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中国车市:传统燃油车落幕,新能源车崛起,中国品牌创造奇迹
2024-09-14 20:25:23发布 浏览207次 信息编号:157658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狄更斯的这句名言,或许最能形容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传统燃油车走向末路,新能源汽车崛起;合资品牌不再风光,中国品牌渐入佳境。2023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一切似乎都在朝着我们始料未及的方向发展。
十年前,没有多少人会相信中国汽车品牌能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而现在,也没有多少人会怀疑这是中国汽车品牌的黄金时代。全国乘联会对于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的评价——“创造奇迹”,应该是对中国汽车品牌当前发展现状最好的注脚。
刷新历史,无可争议的“销量冠军”
2023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持续高速发展的一年,也是创造历史的一年。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乘用车累计零售量为2169.9万辆,同比增长5.6%,汽车(含乘用车、商用车)总销量将突破3000万辆,显示出汽车行业强大的潜力和市场发展空间。根据乘联会预测,未来我国汽车年产销将趋于突破4000万辆,发展动力是电动化改造和出口带来的增量。
电动化转型更直接带来的结果是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爆发。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为886.4万辆,同比增长36.3%,渗透率为34.7%,较2022年的28.1%提升6.6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爆发显然离不开中国品牌的努力。
过去一年,中国品牌在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累计份额达到52%,相比2022年增长了4%多。而回望五年前的2019年,中国品牌在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份额仅为37.9%,难怪现在整个市场弥漫着对中国品牌、中国车的悲观情绪。
但如今情况不同了,在新能源和出海两大机遇的带动下,中国品牌不仅普遍完成了转型,一些佼佼者也在机遇面前迅速转型,在行业中迅速崛起,不断前行,逐渐成为中国品牌、中国汽车市场乃至全球汽车市场的领导者。
这个黄金时代的赢家非比亚迪莫属。
仅2023年,比亚迪就实现年销量302万辆,不仅斩获中国市场品牌、车企销量冠军,还斩获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领域的销量冠军,续夺“中国冠军,世界冠军”称号。
在中国市场,比亚迪的双冠意义重大。自1984年大众集团进入中国以来,中国市场的销量冠军已连续39年被合资汽车厂商垄断。此次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厂商首次重夺销量冠军,比亚迪的夺冠意义重大。
从全球范围来看,连续两年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冠军的比亚迪,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70年来首个进入全球销量前十的中国品牌,不仅实现了中国汽车工业从“零基础”到“领跑者”的蜕变,也标志着中国品牌正凭借自身的努力与实力,一步步改写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如果跳出宏观企业,再看微观子品牌和车型,可以看到比亚迪已经在整个市场实现了“多点开花”。在主流市场,比亚迪的王朝网络和远洋网络在2023年启动“油电同价”战略,不断拓展新能源基础市场。王朝网络和远洋网络累计销量近290万辆,同比增长55.3%,对比亚迪整体销量贡献率达95%。
在高价位市场,比亚迪通过阳王、腾势、防城堡等品牌冲击高价位豪华新能源车和硬派新能源车市场,并改写了部分细分市场的市场格局,如腾势D9(含DM-i及EV车型)以11.9万辆的销量夺得MPV市场销量冠军。
比亚迪在海外市场同样成绩斐然,全年出口汽车超过24万辆,同比增长334%,成为2023年全球十大品牌出口销量排名中销量最大的汽车厂商。目前,放眼全球新能源市场,每卖出5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比亚迪;而在中国,每卖出3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比亚迪。
比亚迪已经成为中国品牌在新能源时代的“冠军牌”,但这张冠军牌背后的价值足够吗?
