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被疫情新闻提及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2023-04-20 12:05:18发布 浏览156次 信息编号:35731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时常被疫情新闻提及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看了两个多月的疫情报告,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背后,总有一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这支能与省级行政区并驾齐驱的军团,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第一次听说这个兵团,是因为一个感人的故事。
1999年10月,在新疆石河子,17名饱经沧桑的兵团老战士来了。
老兵们一辈子都穷,唯一的财富就是军功章。
兵团领导来看望这些老兵,问他们有什么要求吗?
老兵说没有别的要求了,就让我们去和田市坐火车吧。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自1949年进入新疆以来,从未离开过团场,毕生致力于兵团建设。
而距离退伍军人村60多公里的和田市,他们甚至都没有去过。
因此,兵团组织了这次旅行。
他们老了,穿着灰色的旧军装,步履蹒跚,时不时环顾四周,带着强烈而谨慎的好奇心。
这么高的楼,这么快的车,酒店房间那么亮,地毯那么厚,马桶会咕噜咕噜响,淋浴喷头居然是热水,连床单都白得不真实。
退伍军人整晚都睡在房间的地毯上,衣冠楚楚,生怕坐在上面弄脏床单。
繁华的现代化城市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但实际上,这座城市之所以如此繁华,是因为无数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新疆献出了生命。
如今,这些老将大都已逝去,与那些热血沸腾的岁月一起,长眠于天山脚下。
如今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早已是庞然大物。
拥有7.0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超过300万兵团儿女。
如今,仍有58个边防团散布在20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50万多人在这里守卫着边境的安宁。
那么今天,我想说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在其背后,为之付出生命的兵团成员。
人总会老去,但他们留下的故事却那么珍贵,那么鲜活。
在山东姑娘金茂芳的心里,她是被“骗”来新疆的。
50、60年代,全国知青都想去新疆穿军装、学技术、搞建设。 这几乎是当时所有热血儿女心中最光荣的使命。
那时,有一首歌《江南边疆赛场无处不在》广为流传。 它是这样唱的:
朝霞染湖水
雪山倒影蓝天
...
薄雾
士兵载满鱼归来
...
千里森林
千古荒地变良田
...
运河水滚滚
红旗飘扬处,绿浪翻
...
机车飞烟
棉如海,粮如山
在那些口耳相传的热血故事和歌曲中,年轻人总能战胜万难,用诗意的浪漫度过艰难的日子。
远在武汉的易中天读了一本小说《勇敢传说》,发烧跑到新疆分部,一待就是10年。
可当金茂芳满怀憧憬下车时,心却凉了。
眼前灰头土脸的天空,周围除了知变的年轻人,连一个村民都没有。
没有英雄主义,没有浮夸。
每天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工作。
第二件事是“相亲”——总有人和她做思想工作,或明或暗,“这个同志不错”,或“那个先进个人怎么样”?
那时,她年轻,满脑子功勋。
金茂芳特别喜欢拖拉机。 看起来是个笨手笨脚的耗油的家伙,但它能拖这么重的东西,什么棉花、麦子、石头什么的。 队友铿锵的劳动号子。
金茂芳满脸得意,“这就是新中国的女同志。”
她创造了一天播种120亩地的劳动记录,用7年完成了20年的工作。
她也成了原版一元钞票正面的拖拉机女郎。
拖拉机就是金茂芳的生命。 她每天都把她的“爱将”擦得干干净净。 里面的油要过滤一下,加的水要烧开。
有一次我们在零下45度外出运输,拖拉机的油管冻住了。 金茂芳急了,用嘴去拔吸油管。 结果,他的嘴巴也被卡住了,掉了一层皮。
