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提示】!警惕AI高考志愿填报存在的陷阱

2025-08-02 20:01:48发布    浏览3次    信息编号:212821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消费提示】!警惕AI高考志愿填报存在的陷阱

高考志愿填报正处于关键阶段,众多AI报考产品以“智能”和“精准”为幌子,充斥着市场。安徽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近期发布了消费警示,呼吁考生及其家长对AI填报服务持理性态度,并警惕可能陷入对科技的过度迷信。

据悉,AI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考生、院校及专业进行建模分析,进而根据这些信息向考生推荐适宜的院校与专业,并对录取几率进行预测。这一系统的优势在于,它能充分利用AI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效完成数据挖掘。但需注意的是,一个“AI志愿填报工具”所提供的结果是否可靠,主要取决于其使用的数据是否全面准确,以及所采用的算法是否科学合理。具体而言,所选数据的详尽性与全面性、所涉时间段的选择、以及数据来源的可靠性,这些因素都极为关键。即便数据来源确实可靠,算法本身也可能受到众多不同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其提供的填报建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024年,国际消费者联会携手19个国家以及35个国际消联会员单位,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的可信度”进行了实地调研。调查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在资料上可能存在偏差,因此建议消费者在采纳相关内容时,应谨慎思考或进行核实,切勿盲目接受。

安徽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向广大考生及家长发出警示,高考志愿的填报对人生而言至关重要,这是考生自我认知和未来规划的关键环节。这一决策需经过深思熟虑,必须结合个人的价值观念和兴趣所在,同时全面掌握升学政策和相关信息,慎重作出选择。务必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切勿轻率地将孩子人生中如此重大的决定委托给人工智能系统。

安徽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强调,即便考生及其家长只是将人工智能产品用作辅助或参考工具,仍需关注以下几点:

需对过度宣传保持警觉。需注意产品与服务的推广中避免使用极端词汇,诸如过分吹嘘AI算法的功效,宣称“百分百录取”“精确保底”“最具权威性”;伪造成功案例或篡改数据,例如声称“XX万名考生使用后成功进入知名学府”;明确或隐含与考试招生机构、学校存在合作关系,诸如“官方合作”“内部信息”,除非能够出示相应的授权文件。

留意数据出处。需检查产品或服务页面是否明确标示数据来源的合规性与透明度,是否明确公开数据来源,比如提及“依据XX省20XX至20XX年度的公开分数线”。亦或在醒目位置放置类似提示:“本服务采用AI算法进行推荐,仅作参考,填报志愿时请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及官方政策。”

核实重要信息,确保产品或服务若为付费项目,需明示费用、服务项目及退款政策,以防出现“低价吸引后额外收费”等不良手段。此外,还需检查其服务资质,例如“教育咨询许可”“数据安全认证”等证明文件,例如营业执照中应包含“教育咨询”等经营范围。此外,《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明确指出,众多省份已根据规定制定相应政策,规定在本省境内运营的AI志愿填报平台必须进行算法备案,并对外公布相关基础信息。消费者能够通过网信办算法备案系统、省级教育部门官方网站等途径,查看到本辖区内的合法合规教育服务机构名录。

请勿泄露任何可能引起风险的数据。严禁向任何组织或个人透露考生的个人信息和敏感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姓名、身份证号码、准考证号码等。即便是经过打码的准考证、成绩单或志愿填报表的照片,也不得提供,因为现有技术手段能够轻易将其恢复原状。

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考生及其家长应当优先选择官方提供的“阳光高考”平台(网址),以确保获取到准确无误的资讯。

同城奢侈品信息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