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2023年Q4财报揭示下一代汽车平台与AI领先,马斯克盛赞中国车企竞争力

2025-01-22 23:01:32发布    浏览132次    信息编号:191149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图片|电影《无间道》等网络截图‍‍‍

在刚刚结束的特斯拉2023年Q4及全年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释放了下一代汽车平台、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影响深远的信号。

同时他表示,中国汽车企业非常令人印象深刻,如果没有贸易壁垒,中国汽车企业将占据主导地位。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比亚迪肯定也在其中。 ‍‍‍‍

2023年第四季度,比亚迪单季度销量52.64万辆纯电动汽车,超越特斯拉的48.45万辆,暂时领先全球最大纯电动汽车制造商。 ‍‍‍‍‍‍

有趣的是,早前有网友在X社交平台上询问马斯克,对比亚迪有何看法?他没有直接回复,只是表示“特斯拉的定位更接近人工智能或机器人公司,而不是汽车公司。”

就在前两天,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疑似远远地向马斯克喊话,现在的比亚迪不再是过去的比亚迪,并声称2024年,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特斯拉最擅长的,将会对特斯拉发起严峻的挑战,而腾势N7也将击败Model Y。

▲ 马斯克:把你的身份证给我吧

要知道Model Y是去年“没有任何归属感”的全球最畅销车型。特斯拉FSD即将迭代V12版本,计划于2024年第一季度面向北美用户推出,此前版本累计行驶里程超过8亿公里。

比亚迪的单一车型似乎容易受到特斯拉的二维单一攻击。 ‍

我们比较关心的是,比亚迪近期在智能通讯端动作频频,相继发布了基于腾势车型的代客泊车、城市领航等DEMO视频。在沉甸甸的梦想日里,在更大的空间里阐述了智能驾驶的展望。

王队长和比亚迪发出了押注情报的信号。按照他的原话,“电气基础”已经打好,今后将建设智能高层建筑。

此时,在比亚迪眼中,“最畅销的纯电动品牌”还不足以充饥,“最畅销的智能纯电动品牌”更是资本想象中的热门。

01 这并不是马斯克第一次不把比亚迪视为对手。

事实上,这并不是马斯克第一次不把比亚迪视为对手。

早在2011年,马斯克就接受了彭博社的采访。当主持人提到比亚迪时,马斯克笑着问主持人:“你见过他们的车吗?”他还直言,比亚迪生产的汽车吸引力不够,技术不够先进。

▲比亚迪梦想日致敬特斯拉等合资品牌时刻

有趣的是,两人的关系错综复杂,爱恨交织。在电池供应方面,比亚迪与特斯拉建立了合作关系,向欧洲市场供应刀片电池。当有外媒不实报道特斯拉要停止两家合作时,马斯克就会跳出来澄清:“特斯拉和比亚迪之间的关系是积极的”。

去年5月,搭载比亚迪刀片电池的特斯拉Model Y后轮驱动版在德国柏林超级工厂下线。这也是特斯拉在欧洲市场推出的首款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版本。

在核心零部件供应关系上,所谓的全球纯电动季度销量竞争,或者一些传言,只是互相利用了流量。在产品和智能驾驶方面,双方显然无法较量。赵长江隔空喊话,腾势N7多了营销元素。

但一切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在刚刚结束的梦想日里,比亚迪确实说出了自己一直想说却不敢说的一切。

▲比亚迪王传福经常穿着白色工作服亮相

王队长表示,自己只是一名解决社会问题的“工程师”。在花了20年时间解决了人们买车难的问题后,他把目光转向了能够获得更多流量和利润的智能汽车,也给特斯拉和一批新势力愈演愈烈。

迪厂的发展史有点像双菊的剧情:

昔日,一个穷小子怀揣着未来在城里买房的梦想,来到了一座省会大城市。他本想随波逐流,挤进一家工厂,学各种工种,努力工作,交首付​​,却不小心把钱丢了。抓住机会,迅速冲上顶峰,成为别人眼中的大厂长。

