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价格战!比亚迪两款荣耀版车型上市,电比油低成亮点
2024-09-27 17:02:37发布 浏览225次 信息编号:168199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龙年伊始,比亚迪打响了价格战第一枪。 2月19日,比亚迪推出秦PLUS荣耀版,售价7.98万-13.98万元,并有部分升级配置颜色。另外上市的还有毁灭者05荣耀版,价格区间为7.98万-12.88万元。两款车型7.98万元的起售价最为抢眼2024年油电混合上市车,迅速在市场上掀起了新一轮降价潮。
不过,比亚迪此次的动作可不是降价这么简单。两款荣耀版车型的推出,让入门级市场“电比油低”值十万元。比亚迪官方的宣传海报也直接写着“电比油低”。 “低于油”的口号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比同级别燃油车便宜的阶段。荣耀版车型在电机和续航方面并没有减弱。还升级了连续语音识别、智能开关机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了性价比。荣耀两款机型的到来或将成为市场的重要转折点。 “电费低于燃油”的时代正式到来,压力自然会降临到新能源朋友和传统燃油车市场。
很难不让人想起去年这个时候,比亚迪用9.98万元起步的秦PLUS开始了号称“油电同价”车型的冠军版车型的收获。从去年的“油电价同价”到今年的“电价比油低”,自言“不想让朋友生存困难”的王传福即将实现朋友们已经不可能生存了,龙年的价格战即将爆发。比亚迪为何在销量再创新高的基础上率先发起价格战? “电价低于油价”会对市场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就在本期《爱卡独角兽SHOW》中来聊聊吧。
《卷王》为何降价?
与很多人通常认为的“销量不好才降价”的概念截然不同,秦PLUS实际上是一款销量强劲的车型。据乘联会统计,比亚迪秦家族(含混合动力车型和纯电动车型)2023年中国市场销量排名第三,年销量48.2万辆,仅次于特斯拉Model Y和比亚迪宋家族。从销量成绩来看,可以肯定地说,比亚迪在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
如今,这款被誉为“销量王”、“价格杀手”的产品再次大幅降价,降幅高达20%。这种策略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单一模型或类别。
然而,即使有价格和销量的双重保证,秦PLUS在过去的一年里仍然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去年10月,长安启元A05的上市,无论是产品定位还是价格设定,都明显是针对比亚迪秦PLUS DM-i。两款车都是A级紧凑型家用轿车,同样采用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但启源A06的纯电动续航里程略高于秦PLUS。而且启元A05的价格更加实惠,仅需8.99万元,比2023款秦PLUS DM-i足足低了1万元。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比亚迪迅速做出反应,于12月推出促销活动,覆盖汉、唐、秦、宋、元等全系列车型。其中,秦PLUS限时推出万元燃油调剂优惠,起售价降至8.98万元,比启元A05便宜100元。
然而,长安并没有就此放弃。仅仅两天后,长安就宣布推出12月份全系启源车型优惠政策。其中,启元A05提供了高达1999元的购买价,相当于直接降价8000元,起售价进一步下调至8.19万元。此外,启元A05还为消费者提供“等待大礼”:自订购之日起,提货期超过30天,即可享受每天120元的等待红包。
作为后来者,五菱星光充分发挥了后发优势。虽然同样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油耗极低,但五菱星光的车身尺寸和内部空间都比秦PLUS和启源A05要大。而且五菱星光的起售价仅为8.88万元,比启元A05还要低。 1000元的差价虽然看似不大,但也充分展现了五菱的野心。
与此同时,同价位的燃油车轩逸、朗逸等也加入了价格战,全系优惠超过3万元。汽车咨询平台数据显示,轩逸的起售价一度低于8万元。因此,到去年年底,秦PLUS的价格优势已经消失。而其竞争对手也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今年1月,轩逸、朗逸销量超过秦PLUS,五菱星光也实现月销量破万,位居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榜第五位。即使是销量冠军秦PLUS也难逃竞争对手的追捧。
