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的!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新国家标准公布!

2023-04-18 19:01:39发布    浏览182次    信息编号:33901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重的!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新国家标准公布!

4月21日,国家卫健委、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1个部门联合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基层公共服务有国家标准!

最新国家标准发布!

官方强调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涵盖了少儿教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有房有房、供养有“七有”。弱者。 ”,以及优良兵役保障和文化服务保障“两个保障”共9个方面、22个大类、80个服务项目。

为确保新标准顺利实施,《通知》再次强调:按照确定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标准公共卫生相关知识,确保相关资金足额到位,配备相关服务人员,确保服务机构的有效运作。

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激励政策,着力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基层公共服务人才队伍。

(来源: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的通知)

2021年公共卫生服务标准来了!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对“公共卫生服务”标准有明确说明,整理如下: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服务对象:城乡居民。

服务内容:为辖区内常住居民(指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和非居民登记居民)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服务标准: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第三版)》及相应技术方案执行。

支出责任: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支出责任。

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提升

服务对象:城乡居民。

服务内容: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科普等服务。 每年都会发布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数据。

服务标准: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第三版)》及相应技术方案执行。

支出责任: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支出责任。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事件

促进健康事件报告和处理

服务对象:法定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病员及相关人群。

服务内容:及时发现、登记、报告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伤亡人员,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提供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

服务标准: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第三版)》及相应技术方案执行。 对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报告的传染病,不得隐瞒、漏报、迟报。

支出责任: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支出责任。

卫生监督协调服务

服务对象:城乡居民。

服务内容:为辖区居民提供食品安全信息报告、饮用水卫生安全检查、学校卫生服务、违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检查、计划生育信息报告、职业健康与辐射健康检查等服务; 为城乡居民提供科普宣传教育服务。

服务标准: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第三版)》及相应技术方案执行。 对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报告的传染病,不得隐瞒、漏报、迟报。

支出责任: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支出责任。

慢病患者健康管理

服务对象:辖区内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

服务内容:为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筛查、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健康体检等服务。

服务标准: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第三版)》、《全国高血压基层防治指南(2017)》、《全国基层高血压防治指南》执行。糖尿病水平(2018 年)”。 管理约 1 亿高血压患者和 3500 万糖尿病患者。

支出责任: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支出责任。

地方病患者健康管理

服务对象:现流行病患者。

服务内容:为大骨节病、克山病、氟骨症、地方性砷中毒、呆小病、二度及以上甲状腺肿、慢性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社区管理。

服务标准:慢性克山病患者每3个月随访一次,大骨节病患者、氟骨症患者、地方性砒霜中毒患者、克汀病患者、二级及以上甲状腺肿患者、慢性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每年随访一次.

支出责任: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严重精神障碍

健康管理

对象: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的人。

服务内容:为辖区内常住人口明确诊断、居家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登记管理、跟踪评估、分类干预等服务。

服务标准: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第三版)》及相应技术方案执行。 登记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随访4次。

支出责任: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支出责任。

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

服务对象:辖区内确诊肺结核患者的居民。

服务内容:为辖区内确诊的居民肺结核患者提供密切接触者筛查、推荐转诊、家庭随访、用药督导、结果评价、分类干预等服务。

服务标准:按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规范(第三版)》及相应技术方案执行。

支出责任: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支出责任。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和患者随访管理

服务对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

服务内容:提供健康咨询、行为干预、配偶/固定性伴侣检测、随访、用药监督等服务,并配合相关机构进行转介。

服务标准:按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随访指南(2016年版)》执行。

支出责任:中央财政。

社区对艾滋病毒的脆弱性

高危行为人群干预

服务对象:易感染HIV的高危行为人群。

服务内容:提供艾滋病预防、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推广使用安全套,对有艾滋病性传播高危行为的人群提供艾滋病、性病咨询、检测等综合干预措施。

服务标准:按照《异性传播高危人群艾滋病预防干预指南(2016年版)》、《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预防干预指南(2016年版)》执行。

支出责任:中央财政。

保障基本药物供应

服务

服务对象:城乡居民。

服务内容:选择合适数量的基本药物品种,满足疾病预防控制的基本药物需求。 基本药物按照规定优先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提高基本药物供应能力。

服务标准:按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支出责任: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食品药品安全保障

服务对象:城乡居民。

服务内容:提供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标准跟踪评价等服务。 对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实施风险分类管理。

服务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支出责任: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分类分类分类负责。

在优生优育服务中,以下标准涉及基层:

