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安全调查专家:篡改电动车电池 超速可能引发爆炸事故
2023-04-28 02:09:49发布 浏览345次 信息编号:49659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电动自行车安全调查专家:篡改电动车电池 超速可能引发爆炸事故
《每周质量报告》2023年4月23日
2021年电动自行车起火事故将超过1.8万起,比三年前的2018年增长六倍; 另有数据显示,在所有交通事故中,超过50%涉及电动自行车电动轿车安全性,成为主要的不安全交通事故因素,这两个数字引发高度关注。
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大多与电池有关,而交通事故也大多与超速有关。 不管是电池引起的还是超速引起的,私自改装都是主要原因,那么私自改装是谁在做呢?
市场监管总局最新发布的全国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这款直接涉及众多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车辆故障率超过20%。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监督司产品抽查处处长苗宇辰:这次抽查主要是在流通领域进行,覆盖了9个省市的175家实体店面。 抽查产品涉及13个省市,195家企业生产电动自行车产品195批次,经抽查抽查不合格产品40批次,不合格率为20.5%。
记者了解到,在检测过程中发现问题的项目均涉及安全性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监督司产品抽检处处长苗宇辰:这次检查了限速、制动性能、车辆质量等10个安全项目。 根据抽查结果,除制动性能项目外,其余9项不合格。
国家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10项重点项目均涉及安全性能,即:限速、制动性能、整车质量、结构、速度提示音、涉水性能、电气装置、充电器及蓄电池、反光板,照明和喇叭,以及防火性能。
经检测,发现10项中有9项不合格,其中问题最严重的4项不合格率超过10%,分别为:“反射器项”34批次样品不合格,不合格率高达17.4%; 30批次“亮化工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5.4%; 26批次“短路保护项目”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3.3%; 22批次“电池防篡改项目”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1.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监督司产品抽检处处长苗宇辰:据技术机构分析,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厂家质量控制不严,抽检速度过快车辆超过国标要求,没有测速提示音,没有加装设备。 错误安装零部件,部分销售企业未按照电动自行车强制性产品认证和备案参数进行零部件组装,为了迎合个人消费者的喜好,加装更大的电池,以增加续航里程。
电动自行车作为自行车的延伸产品,以其轻便、灵活、经济、快捷等特点,成为众多消费者理想的短途代步工具,迅速走入千家万户。
据统计,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3.5亿辆,年产量达3000万辆。 与此同时,电动自行车引发的交通火灾等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 5月,四川省成都市某小区电梯内一辆电动自行车突然冒烟爆炸; 同年7月,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发生电动自行车行驶中起火等案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应急管理部官网显示,2018年全国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3000多起,到2021年,这一数字飙升至18000多起。 近五年来,因电动自行车引发的重大火灾共发生两起。 风险十分突出。
庞大的用户数量和频发的事故,使得电动自行车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为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的质量监管,市场监管总局近年来将该产品纳入国家产品质量监督范围。 抽查项目。
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消费者,对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火灾隐患”。
调查中,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私自改装电池增加容量一直是电动自行车起火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监督司产品抽检处处长苗宇辰:电动自行车电池的扩容改造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一、电池电压超过人体安全电压,对人体造成伤害; 如果过大,就会存在电动自行车自燃的安全隐患。
针对电动自行车事故频发的情况,2019年4月15日,新修订的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实施。
与1999年实施的旧国标相比,新国标全面提高了电动自行车的安全要求。 不仅将原有的部分条款由强制性改为全文强制性,还增加了电池防篡改要求:防止对电动自行车电池的违规行为。 进行修改。
采访中,新国标主要起草人之一、国家轻型电动汽车及电池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技术总监叶振涛介绍:新国标增加防篡改要求的目的电池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国家轻型电动汽车及电池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技术总监叶振涛: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主要在非机动车道行驶。 为了保护交通参与者的安全,电动自行车限制了速度和重量。 ,虽然电池改装现象表面上看似延长了行驶里程,但会导致车重增加,车速也可能同步提升,从而造成行车安全隐患。 为此,制定了电池防篡改方案。
据专业人士介绍,电池是电动自行车的动力部件,也是其最重要的核心部件。 对于电动自行车产品来说,换电池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会影响到电池的相关部件,还会影响到整车的安全性。 性能具有非常显着的影响。
国家轻型电动汽车及电池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技术总监 叶振涛:从电池本身来看,篡改电池影响到安装的牢固性,电动自行车的振动传递到松动安装电池,这将导致电池安全。 同时电池电路与整车电路不匹配,如线径粗细、电线布线规格等。 这些都会影响电动自行车的用电安全,会埋下自燃隐患,还会出现火灾问题。 .