积聚力量,以雄厚实力创造辉煌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如果说几年前比亚迪等中国自主品牌无法与合资品牌正面对抗比亚迪f3电动,只能“以价换量”的话,那么在新新能源时代,中国自主品牌通过强大的技术能力,突破了诸多技术壁垒比亚迪f3电动,实现了较为全面的超车,同时保持了车辆的成本优势,使中国汽车拥有了世界领先的产品力。
中国品牌不再需要单纯依靠“爱国情怀”和“价格优势”通过一轮轮花哨的营销来影响消费者,而是能够凭借扎实的产品实力,吸纳万千用户,以领先的技术实力和产品体验赢得用户的青睐,比亚迪正是新时代中国品牌的杰出代表之一。
作为一个以技术为根基的品牌,比亚迪对技术的执着,投入也是长期的。十几年前,当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处于“蛮荒期”时,比亚迪就已开始研发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并积极向市场推广、普及新能源汽车。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十余年深耕中,比亚迪不断解决着行业从未面对过的难题。从2008年第一代采用串并联DM技术的F3 DM;到2015年在还没有800V高压直流充电桩的情况下首创升压充电技术,让公共充电桩也能变身“快充桩”。可以说,在自研技术领域的不断成功,让比亚迪对如今的技术突破有了足够的信心。
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比亚迪近年来技术首发“井喷”,仅2023年一年,比亚迪就发布了易思方、云年、DMO等多项颠覆性技术。其中,行业首款完全自主研发的新能源专用云年智能车身控制系统,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技术空白,为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带来了整车架构的变革,不仅实现了中国汽车品牌在车身纵向控制上从“0到1”的突破,也持续赋能比亚迪产品向高端豪华化发展。
如今,比亚迪拥有11大研究院、9万多名工程师,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申请专利超过4.8万件,2023年专利数超过6700件,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专利27件。可以说,比亚迪在技术领域积累了庞大而系统的“技术基础”,为争冠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比亚迪的“基础”绝不仅仅是技术储备。
除了技术之外,比亚迪的垂直整合、多品牌矩阵和品牌力也为其夺冠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单从垂直整合的角度看,比亚迪可以享有无与伦比的成本优势。根据瑞银拆解报告,得益于比亚迪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一辆车75%的零部件都可以自主研发,这使得比亚迪在欧洲的生产成本比欧洲车企低25%左右。同时,比亚迪的车内空间更大,内饰品质更高。在瑞银的调查中,超过半数消费者表示,中国电动车在购买和使用成本上的优势是吸引他们的首要原因。
近年来,比亚迪通过规模优势不断丰富产品线、降低成本。独特的全产业链优势和规模效应也让比亚迪在产品定价上占据主动,并不断将自身优势放大。如今,王朝、远洋、腾势、阳王、方程宝等多品牌矩阵布局,让比亚迪覆盖了从家用到豪华、从大众到个性化的产品谱系,充分满足用户多方位、全场景的用车需求。日益显著的品牌效应也让比亚迪频频入选凯度2023年全球最具价值品牌、财富杂志全球500强等全球知名榜单,品牌力得到国际认可。
深厚的技术积累、清晰的战略方向部署、持续提升的产品力和品牌力,比亚迪已经掌握了销量提升的“密码”。 掌握了这把“密码”的比亚迪,如今期待能走得更远,延续冠军之路,在全球领域为中国品牌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争当最好,继续辉煌之路
俗话说“攻城易守土难”,但对于比亚迪来说,“守土”并不是唯一的方向,比亚迪在全球还有更多的“国土”等待攻克。
“走出去”成为近两年中国品牌的关键词之一,得益于在新能源领域的先发优势,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持续向好,本土汽车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愈发扎实。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将达522.1万辆,同比增长57.4%,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作为中国品牌中的领军者,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势头也愈发强劲。目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并获得了海外消费者的认可。海外优异的表现促使比亚迪在巴西、泰国等海外地区投资建厂,拓宽并深化海外各地区的本地化合作。
其中,位于泰国曼谷的泰国生产基地是比亚迪首个海外乘用车工厂,工厂预计2024年投产,年产能约15万辆。近日,比亚迪位于巴西巴伊亚州的巴西生产基地综合体正式开工,工厂将于2025年初投产,一期预计年产能15万辆。随着海外乘用车工厂的建立,比亚迪不仅能充分发挥自身全产业链和核心技术优势,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助力当地“双低碳”目标下的绿色转型,还能辐射更多周边国家,满足更多国家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
事实上,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成功并非偶然,这背后是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的深厚积累,从电池、电机、电控到智能驾驶等关键技术,比亚迪都拥有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这让其产品在海外市场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即便售价高于国内市场,依然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进入2024年,比亚迪在出海领域依然力争第一。2024年1月,比亚迪“出海舰队”首艘汽车滚装船“先锋1号”顺利完成首航,5000余辆新能源汽车抵达欧洲市场,标志着“国车自运”时代正式开启。未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将走出海外。比亚迪不仅进军汽车市场,2024年还携手欧洲杯,实现欧洲杯历史上的“双第一”,是首个进军欧洲杯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也是首个与欧洲杯合作的中国汽车品牌。这一举措也将进一步扩大比亚迪所代表的中国品牌在全球的影响力。
比亚迪争当第一的脚步,不仅仅限于出海,在国内市场,比亚迪也曾光荣出击。进入2024年,比亚迪相继推出秦PLUS尊荣版、毁灭者05尊荣版、汉唐尊荣版、海豚尊荣版、宋PLUS尊荣版、海豹DM-i尊荣版、宋Pro DM-i尊荣版等车型。未来还将推出更多重磅技术、高品质车型,与合资燃油车展开“决战”,让新能源在每一个细分市场普及到消费者。
2023年,比亚迪用出色的表现证明了其销量冠军并非浪得虚名。从这份成绩单背后的含金量来看,比亚迪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超越了一批竞争对手,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市场最耀眼的“领导者”之一。
比亚迪在全球市场争当领跑者、延续冠军之路的努力,也将成为中国汽车品牌发展的标杆和借鉴,助力中国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变革时代转型、不断弯道超车,实现中国汽车快速发展的同时,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发展,为全球用户带来绿色、优质的出行生活。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