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民族汽车品牌”——从中国一汽成立70周年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2024-09-15 15:10:44发布 浏览93次 信息编号:158624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打造民族汽车品牌”——从中国一汽成立70周年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这里被誉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一汽研发生产了第一辆轿车、第一辆东风轿车、第一辆红旗豪华轿车,开启了新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的新纪元,迈出了走向汽车强国的坚实步伐。
这里凝聚了几代中国汽车人的艰苦创业:荒地建厂、创业奠基、自主创新,一汽发展史的背后是勇于探索、不畏困难的精神。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汽视察时强调:“一定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立下这个志向,把我们的民族汽车品牌打好。”
70年过去,一汽与中国汽车工业正站在新起点、齐心协力、扎实推进,立足高质量发展,稳步前行。
产业报国,70年砥砺振兴汽车产业
长春东风大街,中国一汽老厂区。百余栋有着中式雕花飞檐、西式阳台的红色建筑静静矗立。这里诞生了红旗、解放两大民族汽车品牌,见证了新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进程。
汽车是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制造实力的象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新中国成立初期,任重道远。“什么时候才能坐上我们自己造的汽车?”这朴素的话语,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工业梦想。党把一汽建设列为“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之一。1953年7月1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万名建设者齐聚长春西南郊,在茫茫旷野中打下了第一根基桩。一汽的创业之路由此铺就,新中国汽车工业由此拉开序幕。
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长春成立。这是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仪式现场(资料图)。新华社
“中国人是在一穷二白的艰苦条件下开始造汽车的!”90岁高龄的老职工王凤阁回忆起建厂初期的情景感慨万千。当时,全国掀起了支援一汽的浪潮。“修路给一汽、通煤气给一汽、调干部给一汽……”1954年,长春市95%的市政建设经费都投入到一汽的建设中。
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该项目用三年时间建成投产,从无到有,标志着新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
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国产解放牌卡车下线,标志着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时代结束了;1958年5月12日,第一辆国产东风金龙轿车从试制车间下线,标志着中国独立制造汽车的进程拉开帷幕。
在一汽红旗文化展览馆里,一幅油画再现了那个繁华的岁月:几位工匠齐聚一堂,手工制作红旗汽车的泥塑模型。
“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我们承担了制造豪华轿车的任务。”退休员工窦树祥清楚地记得,当时时间紧迫,根本来不及画图纸,时任厂长饶斌和设计师商量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就用锤子敲!
召集了全国最优秀的钣金工匠,日夜轮班打造车身;2000多个零件图纸挂了起来,能工巧匠赶制……1958年8月1日,仅用一个多月时间,第一辆红旗豪华轿车试制成功。
1958年8月,第一辆红旗豪华轿车试制成功(资料照片)。
在现代化生产已经普及的今天,人们很难想象在当时如此封闭、艰苦的环境下,汽车是如何造出来的。然而创业不易,从造出汽车到造出好汽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世纪80年代初,解放牌汽车各项指标落后,三年内更新工艺设备2万多台套,新建生产线79条,经过6年时间,我国第二代载货车解放CA141投产。一汽顶住巨大压力,在不停产、不停收的前提下,完成改造投产,实现了“二次创业”。
1986年7月15日,中国第二代卡车解放CA141下线(资料图)。新华社
改革开放迅速打开了汽车市场。当时,国内汽车产能不足百万辆,产品“缺重缺轻”,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紧跟行业步伐,一汽开始了“三次创业”:建设现代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轻型车、轿车;与大众、丰田等建立合资企业,快速提升制造能力……通过结构调整、合资合作,企业快速成长,2001年产量和收入比1988年分别增长3.2倍和13.4倍。
加入WTO加速了汽车全球化的进程,面对外资品牌的突然涌入,缺乏技术、品牌优势的本土企业一度陷入危机,市场竞争的被动让一汽意识到,只有改革创新,才能跟上步伐。
2009年10月20日,一汽解放职工在2009年自主生产的第1000万辆轿车上签名。新华社记者姜林摄
主辅业务分离,标志着公司迈出了由“计划”走向“市场”的第一步;改制为股份公司,完成了由单一国有企业向多元化投资主体的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汽按下改革快进键。
