋太祖赵匡胤陵寝之讳,按“万”之意改为咸宁县。 《义·千祥》中的“郭咸宁”和“永安”。 从此,“咸宁”这块土地的域名正式确立。

折叠

成立历史

咸宁

咸宁市行政建制较晚,但境内各县(市、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地属楚属南郡,汉属荆州江夏郡赤壁汉茶文化产业园,东汉末属东吴。 [1]

汉初置沙县,咸宁、嘉鱼、蒲岐属之; 重阳、桐城属南郡夏郡。

三国时期属吴,吴皇武二年(223)置蒲岐县。

唐宗大历三年(768年)设永安镇。

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升为永安县。

宋景德四年(1007)更名为咸宁县。

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置嘉鱼县。

北宋干德二年(964年)置通山县。

北宋开宝八年(975年)置崇阳县。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置桐城县。 1135年,重阳、桐城再次合并,1145年,重析。

元代咸宁、嘉鱼、桐城、蒲岐、重阳属湖广五常路,铜山属江淮祁黄路,不久改为湖广兴国路。

明清时期,辖区属武昌府。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铜山属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其他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1936年,改铜山为第一行政督察署。

1949年至1952年,咸宁、重阳、铜山、桐城属大冶专区; 嘉峪、蒲岐属绵阳专区,1951年改为大冶专区。

1952年,撤销大冶专区,咸宁、嘉鱼、铜山、桐城、蒲岐、崇阳等地改为孝感区。

1959年12月隶属于武汉市。

1961年改为孝感专区。

1965年6月,设立咸宁专区,辖咸宁、嘉鱼、蒲岐、铜山、崇阳、桐城、阳新、鄂城、武昌9县。 1968年,咸宁专区改称咸宁专区。

咸宁

1975年11月、1979年11月,武昌、鄂城分别属武汉市和黄冈区。

1983年8月,撤销咸宁县,设立咸宁市。

1986年5月,撤销蒲岐县,设立蒲岐市。

1996年12月,改阳新属黄石市。

199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蒲岐市更名为赤壁市。

1998年1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咸宁地区和县级咸宁市,设立地级咸宁市。 咸宁市设立咸安区,以原县级咸宁市行政区域为咸安区行政区域。 12月22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咸宁地区赤壁市由咸宁市管理。

地理环境

折叠

地理位置

咸宁市隶属于湖北省,素有“湖北省南大门”和“桂花之乡、竹之乡、茶之乡、麻之乡、温泉之乡”之称。 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地跨东经113.32′-114.58′,北纬29.02′-30.19′。 东与赣北接壤赤壁汉茶文化产业园,南与潇湘接壤,西与荆楚接壤,北与武汉接壤。 [3]

折叠

气候特征

咸宁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 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 夏季盛行南风,炎热多雨。 年平均气温16.8℃,极端最高气温41.4℃,极端最低气温-15.4℃。 年平均降水量1577.4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54.5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45-258天。 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春寒、暴雨、洪水、洪水、夏旱、夏旱等。

折叠

地质地貌

咸宁位于长江中下游东南岸,幕府山北麓。 构造位于下扬子地台(II3)东端大冶褶皱带(II3)的梁子湖凹陷(II3)和咸宁褶皱(II3)、扬子副地台(II)和木府 bend (II4) 包括铜山台褶皱(Ⅱ4)在内的三个四级构造单元。 区内出露元古界至新生界地层,岩浆活动主要集中在铜山九宫山地区。 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该地区发育褶皱和断层,形成了现在的地貌景观。 地势南高北低,分为3个地貌区。 江汉湖冲积平原区,位于西北部,是赤壁市茶安岭至咸安区双溪以北的一大片区域; 沙甸线以北,茶安岭至双溪线以南的广大地区; 在幕府山侵蚀构造中,中山区位于铜山高湖至沙甸线以南地区。

自然资源

折叠

土地资源

咸宁

根据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性质,咸安市划分为8个土类、20个亚类、70个土属、241个土类。 水稻土面积13.6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1.72%。 潮土面积1.641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4%; 灰(石)土面积93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0.805%; 天然石灰(岩)土面积876万公顷,占林荒地面积的12.47%。 紫色土面积3000多公顷,占总面积的0.29%,其中耕地面积105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0.34。 红壤面积64.103万公顷,占总面积的54.65%,其中耕地红壤面积4.356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1.29%。 黄棕壤面积1.365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17%。 草甸地面积0.32千公顷,占总面积的0.03%。 沼泽地面积205万公顷,占总面积的0.18%。 [4]

折叠

生物资源

全市土地总面积以公顷为单位。 其中,土地面积以公顷计,占92.27%。 全市土地面积中:林地面积(公顷),占61.98%; 荒地面积16375公顷,占1.81%; 不可利用面积7302公顷,占0.81%。 全市林地面积中:森林面积公顷,占73.24%; 疏林面积8563公顷,占1.53%; 灌木林地91110公顷,占16.23%; 非林地47452公顷,占8.45%; 苗圃地3067公顷,占0.05%%。 全市森林面积中:针叶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面积总公顷,占74.98%; 竹林公顷,占24.93%; 农林间作林382公顷,占0.10%。 全市存量立方米。 其中:森林蓄积量立方米,占94.69%; 疏林蓄积量45516立方米,占0.53%; 散木存量以立方米计,占1.54%; 周边树木蓄积量,占3.24%。 全市森林覆盖率为52.3%。

咸宁市南部属幕府山系遗迹,海拔多在1500米以下。 最高山老崖尖海拔1656米,一般海拔200-800米。 北部属江汉平原,海拔20-50米。 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资源丰富。 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分为: 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其代表群落为C.林、香樟林、香栎林。 林内零星分布的树种有长叶石楠、冬青、栲栲、油茶、石南花、栲栲、栲栲、女贞、菊花、丹栲。