农村免费孕前

优生健康检查

服务对象: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

服务内容:免费为计划生育的农村夫妻每人提供一次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夫妇可在现居住地享受此项服务,享受与户籍人口同等待遇。

服务标准:按照《全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技术服务规范(试行)》执行。

支出责任: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支出责任。

孕产妇保健服务

服务对象:孕妇。

服务内容:免费为孕妇提供早孕健康检查1次、产后随访1次、健康指导1次。

服务标准: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第三版)》及相应技术方案执行。

支出责任: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支出责任。

基本避孕服务

服务对象:育龄妇女。

服务内容:免费提供基本避孕药具和免费基本避孕手术,包括放置宫内节育器、取出宫内节育器、放置皮下植入物、取出皮下植入物、输卵管绝育术、输卵管绝育吻合术、输精管结扎术、输精管结扎术。

服务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计划生育分册》(2017年修订)和《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技术指南》确定。

支出责任: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支出责任。

在儿童保健服务中,以下标准与基层相关:

疫苗接种

服务对象:0-6岁儿童。

服务内容: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免疫接种。

服务标准: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第三版)》及相应技术方案执行。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免疫规划适龄儿童接种率达到90%以上。

支出责任: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支出责任。

儿童健康管理

服务对象:0-6岁儿童。

服务内容:13次(出生后1周内、满月、3个月、6个月、8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0个月)辖区内0-6岁常驻儿童1个月, 3岁、4岁、5岁、6岁各)免费健康体检,包括:新生儿就诊、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听力、视力和口腔筛查、科学喂养(合理膳食)、生长发育、疾病预防、伤害预防、口腔保健等健康指导; 每年两次为0-3岁儿童提供中医护理服务,教授孩子家长中医饮食护理服务、日常生活活动指导以及腹部按摩和脊椎按摩穴位按摩方法。

服务标准: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第三版)》及相应技术方案执行。

支出责任: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支出责任。

在养老服务中,下列标准之一涉及基层:

长者健康管理

目标受众: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服务内容:每年一次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提供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检、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 每年为每人提供中医体质鉴定和中医养生指导。

服务标准:按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规范(第三版)》及相应技术方案执行。

支出责任: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支出责任。

附件: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以下简称《国家标准2021》)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执行,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抓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各地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本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具体实施标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充分对接,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确保内容不缺口、全覆盖人群,标准不提高,财力有保障,服务有保障。 可持续的。 各地基本公共服务具体实施标准应当自本文件印发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并及时公布,抄送国家发展改革委。

二是严格界定主体范围。 各地要按照《国标2021》认真查短补漏,进一步细化丰富本地区相关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确保国标贯彻落实。 对有国家统一标准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各地要执行不低于国家标准。 对暂无国家统一标准的服务项目,各地要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和本地区实际情况,明确相关标准,纳入本地区具体实施标准。 服务项目、内容、数量等超出国家标准范围的,要加强事前论证和风险评估,确保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解决人民群众的燃眉之急。区域,并控制在经济上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3.切实落实支出责任。 中央财政由中央财政出资。 地方财政权力原则上由地方政府通过自身财力进行分配。 收支缺口主要通过上级政府一般性转移支付弥补,部分资本性支出除外,依法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安排。 中央和地方联合财政事权主要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共享,具体支出责任根据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情况相应调整在不同的领域。 地方财政要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资金预算管理,健全、规范、合理安排基本公共服务项目预算,确保基本公共服务资金及时下达和下达,推动建立可持续的长效投资保障机制和平稳运行。

四是着力加强产能保障。 各地要按照本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执行标准,加强供给能力建设,织密民生保障网。 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公共卫生相关知识,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按照确定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标准,确保相关资金足额到位,配备相关服务人员,确保服务机构有效运行,鼓励将适合政府采购的基本公共服务纳入服务范围。政府采购服务指导目录。 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激励政策,着力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基层公共服务人才队伍。

五、全面推进开放共享。 各地要充分利用政务公报、政府网站、新媒体平台等,及时公开各项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畅通意见建议反馈渠道,方便群众获取信息,参与标准的监督和实施,维护自身权益。 委托第三方开展基本公共服务社会满意度调查,加强对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执行情况的反馈,及时妥善回应社会关切,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六是切实强化责任。 公共服务支出已被作为各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 地方人民政府要把落实基本公共服务达标作为保障民生的重点工作,开展基本公共服务达标行动,量力而行,量力而行,切实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权益人民的。 地方发展改革委要牵头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统筹协调本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实施工作,组织实施联合检查和效果评价,加强实施监测预警,重大情况及时通报。及时的方式。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