2017年9月18日,“四项能力改革”全面启动,即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任免、工资能高能低、机构能增能减。
“当时我刚到北京培训,第二天一早就收到通知,让大家‘站起来’重新竞争岗位,我来不及多呆,赶紧买了票回去。”一汽集团改革办公室主任刘军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明确目标,举全集团之力做红旗品牌;突出创新,完善自主研发体系;优胜劣汰,打破按目标定岗位、按业绩定薪酬的“铁椅子”……大刀阔斧的改革,重构了体制机制,激发了创新活力。以改革创新为标志的“新企业家精神”也让一汽焕发出新的生机。
成长为全球知名的汽车制造商,跻身世界500强企业;到2022年底,汽车累计产销突破5400万辆,营业收入7988.1亿元;五年来,红旗品牌销量增长65倍,品牌价值达1155亿元;解放品牌连续12年领跑行业,品牌价值高达1187亿元。
2023年6月26日,解放卡车游行队伍驶过长春人民大街。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一汽脱胎于民族汽车工业,伴随时代浪潮而发展,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新篇章,见证了汽车制造大国的艰辛与成就,为中国汽车工业培养了大批懂技术、懂管理的产业人才,推动了产业链的成长发展,为建设汽车强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转眼七十年过去了。从“一五”到“十四五”,曾经的幼稚一汽已成长为成熟的大人。依靠艰苦奋斗和自主创新,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国现已连续14年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
“只有坚定不移地跟着市场节奏、改革鼓点走,我们才能拥有持久的活力和动力。”一汽集团党委副书记王国强感慨地说,这是一汽发展的励志,也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写照。
勇攀高峰,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最大功率达到560千瓦,性能指标国际领先,今年初,由一汽自主研发、制造的V型12缸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下线。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其制造工艺精湛。结构复杂、开发难度大的V12发动机代表着乘用车发动机的最高水平。国外老牌汽车厂商积累了深厚的经验,而作为后来者的中国在该领域长期处于空白。
“这是几代红旗人的心血结晶!”产品下线的那天,一汽技术研究院代理副院长赵会超感慨万千,这款发动机经过不断的技术攻关,突破了国际供应商数十年的技术壁垒,占据了动力制造的主动权。
关键核心技术是产业发展的命脉,过去国内汽车生产主要依赖外部进口,高昂的技术转让费用和苛刻的谈判条件严重制约了生产和产品研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汽考察时强调,推动我国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
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先进工艺……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发展,一代又一代一汽人开始了攻克核心技术的艰苦历程。
0.015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五分之一,是一汽研发院首席技能大师杨永修带领团队耗时13年才“雕琢”出来的。
这就是发动机缸体的“中国精度”。杨永秀告诉记者,发动机缸体上有100多个孔,加工过程中极易变形,为了保证性能,缸孔精度必须控制到极限。然而数控铣床精细加工的核心参数一直被国外公司视为机密。
一汽技术研究院首席技术官杨永修检查发动机图纸细节(2023年6月8日)。新华社 徐昌 摄
“我们如果要做这件事,就必须达到别人难以达到的精度。”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一次次推翻重来、无数次代码的反复实验,杨永修和他的团队终于破解了核心参数,掌握了精密制造的“钥匙”。
深耕“瓶颈”领域,继续迈出扎实步伐——
成立变速器专门工作小组,建立动力总成工厂,经过十余年的全面自主研发,实现完全自主可控;
聚焦动力电池,创新低温电芯、电池包绝缘等一系列技术,实现Ah级全固态电芯试制;
从系统集成、智能网联到前瞻造型和关键材料,我们持续在41个关键领域发力……
在吉林长春的一汽解放J7智能工厂,工人对组装好的车辆进行静态检查(2023年6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畅 摄
2017年,一汽技术总部正式挂牌成立,整合原来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技术力量,实行领导任命、项目承包、技术成果按利润比例提成奖励等制度。
体制机制优化,释放创新活力,一汽加速向关键前沿技术领域冲锋:突破高效混合动力系统关键技术、完成自主整车操作系统应用开发……
“我们的研发人员由2360人发展到4500余人,新车开发周期由48个月压缩到24个月。”一汽技术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德平介绍,三年来,取得高效高速电驱动、智能线控底盘、L3级自动驾驶等494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当今,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生产方式的改变对产业链的安全性、可控性和协同创新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工人们在位于吉林长春的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J7智能工厂内,用AGV(搬运机器人)组装车辆(2023年6月12日)。新华社记者闫林云