此外,迫使秦PLUS大幅降价的原因是公司层面更大的挑战——比亚迪销量增速开始放缓。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月,比亚迪乘用车销量被吉利反超,排名第三、第四的奇瑞、长安与比亚迪的差距在万辆以内。同时,这三大车企的同比增速均远高于比亚迪。销量排名前十的车企中,仅有上汽大众和特斯拉中国增速低于比亚迪,其余均高于比亚迪。
今年1月,比亚迪同比增速仅为33.9%,而吉利、奇瑞、长安同比增速分别高达110.5%、107.4%、55%。虽然2023年比亚迪仍将是销量第一的自主品牌,年销量比吉利高出20万辆,但2024年的第一个月,吉利就给比亚迪打了一针“强心针”。其批发销量不仅会高于比亚迪,而且销量也会增加。它也比比亚迪更快。这就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残酷——即使是销量冠军也无法保证其未来的市场地位。因此,秦PLUS成为比亚迪反击市场的重要武器。然而,正如过去一年不断升级的价格战所表明的那样,没有哪个品牌愿意被比亚迪甩在后面。
谁来挑战?
面对比亚迪的降价策略,五菱迅速做出了反应。五菱副总经理周金凯在社交媒体上简洁有力地回应:“关注!”随后,五菱宣布星光PHEV 150高级版的全新“尊享价”为9.98万元,而原价为10.58万元。直接优惠6000元。紧接着,哪吒汽车也加入了降价行列。其哪吒的售价为6.58万元;哪吒S系列全系降价5000元,起售价15.48万元。长安启源也不甘示弱,推出启源Q05和启源A05,起售价低至7.39万元,打出“电比油低”的口号。
然而,降价浪潮并没有就此停止。深夜,零跑微博发文:“滚完了吗?还不够!”虽然尚未正式宣布降价,但其隐含的降价预期已引起广泛关注。短短一天之内,汽车行业就掀起了一波降价潮。
春节前夕,特斯拉已启动2024年价格调整。1月12日,特斯拉中国下调Model 3/Y后轮驱动版和长续航版价格,降价幅度为6500元起。元至15,500元。此外,特斯拉还提供可选折扣。汽车漆原价8000-12000元,限时优惠价2000元。大年初四,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深兰汽车也宣布旗下S7 SUV全系降价1万元。
业内普遍预测,这只是一波汽车降价潮的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车企加入这场价格战。从售价10万元以下的比亚迪秦荣耀版、五菱星光,到售价20万元的特斯拉,再到售价30万元以上的理想汽车,几乎所有该价位段的汽车品牌都会卷入这场战斗。价格战。
今年春节后的价格战,让人回想起去年年初的降价浪潮。先是特斯拉全球降价,随后比亚迪发布新秦,将入门价拉低至10万元以下,引发主流新能源品牌的跟进。这波由新能源汽车引发的降价潮最终波及整个汽车行业。无论是低价燃油车,还是BBA等高端品牌,都在销售端提供了折扣。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传统燃油汽车市场面临巨大压力。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道:“今年全国乘用车市场仍将面临激烈的价格战,新能源成本降低和‘油电同价’带来巨大压力对于传统燃油车厂商来说,燃油车产品升级缓慢,智能化水平不高,因此更多依靠价格优惠来吸引客户。”此外,他还指出,新车渗透率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车导致传统燃油车市场逐渐萎缩,巨大的传统产能与萎缩的燃油车市场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价格战。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4年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快速增长,市场份额达29.9%。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甚至预测,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月渗透率将超过50%。
燃油车丧钟持续敲响