当时兵团共有8台拖拉机,只有她的拖拉机保存至今。 今天,这台拖拉机收藏在石河子军垦博物馆,与金茂芳的爱心一起展出。
这是她写给爱人的“革命情书”。 歌声洪亮的年代,谈恋爱没有月前花,只有相互鼓励,更多的时候,只是在相遇的路上偷偷为你摘一朵花。
和金茂芳一样,许多来到这里的直边年轻人,一开始并不习惯新疆的荒凉和艰苦的工作,但当他们冷静下来后,他们发现在坎坷的生活之下,隐藏着衣食住行之外的生活。 英雄主义——
新疆建设的这么好,一半是我的功劳。
军功章的另一半属于另一批人。
他们是新疆的保卫者。
1949年9月,在全国解放的隆隆枪声中,所有人都期盼着新中国的诞生。
一些国民党分子起义,宣布和平解放新疆。
但就在新疆和平解放的第三天,哈密发生持枪抢劫事件。 暴徒炸毁银行金库,抢劫金银布匹、香烟等物品,沿途抢劫商铺和居民楼,甚至放火销毁证据。 好的”。
那场大火一直燃烧到 9 月 29 日。
再过一天,我们将迎来崭新的中国,而此时的哈密老城已是一片焦土。
哈密古城
转战甘肃、青海的王震军团第359旅奉命直指祁连山脚下。
这是一支无敌的队伍。 他们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他们走出了南泥湾。 他们本可以在新中国成立后去北京。
而现在,他们要驻扎在西北边陲,黄沙、暴风雪、狂风伴随着他们。
王震和他的359旅
当时,和田爆发了武装暴动,情况紧急。 为了争取时间,阿克苏解放军作出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的决定。
长长的黄沙从天而降,人走进去,半条腿陷在沙海里,动弹不得。 往往两步一退,方圆数里,汗流浃背。
晚上露营时,气温在零下30多度,被汗水浸湿的衣服瞬间变硬。 天太冷了,就挖了个沙坑,烧了些柴火。
如果有沙尘暴,瞬间沙石飞扬,遮天蔽日,随时都有可能掩埋整个队伍。
在距离和田90公里的时候,他们没有足够的食物和水,肚子饿的时候还能忍一会,但行走在沙漠中,口渴的感觉几乎要命。
连长拿出一壶水,放到嘴边,蘸了蘸,然后吩咐“传下去”,却没有人愿意喝。 顶多只是摸了摸,吞了一口口水跑步兵团,递给下一个人。 等连长拿在手里的时候,那壶水只差一口了。
一个年轻的战士走到班长跟前说:“我不行了,我可能累死了。”
没有人不害怕,他们日夜行军,又渴又累,有人出现幻觉,有人倒下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1800人的大军行军750多公里,走了18个日日夜夜,才终于走出死亡之海。
官兵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进军和田
当一支队伍出现在地平线上时,和田人民震惊了。
他们个个衣衫褴褛,眼睛充血发红,嘴角流血发黑,脸黑得连脸都看不清了,鞋底已经磨破了,脚上可见血迹。他们走过的石头。
能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除了神兵天降,还有什么解释?
叛军的信心土崩瓦解,暴乱瞬间瓦解。
穿越大漠老兵合影
迪化、伊犁、和田、义乌……十万大军杀入深山,劈山斩石平叛。 历时五个多月,终于将五星级红旗插遍新疆。 至此,新疆局势终于趋于稳定。
一个崭新的新疆诞生了。
新疆局势稳定后,更严重的问题出现了。
入疆军队10万,起义军10万,公职人员4万,口24万。 你每天吃什么?
据王震的账本,24万人一年需要10万吨粮食,而当时新疆的粮食产量只有8万吨。
海关出货量是粮食价格的7倍,如果从苏联进口价格会更高。
建造南泥湾的团队有自己的打算:都在这里了,还不如自己开垦呢?
新疆是个好地方。
这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只要有水,新疆就是农作物的天堂。 农民再有经验,也种不出新疆瓜果的甘甜。
但是359旅的战士们却说:
不占百姓田地,在大漠戈壁上建园!
这些人要去开垦沙漠。
面对戈壁荒地,王震第一时间命令大家拿起锄头犁地,任何人不得站在生产线外。 他们要打造第二个南泥湾。
他们无处可住,就在地上挖坑铺石,上面放上芦苇,搭成一个窝,这就是他们的“家”。
当时的地窝子
吃饭的时候没有碗,就用铲子随便用。 没有筷子,就折断两根芦苇。 吃完饭,把“筷子”扔掉,把“碗”放在原地,马上就可以开始工作了。
沙漠盐碱坡地开荒建田
就这样,全军从官到兵,耕地拉粪,拉石运土,从早干到晚,三个月吃菜,半年吃瓜。 秋收过后,大家吃饱了半年。
饥饿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贫困问题。
太穷了。
全团只发了一套冬衣。 夏天经常会看到赤膊和棉袄站在一起干活。
就连冬装也“偷工减料”——当时部队的军装衣领都改为单层,口袋也比正常军装少一两个,就是为了节省一点布料。
闲就是闲,为什么不搞生产呢?