咸宁市有乔木112科354属1114种54变种。 其中,竹类有12属100种7变种; 引进树种50科101属294种9变种; 古、大、奇树种27科43属57种,共计226棵。 主要材料树种有杉木、马尾松、竹子、苦栎、柏树、栎树、杨树、栗树、枫香、黄樟、大枣、香椿、刺槐、泡桐、香樟等。 主要经济树种有茶树、桂花、油茶、油桐、柑橘、乌桕、棕榈、板栗、杜仲、厚朴、桃、李、梨、柿、大枣、漆树、猕猴桃等。 主要绿化树种有梧桐、香樟、柏、梅、玉兰、白玉兰、雪松、水杉、黄杨等。 主要珍稀树种有:一级保护树种南方红豆杉、香果树、银杉、水杉、钟萼、秃杉等; 二级保护树种三棱杉、厚朴、红香椿、蓖麻三棱杉、杜仲、核桃、马甲木、金钱松、鳞锤木、花棕木、红豆树、闽南、镇南、喜树等。全市有野生药用植物357种,其中常见的有银耳、七叶树、竹参、沉香、独活党参、黄精、芦笋、玄参等。 主要花卉品种有牡丹、鸡冠花、海棠、芙蓉、黑兰、菊花、紫荆花、茉莉、夹竹桃、晚香玉、玉兰、李子、月季、杜鹃、南天竹等。水生植物包括维管束植物,主要​​有植物、植物、植物等75种。浮萍、荷花、荸荠、莲藕。 浮游植物的种类与长江中下游湖泊、水库的组成大体相似。 主要有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等8门27科47属。

咸宁市有陆生野生动物30目460余种,包括两栖类、爬行类、鸟类、节肢动物、兽类等。 两栖动物有7科2目43种。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鲵)落户铜山九宫山。 爬行动物有9科4目45种,约37种,主要分布于区内丘陵山区。 有鸟类40科17目270余种。 隼形目(鹰)、鸟形目(猫头鹰)等猛禽主要分布在桐山、崇阳、桐城等县的林区。 在桐山、桐城等地的深山中偶见白鹇、白冠长尾雉等国家级保护动物。 节肢动物有数百种。 常见的有黄蜂、蜘蛛、螳螂、蜈蚣、蝉、蜻蜓、蝴蝶和蚯蚓。 兽类有25科9目100余种。 在通山县九宫山和通城县黄龙山偶有肉食性动物,豹子和金猫两种珍稀动物。 水生动物有:海龟、白旗豚、大河虾等。

折叠

水资源

咸宁市有富水、泸水、金水、黄盖湖四大水系。 湖泊面积30公顷以上的大小湖泊19个,湖泊总容量31.523亿立方米。 主要湖泊有西凉湖、斧头湖和黄盖湖、大​​雁湖、米泉湖。 有河流246条。 长江自西向东流经罗山,流经赤壁市、嘉鱼县,环绕冀州湾,经上沙府,向东流入武汉市江夏区。 境内长138公里。 全市地表水资源量79.45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4.49亿立方米。 全市有大小泉眼18244处,仅温泉城的月亮湾就有14处泉眼,是“中国温泉之乡”。 流量在0.1立方米/秒以上的地方有997处。 全市约有地热井60口,日均采出量约3万立方米。 在众多大大小小的温泉中,以“一城十二泉”最为著名,即:“西峰泉”——碧桂园温泉城; “第一春”——万豪。 咸宁温泉谷度假村; “梦蝶泉”——三江森林温泉度假村; “太乙泉”——太乙国际温泉度假村; “逍遥泉”——楚天瑶池温泉度假村; “天香泉”——温泉国际酒店; “沸泉”——寒上山林温泉区; “源泉”——常隐温泉酒店; “奔月泉”——叠水湾温泉度假村; “二桥泉”——嘉鱼山湖温泉旅游度假区; “玉峰泉”——赤壁龙游温泉度假村; “洮溪泉”——重阳浪口温泉度假村。

折叠

矿物资源

全市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金属矿产次之,能源、水气矿产较少。 已发现矿产37种,其中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8种,其中能源矿产2种,金属矿产8种,非金属矿产7种,矿泉水1种。 全市11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省前五位。 其中,镁、锑、独居石、钽、地热矿产居全省第一,金、铌、冶金白云石居全省第二,煤炭居第四。 、钒和锰。 咸宁市已发现矿产59种,其中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44种,其中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9种,非金属矿产21种。 钽、铍、锑、独居石、长石、钠长石、白云母、镁、地热等9种居湖北省第一位,金、铌、冶金白云石3种居湖北省第二位。 第四位是煤、钒和锰。 嘉鱼蛇屋山金矿是湖北省第一座大型独立金矿。

人口种族

折叠

人口

20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48.5万人,城镇化率为47.5%,比上年提高1.05个百分点。 年出生人口3.95万人,出生率为13.2‰; 死亡人口9200人,死亡率3.08‰。 人口自然增长率10.1‰。

折叠

国籍

咸宁

咸宁市是少数民族聚居区。 据最新统计:全市有少数民族34个,常住人口14233人,外出务工流动人口2000余人。 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16233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58%。 其中,温泉区408人、咸安区2410人、赤壁市7252人、崇阳县1179人、通城县2280人、嘉鱼县204人、通山县500人。 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族、满族、壮族、土家族和苗族。 主要分布在赤壁市树川,赤壁镇东风、同心、八道道三个自然村,咸安区官布桥胡场村,崇阳县天成镇。 此外,在本市经商的少数民族流动商人主要分布在温泉、咸安、赤壁市。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