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将比亚迪股票转至花旗银行,是要减持还是另有原因?
2024-09-18 12:03:06发布 浏览177次 信息编号:161517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市场猜测,巴菲特将比亚迪股份全部转让给花旗银行,极有可能是减持举措,但目前这一过程尚未完成。巴菲特减持的原因可能是比亚迪股价创下历史新高,他想获利了结,抛售所持股份。
巴菲特减持中石油股份后,2008年中石油股价跌至0.384元/股,巴菲特最终在高点抛售。那么,这究竟是传言,还是股神真的在高点抛售,也颇让市场好奇。
大家关心的是,为何巴菲特将比亚迪股份全部转让给花旗银行后,比亚迪股价会暴跌?原因在于,当长期投资者将股份转让给券商或投行时,往往预示着下一步行动:抛售。
一些券商也迅速发声,似乎是在替比亚迪“辟谣”。东北证券分析师表示,巴菲特目前没有减持或减持的计划,真实原因是港交所规则变了,实体股变成了电子股。电子股需要经过花旗等券商渠道,而这些券商都有CCASS账户。根据该公司与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沟通济南比亚迪e5补贴,目前没有减持或减持的计划,如果真的减持,自然会公布。没有公布也验证了并非减持。
其实巴菲特持有的比亚迪股票名称也发生了变化,2021年之前是口径,2021年年报里口径改为。
不过,有业内人士在“呀呀港股圈”撰文称,“我觉得规则改变是最离谱的说法,一是今天有朋友打电话给港交所投资者结算账户客服,说根本没有规则改变。二是我一直在家里存放国内银行的实物股票,也没接到任何转为电子股的通知。”
机构人士不相信巴菲特会把股份转让给投行,再借给对冲基金做空;也不相信比亚迪会借用大股东王传福的股份,以先配股再配股的方式募资,而且配股数量和巴菲特一模一样。更有可能的情况是,巴菲特想抛售手中的股份,但减持过程尚未完成,所以比亚迪还没有看到相关数据。而且这么大的仓位,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抛售,否则会成为最大的风险。
无需大惊小怪
但我觉得,就算巴菲特真要减持,也不值得大惊小怪,毕竟比亚迪市值已经接近万亿,而且更多机构投资者可能在近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开始获利了结,有买有卖。
虽然比亚迪的业绩不错,市占率不断上升,往绩记录也极其可观,但所有公司都有“终极市值”的心态。如果现在的市值接近未来最后成熟阶段可以假设的市值,那自然需要谨慎,因为一般当一家公司的渗透率达到50%的时候,估值就会下降,因为那时候高增长的想象空间会更小,消化高估值的能力也会下降。
不过,比亚迪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有其自身的优势。比亚迪不仅在电池制造领域与巨头 CATL 并称为“电池双雄”,而且还是中国领先的整车制造商。而且,交付量或订单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驱动力。在电动汽车在全球范围内面临交付挑战的当下,比亚迪在第二季度即使在疫情之下也交出了出色的成绩。
当然,比亚迪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包括西安、深圳、长沙、常州、福州、合肥、郑州、济南等城市,整体来看,受疫情影响比生产基地在上海及周边城市的车企要小。
7月14日,在抛售传闻引起市场轰动的一天后,比亚迪公布了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上半年净利润28亿至36亿元,其中第二季度环比增长一倍。第二季度,比亚迪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亿至28亿元,同比增长166%至198%,环比增长150%至250%。
逆势高增长,证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品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也间接印证了比亚迪在供应链垂直整合、零部件高度集成下具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屡创历史新高,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实现同比快速增长,带动利润大幅改善,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上游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利润压力。这些都解释了比亚迪今年上半年以来的亮眼增长。但在兴奋之余,投资经理总要做些算盘。
6月10日,比亚迪市值首次突破万亿元,成为首个加入万亿元俱乐部的汽车企业,动态市盈率高达314倍。即便业绩翻了数倍,估值降至百倍左右,但依然远高于正常汽车企业或者电池企业的估值。
虽然2022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显示比亚迪已经开始赚钱,但从历史上看,利润翻几倍并不是常态,2021年比亚迪实现净利润30.45亿元,同比下降28.08%。