然而,当风景照在他的脸上时,他却诚实地说:“我不想买房子,但地基已经打好了,我要盖一栋高楼。”这话最好不说,可他一说,就暴露了“地主”的身份。

▲此时的比亚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令人印象深刻。来源:电影《功夫》截图

正当大家惊讶并问“比亚迪也有智能的决心?”时,王队长表示,智能汽车不是拼凑出来的,电动基础不够好,连最高的智能楼都变成了危险的建筑物。

尽快整合过渡供应商计划,自研口号已喊出。

经常穿着白色工作服的王队长,很像穿着拖鞋走在街上的广东地主。他不是一个低调的人,但他本质上是一个工程师。

充满了易四方、云念等科技的鱼池,变得像一条紧紧握在手里的大钥匙链。任何钥匙都可以使收入翻倍。

以2024年1月为切入点,曾经被马斯克鄙视的比亚迪,已经打下了“电动基础”。

02‍比亚迪嚣张的背后是卖车像卖玩具一样简单。比亚迪的“电动基础”,首先是6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累计销量。

时间回到2007年,F6下线时,王队长接受媒体采访时声称,到2025年,他将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制造商。只要他放手,造车就那么容易。建筑玩具。

当时比亚迪的年产能只有10万辆,这在当时成为了一个“痴人说梦”。

2023年的比亚迪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这个梦想。去年8月到11月,比亚迪仅用了100多天的时间就推出了第500万辆和第600万辆新能源汽车。截至年底,其月销量突破30万台。历史。 2023年年销量300万辆,换算成秒,意味着平均每10秒就会生产或销售一辆比亚迪汽车。以体量类比,比亚迪2023年年销量300万辆,大约相当于两个吉利的销售成绩,或者说大约是八个理想的销售成绩。纯电动销量比蔚来、小鹏、极氪的总和还要大。 16年前,在比亚迪眼里,造车就像造玩具一样容易,现在卖车也一样。究其原因,与比亚迪坚持垂直一体化的造车理念密不可分。除玻璃和轮胎外,整个汽车制造链几乎所有重要零部件都实现了自给自足,降低了成本并保持了对生产的完全控制。这些因素直接转化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匹配的低价”,从而转化为销量,帮助比亚迪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也带来了可观的规模经济。据36氪此前报道,比亚迪汉单车利润突破7万元。目前还没有新能源汽车企业达到这个水平。有了利润,自然会押注更多的产业链企业,形成一个庞大的垂直造车帝国。从机遇来看,比亚迪早年遭遇了国内家庭用车市场的发展期。那时,国产自主品牌汽车开始走进越来越多的家庭。

我家第一辆家用车是比亚迪的手动挡F3,是比亚迪逆向研发的。就是这样一辆汽车。在当时普通家庭的眼里,周末一家人出行,或者春节满载回家,都是一辆幸福的车。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广州于2012年7月1日正式实施粤A车牌摇号政策。1日零时前夕,全市几乎所有4S店灯火通明,一群潜在的汽车买家争先恐后地购买他们的汽车。午夜前完成购车手续,抢到最后一张粤A燃油车免费蓝牌。当时,不少围观群众涌入比亚迪专卖店,闭着眼睛购买比亚迪F0。由于当时比亚迪F0的售价仅为4万元,成为了很多精明买家最经济的选择。全面进军新能源赛道,全线提升产品原创性和颜值,打通皇朝网络、海洋网络,品牌紧随其后,打造令人仰视的高端品牌,专业化、个性化的方程式豹品牌掉头明显的差异点就能收获足够的流量。带着“性价比”的先天罪孽,比亚迪很难摆脱大众对低端品牌的认知。在市场上,10万元至20万元的价格区间依然是比亚迪销量的“甜头”。在这个价位段,比亚迪将其绝对旗舰车型包装得不留任何差距,拥有强大的定价能力。不断上升的品牌和低单价长期不会改变,资本市场对比亚迪的信心逐渐下降。 03 千亿人加大智能驾驶研发力度、迎头赶上的时机会到来吗?其次,比亚迪的“电动基础”是在新能源方面的技术积累。时间追溯到2004年,刚刚收购秦川汽车的比亚迪就进军汽车行业。它精心拿出纯电动概念车ET,大胆设想用四个电机独立控制四个车轮来实现。回转。迷茫了20年,这不就是易四方技术的雏形吗?

