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国际茶文化论坛预热调查记录3】泉州:深耕产业链做茶品
2023-04-23 15:25:39发布 浏览408次 信息编号:40480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海丝国际茶文化论坛预热调查记录3】泉州:深耕产业链做茶品
泉州永春坑仔口镇奎斗村茶园谢大仙摄
东南网9月22日电(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 通讯员苏福斌 林青端)8月31日至9月2日,首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茶文化论坛系列活动组委会调研组赴泉州德化、永春、安溪等地了解泉州茶产业和茶企业发展情况。 茶叶是泉州的特色产业。 近年来,泉州出台多项措施,提高茶企和茶农的素质和收入,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取得了一定成效。
更大的茶业
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走进位于永春县奎斗村的利芳茶厂千亩有机茶园泉州茶文化,群山叠翠,郁郁葱葱,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茶香。 利芳茶厂所在的奎斗村,既是省级革命老村,又是省第五轮扶贫开发重点村。 村民主要以种植茶叶为生。 利芳茶厂为村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种茶,立芳茶厂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有机肥,每年可节约生产成本3000多元。生产出来的茶叶,都是茶厂以高于市场的保护价收购的。不要' “卖茶不愁,我光种茶的收入就有4万多元。” 奎斗村村民谢家忠介绍。
利芳茶厂所在的坑仔口镇是“福建产茶明星镇”。 以茶叶项目入组的乡镇。 据坑子口镇党委书记康传宗介绍,目前,坑子口镇共有茶园1.7万亩,其中生态茶园示范基地5200多亩,注册茶叶企业6家,专业茶园5家。合作社成立,年产茶叶2000吨。 ,产值过亿元,茶产业成为坑子口镇群众增收的主要途径。
“近年来,我们将茶产业培育为乡村振兴产业,着力推进茶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茶市场”和“线上+线下” “茶产业产供销。隆鑫模式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康传宗介绍道。
因茶而兴的乡镇远不止泉州的坑仔口镇。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泉州茶叶种植面积79万亩,采摘面积78.41万亩,年原茶产量8.71万斤。 茶产业是泉州很多村庄的支柱产业。 泉州现有涉茶农户22.8万余户泉州茶文化,从业人员94万余人,大小茶叶加工厂4000余家。
为推动茶叶转型升级,聚焦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近年来,泉州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 茶叶品牌。
延伸产业链
打造大产业格局
在安溪县芦田的紫云山脉中,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之中,有一座茶庄——云岭茶庄。 除了1000亩的茶山,庄园还配备四合院、民宿、初级茶叶加工厂。 绿茶树、青砖石墙、黑瓦木梁……云岭茶庄处处散发着祥和的气息,是避暑的好去处。
为延伸茶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2010年起,泉州市开展现代茶庄园建设试点。 安溪县率先在龙头企业和茶叶专业合作社引进法国酒庄管理模式,围绕基地建设、美丽庄园、清洁生产、质量管理、品牌打造与保护、文化传承和文化内涵建设晋升。 现代茶园。
“茶庄园建成后,形成了由传统茶产业单一生产功能向综合功能发展的趋势,突破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走出了生态、休闲、旅游茶的道路。 ,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了一二三产业一体化。” 安溪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志明介绍。 目前,安溪有茶园22个,控制着28万亩茶园,占安溪县茶园面积的47%。 “近年来,安溪茶叶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茶叶机械、茶具、茶叶包装、茶文化、茶旅游等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产值已突破50亿元,进一步形成了大的产业结构。”
在泉州的茶叶产业链中,茶具等配套产业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德化不仅是“世界陶瓷之都”,还是全国茶具制造基地。 这里有陶瓷企业2600多家,茶具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 近年来,为推动茶具等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德化在生产研发、设计改进、文创旅游等方面下足功夫。 2013年,由卓越陶瓷等26家企业投资的中国茶具城项目,2015年开工建设,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据德化县卓越陶瓷有限公司负责人严宝静介绍。 ,有限公司和中国茶具城的主管,中国茶具城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茶具产业集散高地和德化陶瓷文化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窗口。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