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 DM-i 混动系统:节能升华,核心控制系统自主研发的优势解析
2024-09-16 21:07:53发布 浏览63次 信息编号:160108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如果说“第一代DM混动系统”的设计理念是节能、省油,那么“比亚迪DM-i混动系统”则得到了升华,通过加入大功率“电机”和大容量“电池”,让“发动机”成为动力的辅助部件,最终达到“多用电、少用油”的效果。
比亚迪DM-i混合动力系统拆解图
比亚迪DM-i混动系统最大的优势不在于其复杂的结构比亚迪电池组拆解,而是其自主研发的发动机控制系统、电机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核心控制系统,包括但不限于:
“晓云发动机”:1.5L、1.5Ti两款“插电式混合动力发动机”;
“EHS系统”:继承了“第一代DM混合动力系统”设计理念的“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
“刀片电池”:具有高放电倍率、灵活配置的“混合专用动力刀片电池”。
接下来我们来逐一看一下这些核心组件。
“小云引擎”:为效率而生
目前霄云系列主打两款“发动机”,分别是主打经济性的“1.5L插电式混合动力发动机”(以下简称“1.5L发动机”),以及兼顾高性能、配置于C级“DM-i”车型的“1.5Ti插电式混合动力发动机”(以下简称“1.5Ti发动机”)。
霄云1.5Ti插电式混合动力发动机展示
“1.5Ti发动机”的“压缩比”高达12.5,技术亮点在于它的“涡轮增压器”采用了“变截面”设计,使“增压器”能够在更宽的转速范围内增压,既保证了低转速下的增压效果,又不影响高转速下的排气压力。
霄云1.5L插电式混合动力发动机展示
“1.5L发动机”可以说是“比亚迪在混合动力发动机领域的巅峰之作”,真正做到了“为电而生”。其整体架构相较传统“发动机”进行了大幅调整,最终实现了43.04%的热效率。深入研究其技术原理,我们可以看出: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示意图
“阿特金森循环”(“米勒循环”):通过“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推迟“进气门”关闭时间,使“四冲程”中“压缩冲程”的能量消耗降低,而“膨胀冲程”中保持不变,从而使混合气做更多的功,提高混合气能量的利用率,减少排气损失。我们可以在很多“混合动力”上看到这种技术,大多数主机厂都会把这种循环称为“阿特金森循环”。我们在《不会吧?现在混合动力车的“阿特金森”都是假的?》一文中已经详细讲解了这个故事,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压缩比概念图
·15.5超高“压缩比”:一般来说,我们认为“压缩比”越大,“发动机”做的功就越多(也就是压缩比越大,“发动机”的效率越高)。“1.5L发动机”采用15.5:1的超高“压缩比”设计,也体现了其效率至上的目标。当然,在“压缩比”这个参数上,比亚迪的“小云发动机”绝对是行业领先者;
EGR阀工作原理示意图
·高效的“EGR”技术:为了提高“发动机”整体效率,高效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必不可少。比亚迪通过“废气再循环系统”的优化,将“EGR率”提升至25%,降低“发动机”在中低负荷工况下的进气损失,同时也降低了氮氧化物的排放。我们之前提到的吉利“混动专用发动机”(“DHE15”),其“低压水冷“EGR”技术,也是同样的技术逻辑;
瘦身后的混合动力发动机
·取消传统“齿轮系”,采用“分体冷却技术”:相比传统“发动机”,“1.5L发动机”最大的变化是取消了“发动机”的“齿轮系”,包括传统“发动机”上的“机械压缩机”、“机械真空泵”、“机械转向泵”和“机械水泵”,而是出于效率考虑,采用“电动水泵”配合“电子双节温器”,实现“缸体”和“缸盖”的分体冷却。
两款霄云插电式混合动力发动机展示图片
总体来看,这款以混动效率为目标的“1.5L发动机”(峰值功率81kW/峰值扭矩135N·m),通过15.5超高“压缩比”、“阿特金森循环”、高效“EGR”、低摩擦、取消传统“齿轮系”等多项技术优化,理论上实现了43.04%的热效率目标,并斩获了包括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等众多奖项。
「EHS系统」:比亚迪DM-i混动系统的核心
说完了“小云发动机”,接下来要说的就是整个“比亚迪DM-i混动系统”的另一个核心:“混动专用变速箱”,比亚迪称之为“EHS系统”,也可以理解为“E-CVT”。
“EHS系统”结构为“串并联双电机”结构,工作原理传承了“第一代DM混动系统”“以电驱动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并进行了全面优化:
1、不同于第一代DM混动系统,比亚迪DM-i混动系统将两台转速可达16000转/分钟的高速电机并联放置,从而使整个混动专用变速箱的体积缩小约30%,重量减轻约30%;
