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如何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实现百亿净利?

2024-09-14 21:10:30发布    浏览161次    信息编号:157741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当蔚来、理想争夺高端豪华新能源车市场时,比亚迪悄然收割中低端市场,为什么其他车企价格高企却亏损,而比亚迪价格比蔚来、理想低很多却能实现百亿净利润呢?

性价比听起来简单,但要兼顾低廉的价格和丰厚的利润却并不容易。尤其是在车企进入价格战之后,一些车企缺乏降低成本的能力,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得不牺牲利润。而比亚迪则不同,它可以通过降低内部成本来保持利润率。因为在过去20年造车历程中,比亚迪一直遵循着汽车制造最基本的客观规律:掌握核心技术,降低成本。

美国利哈伊大学方尔教授在其利润迁移理论中提到,当一个产业处于集成化阶段时,产业的利润集中在处于产业链中心的集成商手中。而当产业进入模块化阶段时,产业的利润就会向产业两端即产业链上下游迁移。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将实现技术领先,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将实现用户亲密度。

也就是说,当汽车进入模块化阶段,向上游延伸,掌握核心零部件,实现技术领先,利润空间就会更大。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电池约占整车材料成本的40%。在所有车企中,只有比亚迪既生产汽车,又生产电池,也是唯一一家自主研发、生产、供应电池的公司。

2002年,比亚迪就开始研发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再加上比亚迪有20年电子产品代工经验,更早掌握了电池、电机、电控三电技术。当广汽还在抱怨电池成本太高,车企都在为宁德时代打工时,比亚迪已经实现了电池自给,把关键材料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当其他车企血流成河时,比亚迪或许只能忍一忍。

获取最昂贵的部分

在做电动汽车之前,王传福就意识到电动汽车最核心的部件是电池,所以20年前就开始研发动力电池。在电池路线选择上,王传福认为,镍、钴等稀有金属储量较低,存在供应风险,储量低也意味着采购原材料的成本相对较高。从长远来看,磷酸铁锂电池是最好的选择。

磷酸铁锂电池除了成本优势外,安全性更高。比亚迪以二次充电电池起家,积累了丰富的研发、设计、制造经验。2002年,比亚迪将上市募集资金部分用于动力电池研发;2003年,开始汽车动力电池项目研究。截至2022年,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积累了20年的研发和生产经验。

2020年,比亚迪发布了“刀片电池”,通过优化电池结构,大幅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刀片电池的问世,不仅体现了比亚迪先进的生产工艺,也向外界证明了,不仅用更好更贵的材料,也能做出更好的电池。

从年报中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比亚迪首款新能源汽车F3DM搭载的铁电池在极端高低温、碰撞试验中表现稳定,安全性较高。铁电池的材料成本相对较低,这使得比亚迪动力电池更具商业可行性。2009年,比亚迪积极向新能源领域拓展,加大磷酸铁锂电池研发力度,大力推进磷酸铁锂电池在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电动工具电池等应用。

2010年,磷酸铁锂电池已成功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电站,充分展示了磷酸铁锂电池的商业可靠性。搭载铁电池的纯电动e6在深圳试运行,安全运行里程突破150万公里。2012年,e6入选中央国家机关新能源电动公务车试点车型,品质得到国家高度认可。2013年,e6已在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成功运行,创下了全球电动汽车最长运行里程纪录。

从F3DM到纯电动出租车e6,再到电动大巴K9,在全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业化运行,充分验证了比亚迪电池在不同环境、路况下的表现,不仅奠定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充分证明了比亚迪电动汽车的品质和电池的耐用可靠性,见证了比亚迪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卓越研发能力和安全稳定的性能。

据比亚迪电池官方数据显示,公司每年将营收的7%用于研发,累计专利申请超过8800件,授权专利超过5200件比亚迪电动汽车e6图片,研发工程师超过7000人,其中全球顶尖在职博士超过600人。得益于在动力电池领域多年的布局和投入,比亚迪“刀片电池”安全性更高、性能更优,一经推出,迅速奠定了比亚迪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的竞争优势。

只有降低成本,我们才有竞争力

好的技术只有转化为好的产品才能创造价值。但如果价格过高而无法商业化,即便掌握了技术,也未必能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对于看重技术、看重成本的比亚迪来说,降低成本是重中之重。从前几年的年报中,我们可以发现,比亚迪的优势在于垂直整合,积极扩大产能,实现规模优势。从自产自供到开拓外供,核心就是分摊成本。

年报显示,其成立于2007年,主营锂离子电池及配件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地规划产能为1.6GWh。2014年12月,比亚迪铁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获得1.4亿元补助,用于建设年产3GWHh铁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一期生产线。2015年获得深圳市财委6500万元支持该项目二期生产线建设。该项目最终达到年产8GWh总生产规模。