“这需要国内同行的共同努力,互相弥补不足。”一汽研究院代理副院长周世英对记者表示,作为供应链领头羊,一汽要开放生态圈,实现联合研发、共同创造,“这是互利互惠、互利共赢的事情。”
与华润微电子等企业合作,深耕电子元器件产业链;聚集软件龙头企业,加强算法研发与验证……一汽与龙头单位共建38个协同创新实验室、5个基础研究实验室,推动产业链升级突破。“未来,我们还将不断开放车辆交付等能力,与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向汽车技术‘未知领域’挺进。”周世英说。
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一汽对中国汽车工业探索的体现,中国用70年的时间走完了国外一两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中国汽车制造历程的跌宕起伏,充满了对核心技术的渴望与攀登。
如今,中国汽车产业基础更加坚实,实力更加雄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市场规模和产业链优势,与全球汽车产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换道超车需要创新突破。“始终以自主创新为根本,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我们应对风险的底气就会更足,产业发展动力也会更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冰峰说。
稳住航向、顺势而为,让民族品牌站在风口浪尖
7月3日,随着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中国汽车工业迈向新的里程碑。在这场电动化、智能化变革浪潮中,中国汽车正加速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民族品牌迎来历史性机遇。
“这给了我们一个难得的时间窗口,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立足品质,加速品牌的向上发展!”王国强说。
走进红旗制造中心繁华的厂区,智能制造的体验扑面而来:一体化的机器人集群井然有序、超声波设备进行精准的质量检测、每分钟都有一辆红旗汽车“驶”向市场。“通过数据感知,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会‘搬’到虚拟的‘孪生工厂’里,从而提升生产质量和效率,支撑创新。”红旗制造中心副总经理修俊毅告诉记者。
机器人在位于吉林长春的一汽红旗繁荣工厂焊装车间焊接车辆零部件(2023年7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它是一个工厂,是一个数据平台,它是一个生产和供应链管理,在先进制造的驱动下,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把握产业“方向盘”,坚定推进战略布局。
“两个全部”——建厂70周年之际,红旗品牌宣布:技术创新的投入全部用于新能源汽车,新增产能全部用于新能源汽车。
成立新能源开发研究所、智能网联开发研究所等,储备未来十年的技术方向,打造自主可控的核心能力;未来三年密集推出15款红旗新能源智能化产品,覆盖各细分市场;到2025年,一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5万辆,红旗品牌销量突破50万辆……
“这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赛道。”中国一汽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邱先东说,要以打赢新能源转型攻坚战,带动企业从理念到运营的全方位转变。
强化自主品牌,加速融入全球产业格局。
近日,在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铁路口岸,一辆辆红旗轿车有序装箱,启航奔赴欧洲。借着新能源汽车出海“浪潮”,红旗品牌正加速“走出去”——1至6月,红旗累计出口5003辆,同比增长172%。
“我们要打破中国品牌‘廉价’的旧印象。”一汽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大勇说。红旗从一开始就选择国外发达地区作为目标市场,目前已在沙特、挪威等17个国家开通销售渠道。“如果能开拓中东、欧洲市场,就意味着我们能在全球市场树立高端形象。”
象征天圆地方的前大灯组合、象征高山瀑布的格栅设计……蕴含着浓郁东方美学和中国文化的红旗品牌,在加速走向国际市场的同时也大步走进寻常百姓家。
在连续几年突破30万辆大关后,今年国内销量预计将突破40万辆。
“红旗曾经被认为是‘国民车’,但今天,我们要把它打造成‘民族车’。”邱先东说,红旗将更加年轻化、更加时尚化、更加科技化,全方位向价值链上游迈进。“我们有品牌自信,更有文化自信!”
晨曦中的一汽红旗创新大厦(2023年7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从黑土地上冲天而起的战斗号角声,一汽几乎记下了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整个发展历程。
70年来,有风雨,有白手起家的勇气,有面对困难的磨练,一代又一代汽车人传承下来的奋斗精神,成为中国汽车工业不懈前进的动力源泉。
如今,我国已从一个工业匮乏的国家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中国正在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贡献力量。
我们不会忘记一路走过来的艰辛,任凭风雨砥砺前行,在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征程上,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国汽车工业一路前行!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