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马拉松的线上赛,疫情要了命,能否成为救命丹?
2023-04-24 23:06:15发布 浏览139次 信息编号:43806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线下马拉松的线上赛,疫情要了命,能否成为救命丹?
近日,柏林市政府宣布取消原定于9月27日举行的柏林马拉松赛。这项拥有世界最快赛道、被誉为世界纪录摇篮的马拉松赛事,正面临延期甚至取消的命运。 同一天,原定于6月14日举行的兰州马拉松也发布了延期通知,举办时间待定。
全球马拉松基本无缘上半年已成为行业共识,下半年能否如期开赛也将蒙上一层阴影。 从业者和跑步爱好者可能会见证马拉松历史上最惨淡的一年。
疫情黑天鹅 千亿马拉松产业被扼杀
2020年1月5日,厦门马拉松迎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5000名跑者。 这场国际金标赛事举办了一场唯美的18岁成人礼。 奥运年中国马拉松的表现让人充满期待。 然而,随着新冠疫情的突如其来,中国千亿马拉松产业正在被扼杀。
一声令下,全国马拉松赛事戛然而止
1月23日春节前夕,武汉宣布封城。 同日,中国田径协会发布《关于加强马拉松赛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4月30日前举办的马拉松及相关体育赛事,“组委会要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相关部门,听取意见,进行客观的风险评估,如果风险较大,可以采取搬迁、延期、取消等方式,将风险降到最低。” 一声令下,全国马拉松赛事戛然而止。
时至今日,重新出发的日子还很遥远。
资深跑者常益生说:“1-2月是中国马拉松的淡季,再加上春节放假,居家隔离的日子没那么着急了。”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乐观。 原定于2月9日举行的香港国际马拉松赛在举办前夕取消,这在其24年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中国田径协会官网显示,3月份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近50项马拉松赛事取消或延期至下半年。
3月22日,黎明时分,1000名跑者参加了在都江堰举行的2020成都双意马拉松健康跑。 作为疫情发生以来的“全国首跑”,本次活动备受关注。 据了解,参赛选手均为本地跑者,都江堰市暂未发现新冠肺炎病例。 成都双威马拉松3月25日官方宣布,正式马拉松将于5月17日举行,这一事件点燃了大家对马拉松重启的期待。
但仅仅几天后,一则通知让马拉松重启的希望破灭了。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3月31日发布通知,为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要求,降低人员流动聚集给疫情带来的风险做好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今后一段时间内不再恢复马拉松、体育赛事等人群聚集性大型活动。
马拉松赛事的高峰期主要分布在每年的3-6月和9-12月,其中4、10、11月最为密集。 尽管国内疫情形势有所好转,但马拉松等聚集性赛事应接不暇。 大多数仍然悬而未决。
与国内马拉松主管部门的严格规定相比,国外的马拉松赛事一波三折。 随着疫情的蔓延,马拉松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赛事之一。
全球马拉松命运多舛,下半年或全军覆没
3月1日,在新冠疫情的巨大压力下,东京马拉松采取了只允许精英组参赛的方式。 跑者人数从3.8万人锐减至200人,活动规模断崖式下滑。
2020年对东京来说是关键的一年。 第32届夏季奥运会将在东京举行,因此此次东马能否举办,对于全球重大体育赛事尤其是东京奥运会的走向至关重要。 月内,日本各地的马拉松赛事如期举行,招致日本媒体和民众的大量批评。
进入3月,新冠疫情引发世界各国关注,马拉松赛事纷纷采取延期至下半年的策略。 原定于4月20日举行的波士顿马拉松赛推迟至9月中旬举行。 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拉松赛事124年历史上的第一次。
以波士顿马拉松为代表的全球大满贯赛事,往往是各地马拉松赛事的风向标,但情况比宣布延期时还要糟糕。 全球疫情感染人数现已突破100万,欧美成为重灾区。 下半年的疫情能否得到遏制,还是个未知数。
不过,在疫情严峻的当下,一些国外的马拉松赛事依然坚持举办。 美国洛杉矶马拉松赛按原定计划于4月8日正常举行。 这一天,洛杉矶聚集了来自美国所有50个州和70多个国家的23000名跑者。 官方数据显示,4月8日美国感染人数突破40万。
柏林市政府4月21日宣布,10月24日之前不举行5000人以上的集会,并计划取消原定于9月27日举行的柏林马拉松。随后,柏林马拉松组委会发表声明,官方将着手处理,协调进一步措施,尽快通知大家。
由此看来,秋季海外大型体育赛事的恢复已经蒙上阴影,尤其是参赛人数众多的马拉松赛事。 如果各国政府效仿德国出台政策,2020年很多马拉松赛事将错过举办期,面临取消的窘境。
重压之下,中国马拉松企业或倒闭
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十部委印发《马拉松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其中显示,到2020年,我国马拉松赛事规模马拉松体育产业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各类路跑赛事参与人数超过1000万人。 800人以上的全国马拉松赛事数量预计将达到1900个。 美国每万人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人数为21.67人,而中国仅为4.27人。
如果没有疫情黑天鹅事件,2020年将是奥运运动年,中国马拉松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在马拉松赛事停摆期间,中国田协认证的93项赛事全部延期或取消。 这条产业链上的企业收入急剧下降,甚至倒闭。