“接下来,谁会购买燃油车?”比亚迪集团品牌与公关部总经理李云飞在其社交平台发文表示,得益于比亚迪的规模效应和全产业链优势,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价格可以低于同类产品。燃油汽车。在他看来,上述车型的推出将彻底拉开与燃油车的决战。
当然,燃油车阵营也不甘示弱。随着比亚迪发起龙年价格战,一些燃油车品牌也开始调整定价策略。北京现代A级轿车伊兰特将起售价提升至7.58万元,降幅达2.4万元,并喊出了“油比电更强”的口号,应对新能源汽车的挑战。上汽通用旗下别克品牌也宣布,将于2月19日至29日对部分车型进行降价或补贴,包括别克君越、 Pro、 Plus等车型,售价分别为3.5万元、5.5万元、3.5万元。分别为55,000。 6.5万元自行车优惠及置换补贴。
尽管如此,燃油车市场的颓势似乎并未扭转。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燃油汽车销量1395万辆,净减少92万辆,下降6%。其中,仅豪华车零售额小幅增长,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整体下滑。此外2024年油电混合上市车,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也显示,2023年上半年,仅有24.9%的汽车经销商完成半年度销售目标。在市场疲软、库存压力较大的背景下,经销商亏损比例高达50.3%,盈利比例仅为35.2%,持平比例为14.5%。损失水平处于近年来的较高水平。
这一切都说明燃油车已经陷入困境,只能通过价格战稍微延缓新能源汽车的崛起。然而,新能源汽车也在疯狂降价,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燃油车还能保住多少%的市场份额?就连顶级豪华品牌劳斯莱斯也宣布将在2030年实现全面电动化,这无疑会给燃油车市场带来更大的压力。 ”
后面有王扎吗?
7.98万元的秦PLUS荣耀版只是一个开始,就像去年2月的比亚迪秦PLUS冠军版车型只是一个开始一样。随后,比亚迪各大车型陆续推出冠军版车型,带动比亚迪年销量突破300万辆,成功杀入全球销量前十。 2月23日,9.98万元起的海豚荣耀版正式上市。与现款车型相比,420公里版售价降低4000元,骑士版售价降低7000元。价格降低的同时,海豚荣耀版带来多项升级,底盘和舒适性配置大幅提升,性价比大幅提升。此外,2月28日,比亚迪汉、唐荣耀车型也将正式上市,相信也将主打“降价、增加配置”。按照这样的上市节奏,未来大概率还会有一系列荣耀机型排队上市。届时,车市或许又要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荣耀版车型能否帮助比亚迪在2023年续写辉煌,再次登上销量巅峰?事实上,国内市场早已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近五年来呈现出稳定适度增长的态势。要达到国内前所未有的年销量450万辆的水平,比亚迪面临的压力不言而喻。即使在合资品牌最巅峰的2019年,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也仅仅实现了200万辆以上的销量。
尽管比亚迪去年300万辆的销量创下了新纪录,但其完成过程并不轻松。与王传福此前“保300万辆、力争360万辆,不含海外销售”的目标相比,实际成绩还有很大差距。
从今年1月份的销量来看,比亚迪似乎面临着市场疲劳的挑战,其月销量已经被吉利超越。吉利、比亚迪、奇瑞三大车企的销量表现极为接近,竞争也日趋激烈。随着老牌竞争对手加速转型,比亚迪无疑需要承受更大的竞争压力。
要实现今年450万辆的销售目标,比亚迪不能仅仅依靠国内市场。海外市场的增速将成为关键。同时,还要确保国内市场表现与去年持平。比亚迪能否克服重重困难,再次书写销售传奇,让我们拭目以待。
全文摘要:2023年,曾经领军的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在总决赛前倒下。 2024年刚开工,另一支生力军高合汽车就宣布停工停产,标志着2024年新能源大混战拉开帷幕。 2月18日,王传福再次发声:“当前,汽车产业已经进入深水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只会越跑越快,不会给我们停下来、放慢脚步、喘口气的机会。”汽车市场的争夺将会更加惨烈。快速迭代、快速淘汰、快速降价,注定会成为汽车市场的常态。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