于是,全团集体从津贴和差额中拿出钱来购买羊羔、机器、设备和物资。 建有纺织、造纸、铁木加工等各类工业厂房189个。
到第二年,煤矿、水电站、水泥厂、棉纺厂、钢厂、面粉厂等10余家工矿企业建成。
这些最早的工厂奠定了新疆工业的基础。 可以说,没有当时的战士,就没有今天新疆的工业发展。
1952年7月1日,七一棉纺厂投产
我们也在紧跟新中国建设的步伐,我们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
只是缺水,整个新疆都非常缺水。
然后挖沟筑沟,把天山的水引下来。
修建运河需要水泥和石头。
没有石头,采石工人就爬上山,一块一块地敲出来,一块一块地抬下去。 舍不得撕破衣服,披上一块羊皮,来回奔跑。
没有水泥,就用热石灰和红砖磨成粉,再搅拌制成代水泥。 灰尘四起,就连戴着三层口罩咳出的痰都是红色的。
由于长期营养不足,大部分部队都患有夜盲症,夜间行动不便。 大家都把菜都留给了队里最小的,就是为了留一双能走夜路的眼睛。
当下班的号角响起时,前面的人带路,后面的人排长队、短队,手拉手回巢。 虽然眼前一片灰暗,但所有人都知道,他们今天的表现非常出色。 未来是光明的。
1952年8月1日,全长32公里的红星渠开通放水。 当天山之水顺着运河流下时,整个哈密都沸腾了。
雪水虽然冰冷刺骨,但大家还是纷纷跳入水中,抱在一起在水中打滚。 这一刻,一切都值得了。
提起那些年,大多数人共同的记忆只有两个词,一个是累,一个是开心。
怎么能不累呢?
遇水修桥,冰峰开路,风沙口植树,沙漠退60公里; 在沙漠中种地,开荒50万多亩。 引了天山的水,下游的百姓再也不用担心干旱缺水了。 ...
你怎么能不开心呢?
曾几何时,此地贫瘠空旷,无人居住,只有广阔的天地。
今天,这里是红枣、白棉、绿油油的庄稼,远处碧水流淌,猪羊喜气洋洋,号角在厂区吹响。
一切都是用一双手建造的。
1954年10月,中央命令这批驻疆战士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军序列,组建“中国人民解放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军队。”
至此,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兵团人。
他们的使命只有四个字:耕耘守边。
或许在今天,我们很难体会这四个字的分量。
我们大多数人都赶上了好时光,没有战争,没有贫穷,到处都没有饥饿。
我们有幸享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的发展条件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即使在疫情肆虐全球的今天,我们仍有信心拿出50万亿元的新基建计划来保障正常运转。
我们很强大,强大到有时我们甚至忘记了这一切的基础是和平与稳定。
边疆的稳定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疆面积166万平方公里,陆地边界线5600多公里,与8个国家接壤。 多民族、多文化汇聚于此,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矿产资源。 特殊的地缘政治和社会背景,让新疆治理充满复杂性和重要性——
要确保国家统一,维护边境稳定。
兵团就像介于“文”和“武”之间的地方,一种滋润而寂静的存在。
60多年来,兵团建设新疆,沙窝变楼房,牛车马车变火车汽车,新城市拔地而起,新疆日新月异。
60年来,兵团造林近百万亩,修建大中小型水库数百座,绿洲戈壁纵横交错。
60多年来,兵团搞实业、办厂、开荒。 如今,兵团贫困群众全部脱贫。 新疆每三亩半耕地就有一亩被兵团开垦。
新疆不仅是他们的新家,也是他们的根基。
所以,很多兵团二代、三代的名字都有“鑫”字,就是新疆的鑫。 他们生于此地,这里是他们的“根”。
他们建设新疆,就是为了自己的家园而战。
保卫新疆,就是保卫自己的家园。
今天跑步兵团,当我们看到公报上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时,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它在哪里。
但实际上,正是因为他们给边疆带来的安定与和平,才有了今天全国各地都过着安逸的日子。
这些白发苍苍的老兵一生都在捍卫他们的家园和我们的家园。
有很多人为我们这个家奋斗过、奉献过、牺牲过,很多人没有被后人记住。
今天,如果你看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故事,希望我们能一起记住。
王震将军和那些逝去的老兵们,选择了将忠魂葬于天山脚下,继续守望他们献出生命的地方。
青山遍地埋忠骨,马革裹尸何须还。
疫情发生后,无数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投身防控救治,彰显了“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国家大剧院与中国音乐学院联合推出抗疫大合唱《天使告诉我》,将敬意和感动化作深情的话语和动人的音符,向“白衣战士”致敬。 尊重!
编辑 | 刘青评论 | 张恒恒校对 | 白琼玉
来源 | 酷玩实验室 (ID:)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