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河北省特色文化旅游体系? 助推河北文化强省战略实施

2023-04-18 17:27:47发布    浏览202次    信息编号:33180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构建河北省特色文化旅游体系? 助推河北文化强省战略实施

河北历史悠久,从一百万年前的泥河湾古人类聚集地,到一万年前典型农耕生活的磁县文化遗址邯郸美食历史文化,再到五千年前的黄帝炎帝三战建国,其文化传承博大精深,独具特色,是当之无愧的文化资源大省。 新时期,河北省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建设。 既积极响应国家宏观政策,又大力推动文化事业改革和快速发展。 全省文化产业逐步壮大,全省文化事业更具活力,全民文化需求持续增长。 也是为了全面深入挖掘本省独特的历史文化,推动文化事业特色发展,带动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 文化强省涉及方方面面。 本文结合河北省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就建设特色文化旅游体系对河北省文化强省战略的推进作用进行探讨。

一、河北省文化旅游发展背景与优势

河北有许多可以开发、内涵丰富的特色历史文物和文化。 据统计,截至2016年,河北省拥有国务院确定的129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的5座(承德、正定、山海关、保定、邯郸),世界文化遗产6处,国家安全单位16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30处。城市。 参保单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00项,均居全国前列。 这些历史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融合,逐渐形成了适应当今社会文化内涵的革命文化、和合文化、根文化、直隶文化、开放文化五大特色文化脉络,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展全省文化旅游。 具有雄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特色优势。

二、河北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河北不仅拥有长城、避暑山庄、外八寺、清东陵、清西陵、京杭大运河等世界级文化遗产,还有始建于隋代,被誉为“天下拱桥之祖”的赵州桥。 、具有2600多年历史的广府古镇和杨氏、吴氏太极拳的发源地、集历史、民俗、传统为一体的白洋淀风景区等。 除了知名景点外,还有许多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景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整体开发、基本独立自主发展,亟需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体系,打造知名度高、知名度高的旅游品牌,扩大河北旅游影响力,促进快速、健康和系统的旅游。 发展。

三、构建河北省特色文化旅游体系,推动文化强省战略实施

1.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体系

据统计,河北拥有红色文化特色旅游景点200余处。 在国家确定的12个重点红色景区中,太行山红色旅游区和京津冀红色旅游区均覆盖河北,以西柏坡(5A级)为代表的22个红色景区入选全国百强红色旅游景点。 目前,石家庄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邯郸歙县129师师部旧址、易县狼牙山风景区等红色旅游景点均已建成。初具规模,接待游客量逐年激增。 可见,公众对红色旅游的认知度在逐步提高,河北也形成了非常优越、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体系。

制度虽然完善,但并没有真正做大做强,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 宣传不到位、发展不到位、特色不足,是它红而不火的根本原因。 要让红色旅游发展得更加壮大,让红色旅游既有教育性、学习性邯郸美食历史文化,又有故事性、参与性,潜移默化地培育成为群众乐于体验、积极传承的主题旅游产品,有别于传统旅游。常规旅游。 一是还原具有特色的历史故事场景,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深刻体会历史人物在历史重要时刻所起的重要作用。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种心理冲击,揭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使历史栩栩如生。 二是避免红色旅游的大规模商业开发。 红色旅游的目的是传承和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不能只注重收入,破坏红色旅游的本质特征。 三是突出旅游项目的参与性和教育性内涵。 红色旅游其实是一种心灵的洗礼。 不能仅仅停留在穿衣拍照、吃粗粮等表面活动上。 应该真实反映历史和历史人物的艰辛,真正感同身受、受教育。

2、深挖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河北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名胜古迹众多。 截至2015年,河北省6个国家5A级景区中有5个具有典型的历史文化特色:一个是我国承德市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胜地,另一个位于闻名遐迩的石家庄坪山。作为“新中国”。 西柏坡,素有“从这里来”之称,位于唐山遵化,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清东陵; 华夏祖庙娲皇宫。 可见历史文化在河北旅游业中的举足轻重地位(另一个5A级景区是保定涞水县野三坡景区)。

历史文化与旅游融合程度低,文化旅游资源好但知名度低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缺乏高层次的整体包装,缺乏响亮的金字招牌,缺乏宣传推广,是历史缺失的根本原因。 建议深挖历史文化旅游内涵,整合历史文化旅游体系,培育优质文化旅游品牌。 一是政府引导企业搭建强大的宣传平台,整合旅游资源,形成产业链,提升品牌影响力。 致力于打造历史赋予河北的避暑山庄、清东陵、清西陵等文化旅游品牌,在全国乃至世界响亮亮丽. 二是集中精力、重金打造一批具有独特历史资源和巨大发展潜力的文化旅游品牌,体现品牌的稀缺性和独特性,将地方特色戏曲、民歌、民俗、特色产品融为一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品牌发展资源。 比如独具特色的泥河湾遗址群、叶城遗址等。三是与国内外旅游品牌建立合作或合作关系,发挥他人的创意,打造河北特色品牌。 四是设立旅游发展基金或政府投资机构,带动社会资金广泛参与,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3.完善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体系

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自驾游,逐渐成为现代人周末或小长假出游的特色产业。 河北毗邻京津,公路网络发达,交通便利,为休闲娱乐和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目前,河北休闲度假游以秦皇岛滨海度假游为主,其他休闲度假类型较为分散,尚未形成功能突出、规模化、品质化的旅游体系。 建议结合地域特色和地方文化,打造功能各异的休闲娱乐文化旅游,打造特色突出、相互影响、有机融合的河北休闲旅游品牌。 一是根据冀南农业集聚、历史文化丰富的特点,重点打造农业观光、民俗文化、历史文化教育等特色旅游,如馆陶县特色粮画小镇、歙县、歙县民俗文化村、邯郸成语文化园等主导旅游产业。 二是针对冀中地区快速城镇化的特点,重点建设适合城镇居民的主题公园、美食休闲、度假村等休闲休闲产业项目,如加强衡水湖统筹开发,加大衡水湖规模等。吴桥世界。 对外宣传,建设一到两个大型主题游乐园等。三是依托冀北地区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草原运动休闲、夏季休闲等。度假村、农家乐等特色产品,培育龙头品牌,吸引京津市民周末度假。

4.构建文化旅游与“互联网+”融合体系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旅游业的发展和宣传推广模式的转变势在必行。 目前,在网上查询旅游路线、了解旅游特色、订酒店机票已成为普遍现象。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旅游的方方面面,有力地推动了旅游管理、营销、传播和消费方式的转变,更有效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创新意识。 建议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的模式下,充分利用和整合互联网宣传、促进和提升本省旅游业现代化建设。 一是建立河北旅游APP及其配套服务设施,由政府牵头推广应用,切实做好便民服务群众游客、受理投诉建议等实用功能。时间,从而在该平台上树立典型的旅游品牌,加大旅游宣传力度。 二是推进旅游管理网络化,建立景区在线管理、一站式在线投诉平台,提升服务质量; 建立旅行社在线管理平台,加强对旅行社的实时有效管理。 三是加大景区信息化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景区网络服务体系,实现景区无线WIFI免费全覆盖,在重点旅游景区设立高端互动信息平台等。游客集聚区,实现网站、移动端资源共享。

随着政府带薪休假制度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大众旅游时代正在逐渐来临。 河北应以此为契机,深挖文化旅游内涵,借助河北悠久历史,着力打造特色文化旅游金字招牌,助力河北文化强省战略早日实现.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