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 542 科技:另辟蹊径打造高性能混合动力系统
2024-09-15 17:12:43发布 浏览131次 信息编号:158719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在经济性上无法竞争,比亚迪选择了另辟蹊径,利用大功率涡轮增压发动机和大功率电动机,在燃油动力总成的基础上,打造一套性能至上的混合动力系统,这就是“542”技术,也就是老一代的DM-p。
542科技的目标是5秒内实现0-100公里/小时加速,全时电四驱,百公里油耗2升。这套动力系统采用P0+P3+P4的三电机结构,分别是48V轻度混合动力电机、前轴电机、后轴电机,但整体保留了纯燃油机+双离合的动力传动系统。
多台电机同时工作带来的好处自然就是充满电后恐怖的加速能力,而搭载542技术的秦系列DM、唐DM都能达到同级顶尖的加速表现。曾经有车企为了宣传自家的动力系统举办加速对比赛,这场加速大赛成为了比亚迪车主们的狂欢。
不过542技术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有电就是龙,没电就是虫”。 电池的耗尽不仅会导致车辆的加速性能大幅下降,而且比亚迪当时的双离合变速箱的调校功力也不如德系竞争对手,在平顺性、噪音、油耗等方面的表现也会大打折扣。
所以这时候比亚迪就必须利用48V电机来对发动机进行反转,以调整换挡时的转速,减少抖动,但这样一来48V电机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
在油价相对便宜的年代,542技术确实可以成为比亚迪宣传的亮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政策的变化,注重性能的插电式混动系统的市场表现开始下滑。此时,比亚迪捡起已经量产的第一代DM系统,保留基本工作逻辑,稍加修改架构,DM-i就诞生了。
相较于第一代DM系统,DM-i的两台电机由同轴布置改为离轴布置,并增加了减速齿轮,使电机更容易进入高效工作区。扁平线电机和喷油冷却技术也使DM-i的效率大幅提升。
不过高效混合动力系统的灵魂,还是高效的发动机和智能动力控制系统(PCU)。PCU对于软件工程出身的比亚迪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比亚迪一直不擅长研发发动机,尤其是高效的发动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比亚迪想到了寻求外部帮助,他们找到全球领先的发动机燃烧模型设计公司AVL,合作开发了霄云发动机的燃烧模型。
对于发动机来说,发动机燃烧室内的气流与油气混合情况非常复杂,但这对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却至关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汽油能否燃烧完全,关系到每一滴油所释放的能量能否转化成动力来驱动汽车。
AVL为霄云发动机设计的燃烧模型,不仅让发动机的几何压缩比提升到了15.5,还通过活塞顶部的内凹设计,大大降低了缸内滚流的阻力,让油气混合更加充分。根据比亚迪官方的数据,新的燃烧模型结合阿特金森循环,直接让发动机的热效率提升了2%。要知道,内燃机热效率提升1%,都已经算是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了,可想而知,能提升2%的热效率是多么厉害。所以说43%的热效率,真的一点都不夸张。
此外,比亚迪DM-i还有一项绝活——刀片电池。它比三元锂电池更安全,能量密度比镍氢电池高很多,价格相对便宜,还配备了插电混动车型中少见的快充插座,可以说是集性能、安全和成本优势于一身。在快充桩随处可见的今天,它的实用性也高了很多。
所以DM-p也要与时俱进比亚迪f3压缩比,抛弃了过时的2.0T发动机和生涩的双离合变速箱,EHS混动系统中电机与发动机的解耦,让DM-p无论是满电状态还是低电状态,都有非常不错的加速体验。只不过满电状态,DM-p是DM-p,低电状态,DM-p就变成了DM-i。1.5T霄云发动机也拥有40.98%的最高热效率,可以实现动力性、平顺性与经济性的兼顾。
全新汉DM系列现已开启预售,DM-i系列售价在21.68万-29.28万元之间,DM-p直冲32.28万元。相比于DM-i 242km旗舰车型,DM-p主要多了一台最大功率200kW、最大扭矩350Nm的后轴电机,以及DiSus-C主动悬架系统比亚迪f3压缩比,售价贵了3万元。DiSus系统是比亚迪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智能悬架系统,目前包括DiSus-A、DiSus-C、DiSus-P三个方向,分别发展空气悬架、连续可调阻尼减震器、全主动油气悬架,目标是实现全车型智能悬架系统全覆盖。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