2015年,比亚迪建成全球最大的磷酸铁锂电池生产基地,为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品提供支撑。同时,比亚迪表示将继续提高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降低成本,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综合竞争优势。技术和成本是比亚迪在年报中提及最多的两个词。扩产带来的规模优势进一步摊薄了生产成本,这与比亚迪一贯的理念一致。

2018年,比亚迪加速产能扩张。从年报中我们可以看到,比亚迪改变了募集资金用途,10亿元用于全资子公司在青海投资建设10GWh动力锂电池工厂,预计全部达产后产能将达到24GWh。同年,为加速电池外供,比亚迪与长安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及电池合资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设年产10GWh的电池工厂。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8月,比亚迪与重庆市璧山区政府签署了年产20GWh动力电池产业项目投资合作协议。2019年2月,比亚迪全球首个刀片电池生产基地——重庆富迪锂电池有限公司璧山工厂开工建设。该项目分两期进行,比亚迪累计投资近200亿元,规划产能为35GWh。

2018年9月,比亚迪30GWh动力电池项目落户西安比亚迪电动汽车e6图片,一期规划产能10GWh,用于外供及储能电池;二期规划产能20GWh,为专用于DM-i的动力刀片电池产线。2020年10月,长沙宁乡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成为比亚迪第二家刀片电池工厂,项目总规划投资100亿元,规划产能20GWh。2022年8月,比亚迪计划在宜春建设年产30GWh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据比亚迪电池官网介绍,比亚迪全资拥有多家比亚迪系企业,在吉林、青海、陕西、河南、安徽、江西、广西等16个省设有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在上海、重庆、深圳设有研发中心,比亚迪规划的动力电池产能预计将在2024年超过。

基于领先的技术和成本,比亚迪继续发挥垂直一体化的传统优势,通过布局上游核心资源,不仅保证了电池产量,还降低了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年报显示,比亚迪于2011年成立合资公司,从事锂矿、硼矿、锂硼产品、无机盐湖生物资源及产品的开发、生产及销售。2016年6月,比亚迪与青海盐湖工业有限公司签署《盐湖锂资源开发合作框架协议》,在青海成立合资公司,从事盐湖锂资源的开发、加工及销售。

2022年8月,比亚迪计划在宜春建设年产10万吨的电池级碳酸锂及陶瓷黏土(含锂)开采及综合开发利用生产基地项目,深度布局电池原材料环节,通过掌握上游核心资源,比亚迪完善自身产业链,既保证了原材料成本控制,也为动力电池生产提供了充足的锂资源。

目前,比亚迪已基本完成动力电池锂矿、正极、隔膜、电解液等上游核心资源及原材料的布局,在加强上下游协同的同时,有效保障了供应链的稳定与成本控制。

核心技术越多越好。

王传福说:“我们很重视技术,但我们认为技术很容易。”比亚迪拥有约7万名技术人员,2022年研发投入将超过100亿。在比亚迪的技术池中,除了电池技术,还掌握着电机、电控、插电式混动系统等多项关键技术。

比亚迪动力系统主要由比亚迪第十四、十七事业部承担,十七事业部负责各排量发动机、变速箱及各类发动机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十四事业部主要负责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2019年成立的比亚迪五大下属子公司之一氟能源有限公司,就是由第十四、十七事业部合并而成。

也就是说,截至2022年8月,比亚迪已有近20年动力总成研发制造经验,弗迪动力拥有“电机、电控、电源、发动机、变速箱、车桥”等核心技术,可提供全套汽车动力总成及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

据2008年年报显示,比亚迪推出了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新能源汽车F3DM双模电动车,集成了汽车制造、电池技术、电机系统、车载电子技术等众多顶尖高科技技术。2013年,比亚迪已拥有全球领先的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并在纯电动大巴K9、纯电动轿车e6等车型上投入十余个国家的运营。

2014年,比亚迪全面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比亚迪秦、唐等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采用效率和功率密度更高的永磁同步电机。比亚迪自主研发的电控系统,低速时采用电机驱动,节省能源,高转速时采用发动机驱动,效率更高,提高燃油经济性。

2018年,比亚迪发布IGBT4.0,打破欧美垄断,成为国内首个实现车规级IGBT规模量产的汽车厂商。垂直一体化的运营让比亚迪拥有了更为完整的产业链,巩固了自身在技术、成本、供应稳定性等方面的优势。

通过年报我们可以发现,对于比亚迪来说,坚持非常重要。如果说制造业有什么规律可循的话,比亚迪20年来坚持核心技术投入和成本控制,才奠定了今天的竞争优势。造车需要资本,但不是资本游戏,只有坚持投入,掌握最核心的技术,并将其转化为成本优势,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滚滚向前,最终存活下来的才是王者。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删除

撰文:郝清倩

责任编辑:齐青

操作:周小雪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