2024年,已经量产上市的U8已经具备了控制四轮扭矩矢量的能力,并在车距极远的侧车位上进行轮胎磨削和换档性能。有了这项技术的加持,5.3m长的U8轻松塞进车位。

如果品牌不够比亚迪f3图片2025款,技术可以弥补。在洋王的多次传播中,传达的并不是所谓成功人士专属的尊贵,而是科技创新引领的独特潮流体验,让洋王车型成为了人们眼中的硬核“高端玩具”。小众用户。这种高端技术的加持,让高端车型的溢价能力大幅提升,让U8突破了国产纯电动车的天花板,销量百万!

但这类技术点显然不能继续去中心化,也不具备泛化能力。比亚迪想要扩大销量甜区,智能驾驶绝对是绕不开的话题。

早在比亚迪发布三季度财报时比亚迪f3图片2025款,就有媒体报道称,比亚迪内部已经在大力发展智能驾驶。显然,不信任智能驾驶的比亚迪已经意识到,随着近一年来新车的激增,比亚迪的甜蜜点已经被逐渐挤压。留给比亚迪“智能汽车”的时间窗口也在慢慢缩小。

王队长曾认为自动驾驶是“皇帝的新衣”,被广泛解读为落后者的最后手段。

在《梦想日》中,王队长辩称,只有经过反复验证的辅助驾驶才会交给用户。我先试穿“这件衣服”给大家看。

自知落后,必须迎头赶上,比亚迪决定投入1000亿元研发预算攻克“汽车智能化”。它甚至开始开发自己的芯片。未来甚至将生产1000颗汽车芯片。目前已经在智能驾驶领域有所发展。有工程师4000多人。 ‍

因此,围绕20万元至40万元的价格区间,比亚迪明确提出了“智能驾驶体验价格”。

今年将推出十余款高端智能驾驶车型。 20万-30万元价位将提供高端智能驾驶车型选装,30万元以上车型将标配。言下之意,20万元以内的主力区间最高级别是L2级辅助驾驶体验。

相反,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承认,Model Y 是一款昂贵的汽车,但其市场表现依然火爆。尽管特斯拉车型在中国尚未解锁完整的FSD体验,但“前卫潮流”、“科技属性”等标签已经改变了购车的最终情感因素。人们用钱包投票。目前Model Y后驱版起售价为25.89万元。 ,而Model 3后驱版起售价为24.59万元。

智能驾驶不仅可以扩大比亚迪的价格甜蜜点,还可以提高品牌的科技含量,创造更高的溢价能力,提升整体利润。这是比亚迪面对市场存量竞争,在新旧赛道切换的关键时刻漂亮的“变道”。

04文末,比亚迪命名为BYD,意为“Build You”。早些年所说的看似空话、“白痴话”,都一一应验了。

正如王队长所说,比亚迪的发展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

从更大范围来看,迪曼工厂解决了60万个家庭的民生问题,让数千万家庭拥有了第一辆家用汽车。

从小层面来说,如果大家共同努力打磨产品的智能驾驶功能,培养用户习惯,经过长期验证和数据积累,交通事故肯定会减少。 ‍‍‍‍‍

确实,虽然“挑战特斯拉”的路线说得太早,但我对比亚迪还是抱有敬意的。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