马拉松赛事运营公司首当其冲。 没有赛事跑就没有收入,赛前组织、业务拓展、业务拓展几乎停滞不前。 协调和赞助商沟通等。
智美体育集团自3月起按照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员工工资。 公司于2013年在港股上市,被誉为中国“马拉松第一股”。 据业内专家介绍,中小型活动公司占比超过50%,生存更加艰难。
目前供职于一家跑步赛事运营公司的杨磊说,“行业内的公司不得不裁员、停工并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甚至还听到赛事员工送外卖的消息。” 计时公司等马拉松赛事下游供应商不得已可想而知,目前还存在赛事尾款无法收回的情况,行业盘根错节,无一幸免。
对于2020年下半年马拉松行业的发展线上跑步比赛,业内专家持谨慎态度。 2020年只剩下秋季赛事的黄金期,但疫情的反复让主办方无法确定开赛日期,一场大型赛事的筹备时间约为2-3个月。 在半年内赞助商和参赛人数有限的情况下,各赛事运营商的收入将受到很大影响,很可能在办完赛事后立即面临亏损的窘境。
如何在众多马拉松赛事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跑者的赞助和支持,赛事运营方将面临严峻挑战。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行业优胜劣汰将在下半年和明年体现。 马拉松赛事企业要求新求变,做好打硬仗的准备。
“云跑”模式重生 在线场景新探索 成救命丹
受寒流影响,线下马拉松赛事全面停摆,线上“云跑”模式成为马拉松从业者尝试的主要方向。 将马拉松赛跑场景搬到线上,成为赛事运营商的突破口。 线上抗疫马拉松、线上接力跑等各种方式层出不穷。
其实,这种线上线下互动的跑步模式并不新鲜。 它在2016-2017年受到跑者的追捧。 这一次,它因疫情迎来了第二次重生。
云端赛跑模式是指参赛选手使用跑步软件记录跑步数据,在任意地点跑完所选项目的跑步里程后,上传成绩截图,获得电子赛跑完赛证书。
3月初的名古屋女子马拉松成为今年首个尝试云赛马的国际赛事。 名古屋女子马拉松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女子马拉松比赛。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日本首个线上马拉松赛事。
中国田径协会4月6日发布通知称,要求各赛事组委会和运营单位利用互联网向当地群众宣传和科学指导居家跑和健身活动。
“线上马拉松现在已经是一个流行语了。”国内知名跑者张静说。
4月12日,因疫情停办的武汉马拉松举办了“与汉一起跑·武汉加油马拉松”线上赛事,吸引了超过25万跑友参与。
当日,2020石家庄马拉松春季赛(云马)同步开赛。 赛事配备专业跑者作为陪跑员进行直播领跑、直播福利抽奖、大咖互动等活动,还原线下马拉松赛事的仪式感和现场感。 感觉。 此次赛事也获得了冠名赞助商的支持,为行业的线上赛马尝试提供了一定的信心。 与线下赛事参与人数相比,线上云赛马增加了10-150倍,成本和执行难度更低。
参加过2020年名古屋女子线上马拉松的跑者程怡文说:“一个人跑线下马拉松,感觉有点枯燥和寂寞,幸好有家人在身边加油,希望能拿到马拉松奖牌,而我也想享受和跑友们在一起的乐趣,如果有机会,我宁愿去我最喜欢的城市参加马拉松之旅。”
持相同观点的跑者不在少数。 跑步毕竟是一个人的活动,而马拉松更像是一场大型的线下体验活动。 跑一匹马线上跑步比赛,认识一座城市,正在成为众多跑友喜爱的新旅行方式。
线上赛马缺少重要的城市体验环节,长期吸引力不够。 云跑模式更像是行业在疫情中断下的无奈之举。
近日,2020牛首春季线上马拉松即将拉开帷幕。 据工作人员介绍,“除了线上马拉松,更多的线上场景,对于大多数赛事公司来说,还处于起步或摸索阶段,尤其是如何盈利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全国超700万跑者跑马拉松,成为城市标配
跑步是一项几乎没有门槛、参与度高的大众运动,人群基数巨大,没有时间、地点和年龄的限制。 在今天的中国,马拉松已经不再是一项简单的赛事。 已成为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方式的代表,成为一座城市时尚绿色节庆新名片。 2019年马拉松参赛人数超过700万。 中国已经处于国际公认的“马拉松周期”,即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全民跑步体育消费的黄金周期就会到来。
当全国公路跑成为现实,马拉松将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
“马拉松经济”一般被认为包括四大收入来源:赛事本身产生的赞助商投资、报名费等收入,以赛事产生的主场馆租赁、酒店住宿等载体经济为基础,以及活动转播权的销售。 媒体收入,以及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方面的延伸文化旅游消费。
对于城市来说,马拉松旅游有利于打造节日盛会,解决传统旅游淡季、回头客多、沟通难等问题。 以马拉松为IP的旅游产品稳步上升,推动了旅游消费升级,成为目的地城市增加旅游新吸引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以旅游城市厦门为例,根据《中国马拉松2018年度大数据》显示,2018年参加厦门马拉松的中外运动员为厦门住宿餐饮贡献了约2700万元的收入。 综合来看,厦门马拉松为全市带来直接经济效益1.16亿元,带动经济效益1.75亿元,综合经济效益2.91亿元。
近年来,马拉松产业的发展得到了中央到地方的大力政策支持。 中国三四线城市也纷纷打造特色IP马拉松,提升经济效益,成为当地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
跑一匹马,认识一座城市,已经成为很多体育旅游爱好者的必修课。 “马拉松赛道往往选在城市最美的地方,和一群跑团的朋友一起,通过跑步来衡量这座城市的精髓,边跑步边游览的感觉真好。” 参加过多次赛马的宋智宗说。
2019年10月27日,仅中国田径协会注册的马拉松赛事就有24个之多,至少有30万人参加。 此类热点在2019年频繁出现在热搜中,成为舆论热点。
在特殊的2020年,我们期待马拉松重启,再次唤醒全民活力。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