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丨淄博河畔埋葬西周古镇,义人传说流传

2023-05-14 04:02:14发布    浏览376次    信息编号:55880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文化旅游丨淄博河畔埋葬西周古镇,义人传说流传

高青是淄博最北端的县。 北有黄河,南有小清河。 这里的百姓享受着水运便利之福,也饱受河水泛滥之苦。 世世代代,他们总是以各种方式与水打交道,似乎对潮起潮落漠不关心。 只有黄土中的陶片残片和村落中的古建筑还在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辉煌灿烂。

小清河畔陈庄村出土震撼西周城

从淄博市到高青,要经过小青河。 沿着小清河向西,河的北岸就是高清文化的骄傲——陈庄遗址。 虽名为陈庄遗址,但实际上位于陈庄村与塘口村之间,故在该遗址上新建的博物馆被命名为陈庄-塘口西周遗址博物馆。

久而久之,这里经历了无数次黄河、济水河、小清河等河流的冲刷,但地势依然低洼平坦。 为配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建设,2003年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实地考察,发现了地点。

陈庄村和塘口村北邻小清河,南邻邹平县城。 它们都是非常安静的地方。 如果没有陈庄遗址的发现,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里。 如今,遗址上建有博物馆,烈坛和殉道坑在原址得到保护。 许多青铜器已被修复并返回这片故土。

2000多年前,陈庄附近矗立着一座方城,总面积8万至9万平方米。 城址规模不大,但却是山东发现最早的西周城址,也是鲁北地区发现的第一座西周城址。

当时周天子分诸侯,姜太公分给齐国。 姜太公被点名,就是沿着古济水方向的通道进入山东的。 很有可能,这位传奇人物曾经在这里留下过自己的足迹。 陈庄遗址发现疑似“祭坛”建筑,不仅在山东,在全国也是如此。 究竟是哪位齐王在这里主持祭祀,实在令人好奇。

先秦时期的齐国是东方大国,国力强大。 齐国考古工作在淄博进行了60多年,但一直没有发现西周贵族墓葬,直到陈庄遗址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戒指。

一系列空前的收获,让陈庄遗址在那几年里屡屡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 正如考古学家李伯谦所说,陈庄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西周初期的分封制度和齐国早期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陈庄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全国六大考古发现”,奖章如履薄冰。

由于位置比较偏僻,博物馆里的参观者并不多。 大多数时候,陈庄村又恢复了原来的宁静。 由于配合工程建设开展的抢救性发掘,陈庄遗址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面积经过考古发掘,大部分秘密还在地下静静沉睡。

树木、土地、河流屹立于此,沉睡地下千年的秘密或许很快就会被人们知晓,而有些秘密或许永远不会被人们知晓。 然而,有多少人能真正了解这片走过西周、穿越汉唐直至今日的土地上的繁华与寂寞、繁华与荒凉?

周围的泥土里散落着许多或大或小的贝壳,裹在土里。 相传这里就是当年冲积海滩的地方。 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块贝壳在来到我们眼前之前,已经经历了多少寒暑。

壮汉场跨高青支流绕镇河

由于海拔较低,高青境内除黄河、小清河外,还有许多河流和湿地。 它们或天然或人工,驱动着地球呼吸,造福于人类。

支流河是小清河的一条人工支流。 支沟始建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为减少清河水势,明万历年间淤积。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大规模整治小清河,复设支流。 支流两岸是茂密的洋槐林,一直延伸到博兴、广饶。

高青县地处天镇,市内的千城湖源于芝麦河。 高庆仁说,这几年,芝麻河和小清河一样,也遇到了被垃圾包围的窘境。 河面上常年漂浮着一层白色泡沫,散发着恶臭。 鱼、虾、蚌全无踪迹,周围村民也不敢用河里的水浇灌庄稼。

随后,高青实施碧水蓝天行动计划,大力治理水污染。 治理后的支流集环境保护治污、平原水库、生态修复、景观建设于一体,形成了环城水循环系统,成为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以姓氏命名乡镇在中国北方很普遍,但要到天镇才能知道这个“场”。 山东东部沿海有田横岛,现在是著名的旅游胜地,田横曾经是田镇的主人。

田横堪称秦汉时期的“关二爷”,以忠诚着称。 秦朝末年,田横为齐国丞相,治国有方。 后来成为齐王。 刘邦听说田横很受欢迎,担心后患,就下诏说:如果田横来投降,可以封他为王或太子; 如果他不来,他就派兵把岛上的人全歼。