上述手握百亿资本的私募投资经理也表示,“比亚迪的技术一直处于中上游,即便是在没有刀片电池的时候,也绝不是一个弱小的电池供应商,它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也非常强,无论是做手机电子产品、芯片、车灯等。过去一年,刀片电池的优越性也得到了验证,其汽车品牌也给予了公司一定的估值溢价。随着产品的不断完善,比亚迪的汽车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被贴上‘低端’的标签,只要汽车能够大批量销售,自然会带动其电池生产的规模效应,电池也会加速出口。尽管如此,还是要看估值。”
2020年以来,比亚迪市值增长近10倍,关键在于业绩释放能力。业内人士都知道,比亚迪卖一辆车可能能赚5000元左右。除去自产电池,在上游压力大的情况下,卖车的利润率更低。
上述人士表示:“其实比亚迪从来就没有很强的业绩释放能力,你指望它卖出更多的车或者电池,释放出大量的利润,但这种可能性并不大。比亚迪一直喜欢把一个好的技术,做得相对极致,然后用一个极端的价格去取悦消费者,赢得市场份额。所以对于一线企业,当然可以给一定的估值溢价,但也不能太夸张,毕竟无论是电池还是整车,竞争都很激烈。”
比亚迪的历史
看来,是时候回顾一下比亚迪的历史了,这其实也算一段“励志史”。
比亚迪与宁德时代并称为“电池双巨头”,虽然宁德时代看似在技术、客户粘性上更胜一筹,但比亚迪在成本上更有优势,且正在加速打开外部供应,而且比亚迪本身也是整车厂。
二者差距在2019年前后进一步拉大。2019年下半年至2020年上半年,补贴退坡济南比亚迪e5补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陷入负增长,比亚迪e5等新能源商用车、营运乘用车销量下滑,同时王朝系列车型受到竞争车型挤压,国内市占率跌至20%以下(2020年初有所恢复),2019年全年销量被特斯拉超越,在终端需求低迷的情况下,动力电池市占率下滑至10%左右;与此同时,宁德时代在国产主机厂新车及合资车型大规模上市的带动下,将动力电池市占率推至50%~70%区间,与比亚迪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平安证券也提到,补贴退坡后的表现凸显了自产自销的局限性,企业定位的竞争已经没有悬念,比亚迪谋求从单一的整车厂向供应商转型,外供步伐正在加快。
2020年是后补贴时代,补贴退坡后,磷酸铁锂的低成本优势更加凸显,加之结构创新和技术进步,系统能量密度也有一定提升,性价比优势逐渐显现,使得磷酸铁锂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乘用车的装机占比大幅提升,目前磷酸铁锂月装机量已经超过三元电池(CATL的强项;三元电池能量密度高,但没有成本优势)。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相继推出CTP和刀片电池,前者进入特斯拉供应体系,后者将铁锂刀片电池应用到全系车型。随着比亚迪系列车型的持续热销,宁德时代在铁锂市场的地位受到一定冲击,2021年其市占率下滑11个百分点,比亚迪市占率则提升15个百分点。在三元市场,宁德时代依然保持强势地位,比亚迪市占率则大幅下降。整体来看,2020年下半年以来,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电池业务国内市占率震荡,分别维持在40%~60%和10%~30%,双雄格局进一步巩固。
从成本控制角度看,宁德时代产业布局全面,在产业链各个环节均有与第三方的股权合作,在供应商中拥有较强的话语权,利润率行业领先。比亚迪主要采用自产+参股的方式,在参股企业数量、持股比例等方面与宁德时代还存在一定差距。
作为国内排名前两的电池企业,其战略布局代表着中国电动化转型的方向。但目前两家企业在规模上的差距,并非源于技术,而更主要源于战略定位的差异。
短期新能源板块资金拥挤
正是因为比亚迪的波动,引发各界对整体新能源领域的前景愈发关注。
经过两周横盘整理后,A股上周大幅下跌,上证指数下跌3.8%,创业板指数下跌2.03%,银行、房地产、计算机、有色金属等板块大幅下跌,而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板块则继续上涨。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近期,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赛道资金过度拥挤,每天沪深股市成交量前十的股票全部是新能源行业,仅新能源行业成交量就占到两市成交量的16%,仅比亚迪一家的成交量就占到两市成交量的6%。交易过度拥挤隐藏着较大的风险,一旦市场下跌,资金出逃将造成越杀越凶的局面。虽然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行业非常景气,但目前市场交易中积累的风险较大。
上投摩根大通的观点似乎揭示了行业未来将面临的境况——我们最看好受经济影响较小的强势行业,主要是新能源(光伏+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但由于涨幅大、速度快,投资者一旦觉得短期预期可能达不到要求,就会快速下跌,但跌完发现只有新能源板块增长最快、确定性最高,于是又会买回来。如此反复,造成较大的波动;造成较大波动的另一个原因是国内经济复苏乏力,因此投资者信心本身不足,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出现抛售。
《图片|视觉中国》
开放白名单:商业合作:
内容合作、投稿与沟通: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