电池防篡改工程的4项技术要求,都是针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铅酸电池被锂电池替代、小容量电池被大容量电池替代的乱象而提出的。
2019年新国标实施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先后四次对电动自行车进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 其中,2020年两次抽查样本分别来自生产现场和网络销售平台。 2021年、2022年抽查样本均来自流通领域实体店。 检测结果显示,在电池防篡改项目中,2020年两次抽查均未发现问题,2021年首次发现不合格样品。抽查的262批次样品中,5批次样品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9%。 但到2022年,抽查的195批次样品中,有22批次样品电池防篡改项目不合格,不合格率首次突破10%,达到11.3%,占比55%。 40批次不合格样品的总数。 .
据检查人员介绍,作为两轮电动自行车,车辆越重,制动能力越差,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新国标规定电动自行车重量不得超过55公斤。 这是为了保障人身安全,减少交通事故。 , 隐藏起来。
上海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工程师 陈硕:很多车型在认证阶段都使用了锂电池或者小型铅酸电池。 以48伏12安时电池为例,铅酸电池一般超过15公斤,锂电池一般重量在4公斤到5公斤左右。 另一方面是快递车、外卖车的实际使用需求。 每天行驶里程数百公里。 一般车辆的续航里程不能满足需求。 他们需要安装更大容量的电池来增加续航里程。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增加续航里程,当产品通过检测并获得3C认证进行量产时,一些企业将铅酸电池换成锂电池,小容量电池换成锂电池等留下了后门。大容量电池。 检测人员认为,这种行为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
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计量测试研究所力学二室主任李贺良:铅酸电池和锂电池的电解液介质是不一样的。 硫酸一般用作铅酸蓄电池的电解液介质。 硫酸不易燃,耐高温性能好,但新国标对整车质量有要求。 这时候,锂电池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锂电池的电解液是由有机物质制成的。 锂离子有机物易燃,不合格。 锂电池经受穿刺、挤压、高温环境,都会导致隔膜破裂。 当锂电池的隔膜不慎破裂时,锂离子会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最终挤压电池。
压碎电池的结果是电动自行车最受关注的安全事故:起火和爆炸。
另一个影响电动自行车产品安全性能的焦点问题是超速。 记者注意到,在防篡改方面,新国标主要有两大要求:一是电池防篡改电动轿车安全性,二是针对超速,要求电动自行车的电机控制系统应具备超速防篡改功能。证明设计。
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新国标将电动自行车的限速由原来的每小时20公里提高到每小时25公里,但同时在限速项下,对车速进行了新的要求添加篡改。
上海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所工程师 周景清:超速往往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防篡改设计要求是为了防止产品出厂后人为改装,导致车辆行驶速度超过现行标准要求。 以往出现的故障主要出现在速度超过现行标准要求,而这次(主要)出现在防速度篡改这个子项上。
记者了解到,在限速项目的9批次不合格样品中,只有4批次在检测过程中超速,其余5批次样品均在时速25公里以内,但电机控制系统没有不符合要求。 速度反算设计要求。
电动自行车于1990年代在我国开始。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拥有3.5亿用户,年产近3000万辆汽车。 产区主要集中在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等地。 为了加强对很多消费安全产品的管理,在新国标实施的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也将电动自行车产品的管理由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改为3C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
国家轻型电动汽车及电池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技术总监 叶振涛:从3C的定义来看,主要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按照3C实施产品合格评定体系相关法律法规,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3C是通过建立管理手段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专业人士表示,将3C强制认证纳入管理,对促进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行业规模效应日益明显,企业数量从高峰时期的2600多家逐渐减少到如今的680多家。
专业人士认为,3C强制认证管理已经从制度上明确了,无论是生产商、经销商还是消费者,都不能擅自篡改电动自行车的电池或电机控制系统。
针对电动自行车全国抽检发现的问题,市场监管总局已作出相应处理。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监督司产品抽查处处长苗宇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责令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经营企业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依法责令企业停产、销售不合格产品。 要限期整改产品,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震慑质量违法行为,引导产品消费使用,保护消费者权益。
无论是厂家、经销商还是消费者,电动自行车都不能擅自改动。 这在国家标准中是有明确规定的,也是为了更好的减少隐患,保障安全,尽量解决电动自行车的管理问题。 但从目前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企业要严格按照强制性标准生产,消费者也要防止非法改装。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