为了挽救岛上500人的性命,田横带着两名手下,离开了岛屿,向京城进发。 可当他离开京城三十里时,田横扁自刎而死。 陪同他的两个部下拉着他的头去见汉高祖,表示不接受投降的屈辱。

汉高祖以王礼安葬他,并封其二属都尉,但二属在安葬田横时,也自刎于田横墓。 汉高祖派人在岛上招募五百人,听说田横自杀,纷纷跳海而死。 世人称他们为“天横五百兵”。

1927年至1930年,中华大地动荡不安,日本侵略者不断向中国渗透,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却对外界视而不见。 为此,艺术大师徐悲鸿创作了名画《田横五百兵》,呼吁重塑“富贵不可淫,威势不可屈”的大男子主义精神,赋予田横的故事一个新的篇章。新的解释。

田横是地城人,地处古吉水河北岸。 东汉时,帝城更名为临济市。 他的封地在天镇,不过天镇虽然有“田”字,但田姓的户口并不多。 在高青的历史上益阳桥北美食,战乱不断,水灾不断,历史舞台荒凉,很多典故没有续写。 即便如此,当地人提起田横,还是家喻户晓。 田横小学、田横家宴等,都是田镇人民对英雄清白的纪念。

村里有个古阁楼,青城集市逛不完

在漫长的政区演变过程中,高青往往不是一个独立的建制体系。 今天的高青是由原高原县和青城县合并而成。 青城镇始建于唐代。 曾为青城县、高青县县城。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

《青城县志》记载,昔日大清河无洪水而有水利。 县城西北河畔,柳暗花明,自古就有“香乡春游”的习俗。 “吉水环青”,青城八景之一,是指老青城县城大半被吉水包围,河水清澈,故有“环青”之说。

来青城镇的外地人,除了做生意,有一半是来看文昌阁的。 文昌阁是青城镇的标志性建筑,位于老城中心,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古代人造城市的布局大多呈方形,在城市中心的街道交汇处常建有标志性建筑。 青城镇的地标是文昌阁,建于乾隆元年(1736年),由文武生64人所建。

文昌阁为塔式,楼基为砖石结构,基之上为三重檐木结构主体。 底座为方形,下方为十字形拱孔。 东西南北两条大道在楼底垂直交叉。 整座楼高20米,屋檐的四个角上系有铜铃,高高悬空。 造型雄伟,工艺精湛。 据说在三楼,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南望邹平黄山、青龙山,北望黄河,故有“高歌”之说青霞”。

试着想象这样一幅画面。 雄伟的文昌阁坐落在古城墙内,高大雄伟。 暮春时节,城外良田广阔,男耕女耕; 市区的房子井井有条,炊烟袅袅。 远处,河中穿梭的小船帆影清晰可见,隐隐约约能听到船夫的号子声。

如此规整的亭台楼阁,别说青城了,在整个淄博都是绝无仅有的。 当地兴建文昌阁,自然与当年雄厚的财力有关。

晋代,随着黄河变迁,黄河岸边的新城清城迅速发展,成为西至济南、北至庆云、北至淄川的重要交通要道。南。 主要是中心城区。 1948年,在青城北门里路东设立造纸业促进所。 生产出来的粗纸曾用于印刷《大众日报》。 新中国成立后,清城出产的原纸远销济南、天津、杭州、温州等地,是陶瓷印刷、油漆雨伞的主要原料。

青城达记是青城商业文化的典型代表。 当地自古就有“北青云紫川,青城大吉三日去青城大吉”、“不舍大宴益阳桥北美食,不舍青城吉”的谚语。 每年二、七日举办的青城大集,是周边乡村最大的商业盛会,远近闻名。 大集分为蔬菜市场、水果市场、粮食市场、布匹市场、服装市场、木材市场、建材市场、畜牧市场等十几个专业市场。 集市人数平日5000人,有时1万至2万人,蔚为壮观。

商业贸易的繁荣促进了清城饮食业的发展。 民国时期,青城镇的饮食以面食为主,是高青的美食聚集地。 时至今日,当地仍有“八大名小吃”之说。 段家烧鸡、赵家面条、王家糕点、桥北豆腐脑等,烟火缭绕,体现了古镇人民淳朴的民风。 (文/摄齐鲁晚报齐鲁一点点记者张九龙)

同城信息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