2、“发动机”直接连接“发电机”(P1电机或者ISG电机),通过“离合器”连接“减速齿轮”,最后到“输出轴”,“驱动电机”(P3电机)直接经过“减速齿轮”,最后“动力”也流到“输出轴”,效率更高,更省油。
EHS体系结构图
根据“驱动电机”的“功率”,现行的“EHS系统”包含三个版本:
·“发电机”峰值功率75kW、“驱动电机”峰值功率132kW;
·“发电机”峰值功率75kW、“驱动电机”峰值功率145kW;
·「」:“发电机”峰值功率为90kW,“驱动电动机”峰值功率为160kW。
三套“EHS系统”适配车型时,也将配套不同的“小云引擎”:
·“”和“”采用1.5L“晓云发动机”;
·该车采用霄云1.5Ti霄云发动机。
比亚迪DM-i混合动力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
比亚迪DM-i混动系统还具备混动系统常见的工作模式:
纯电动模式:启动和低速行驶时,“驱动电机”由“蓄电池”提供动力,驱动车辆行驶;
串联模式:“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电能通过“电控”输出至“驱动电机”,直接用于驱动“车轮”。在中低速行驶或加速行驶时,若“SOC值”高,车辆控制策略会切换为纯电动模式行驶,并关闭“发动机”。若“SOC值”低,控制策略会让“发动机”工作在最佳油耗效率区,同时将多余的能量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暂时储存在“电池”中,全工况使用不易没电;
并联模式:当车辆对驱动功率需求较高时(比如高速超车或者超高速行驶),“发动机”会出现偏离经济功率的情况,这时候控制系统会让“蓄电池”在适当的时候介入,为“驱动电机”提供电力,与“发动机”形成并联模式;
动能回收模式:刹车时,通过“驱动电机”回收动能;
发动机直驱模式:在高速巡航时,“发动机”动力通过“EHS系统”内部的“离合器”模块直接作用于车轮,将“发动机”锁定在高效区。同时,为了避免浪费“发动机”能量,“发电机”和“驱动电机”时刻处于待命状态,当“发动机”动力过剩时,及时介入,将能量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电池”中,从而提高整个模式的能量利用率。
BYD扁线电机原理图
如前所述比亚迪电池组拆解,“EHS系统”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复杂程度上或许并不那么神奇,但这套系统背后却蕴藏着多项关键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扁线电机:EHS系统中的电机采用扁线成型绕线技术,据官方数据,电机最高效率达到97.5%,额定功率提升32%,高效率区(效率大于90%)占比高达90.3%,质量功率密度达到5.8kW/kg;
自主研发的第四代“IGBT系统”:据官方数据显示,比亚迪的“电控”整体效率高达98.5%,其中“电控”高效区域(即“电控”效率超过90%的区域)占比高达93%,大大降低了电控损耗,提高了效率。
比亚迪第四代IGBT制造工艺示意图
总的来说,“EHS系统”的核心就是让“发动机”专注于在最佳效率区间运行,同时更大发挥“电动机”的作用。
“刀片电池”:比亚迪的任性资本
根据官方信息,“比亚迪 DM-i 混动系统”所采用的“刀片电池”应该与纯电动车所用的“刀片电池”略有不同,官方名称为“混动专用刀片电池”。不得不感叹能自己造“电池”的主机厂也够任性的,其特殊之处大致如下:
比亚迪刀片电池示意图
·单节电池电压达到20V:每个电池都有几节(大概是6节)软绕电池串联起来,使得单节电池电压达到20V以上,保证在电池电量不足的时候,还有足够的电压保证电机的驱动效率;
· 电池组可灵活匹配:单个电池组由10到20块刀片电池组成,也就是电量在8.3到21.5kWh之间,也就是纯电理论续航里程可设定在50到120km之间,因此比亚迪可以在不同级别的车型上匹配不同容量的电池组;
·结构简化,空间利用率高:这其实是比亚迪“刀片电池”的共同特点,比如“电芯”采用竖直排列,这样电池采样线、导线、数据线等都可以放在一侧,从而降低结构的复杂度,提高“电池包”的单位能量密度。
纵向排列混合动力刀片电池
当然,“刀片电池”的其他特点,比如“电池”的“放电率”、二次封装技术等,我们不会去深究,有机会我们会另开一篇文章,详细讲解。总之,“刀片电池”之于整个“比亚迪 DM-i 混动系统”,和“晓云发动机”、“EHS 系统”一样重要,缺一不可,极其重要。
比亚迪秦PLUS DM-i搭载比亚迪DM-i混动系统
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比亚迪DM-i混动系统”,我想可以这样说:一套以电动为基础的自主研发混动系统,拥有三大核心混动技术、四种主要混动模式,打造低油耗、高舒适的驾乘感受。
到此我们已经对比亚迪DM-i混动系统的技术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下一期我们再来看看目前都有哪些车型搭载了比亚迪DM-i混动系统,又该如何选择,记得关注我们哦~~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