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装毁掉了多少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原来的

2024-12-31 05:01:23发布    浏览47次    信息编号:189512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中国男装毁掉了多少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原来的

中国男人穿的确实有点难看。 /“斗争”

一个富人可以掩盖一个人所有的丑陋。或许对于中国男人来说,乔布斯、扎克伯格衣橱里的制服T恤比杂志上层出不穷的时尚穿搭更有说服力。

《乘风破浪的姐姐》爆红,有人建议可以拍男版《乘风破浪的哥哥》?

中国娱乐圈很难找到一批作品扎实、才华横溢、颜值出众、身材一流、无肚腩、不油腻的三四十岁男艺人。恐怕并没有那么困难。

此外,男艺人能否穿得好、穿得有品位也是一个问题。

不久前,郭敬明在微博上实名投诉某综艺剧组,质疑剧组在分配服装、编舞、编排时如何区别对待不同演员。他还晒出了演员左野和胡文轩的服装。

看看这些衣服,粉色反光翻领西装和米白色彩虹纽扣西装。他们确实很丑。

让男艺人自己做衣服不太靠谱。她们可以拥有不错的颜值和身材,但在穿搭上却常常会犯错。无论是机场街拍,还是红毯走秀,一不留神,用力过猛,身上就会遍体鳞伤。大品牌、潮流品牌,但就是没有潮流的感觉。

被称为“山正哥”的徐峥,也算是一个有演技、有态度的实力派演员吧? 2013年,他因作品《泰国之旅》受到泰国时任总理英拉·西那瓦接见,但因卷起衬衫袖子、敞开胸膛而被批评“不体面”。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乘风破浪的姐姐们都衣冠楚楚,但我们不能指望一群中年男艺人在一起也好看。他们甚至可能在穿衣方面有问题。

我们不能责怪他们所有人。大多数中国男人对着装并不十分讲究。

不用说,对于普通男人来说,从未改变的运动鞋和背包已经成为标配,格子杉木和条纹T恤更是接地气的文化标志;稍微有点追求的年轻人,很容易就和托尼老师在一起了。陆某身穿黑色小西装、紧身裤和皮鞋,腰间只挂着一套美发工具。

穿上西装就能轻松变身剪刀手托尼老师或者连哥。

虽然近年来注重形象的男士增多,大城市的CBD也不乏时尚男士,但都无法掩盖直男审美和程序员风格的力量。高晓松表示,中国男性在全球约会市场上并没有太大优势。原因之一可能是着装的美观。

穿难看的衣服都是男人的错吗?并不真地。纵观市场,中国男性在服装方面的选择确实不多。普通工薪阶层可以选择的要么是欧美运动品牌,要么是快时尚品牌,最小的尺码对于很多男士来说都太大了;或者很酷的日韩品牌,因为它不是为中国男人设计的。穿起来气质总是不对,款式更是难穿。

为什么没有为中国男人设计的衣服?如果你穿得丑,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本土男装品牌。

杜淳拍摄的海澜之家宣传片。

中国男装品牌,尴尬的存在

中国男装设计水平如何?

被誉为“男士衣柜”的海澜之家应该有发言权。十多年前,印小天凭借舞技让海澜之家家喻户晓,为这个男装品牌奠定了“乡土气息”基础。 。

打开海澜之家的衣柜,充满自然泥土气息的神奇色彩随处可见:红色POLO上衣+白色休闲长裤,绿白条纹T+卡其裤+绿色拖鞋,灰色西装搭配粉色衬衫,黑色长裤一定是搭配闪亮的白色塑料腰带...

一个主打中老年市场的男装品牌最终获得了“爸爸太傻”的称号。

这几年,海澜之家力求品牌升级,聘请林更新作为代言人,拍了很多商务人士的高端大片,仿佛是在试图抗衡优衣库和ZARA的步伐。

但多看几眼,你就会发现这个男装品牌还是有一种质朴的味道。没过多久,林更新就穿着红蓝紧身衣登上舞台。

可见,如果只升级代言人而不升级服装设计,小伙子再帅也只是“帅三秒”。

穿上海澜之家,林更新也是土气十足。

同样是本土品牌,七匹狼的双面夹克曾经是中年男士衣柜里的时尚单品。

成名后,七匹狼走上了本土服装品牌推广的老路,斥巨资请来孙红雷、张涵予等硬朗影视明星,试图打造成熟硬朗的品牌气质。

遗憾的是,与国内众多男装品牌的情况类似,七匹狼的服装设计跟不上品牌升级的步伐,成熟硬朗的阳刚气质变得越来越尴尬。

近年来,七匹狼的海报似乎都在说“男人不止一张脸”,但淘宝上每一面都是一个风格。

穿搭没什么设计感,只是把条纹、格子图案换成短袖,搭配一条裤子。

很多年轻人和中年人都穿过美特斯邦威。

作为“明星销售”行业的领头羊,美特斯邦威在选择代言人方面的眼光是一流的。先是锁定了超级流量周杰伦作为代言人,随后又找来花儿乐队、郭富城、潘玮柏等大牌不时登门拜访。 。

美特斯邦威也“不走寻常路”追随热点。聘请了《越狱》的演员米勒代言,在《变形金刚2》、《变形金刚3》等中投放广告,如今看来已经被精准捕捉到了。有了用户基础,销量自然就不错。

时代变了,但美特斯邦威却没有改变惯例。 2015年,美邦找到当红的李易峰,与周杰伦组成“双代言”,以为可以“双杀”,但新一代年轻人并不买账。

美邦的辉煌已经荡然无存。 /土虫创意

当年喜欢周杰伦的粉丝已经人到中年,不再是美国巴尼的目标群体。不过,美国巴尼的服装品类和服装设计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毕竟,衣服是关乎外表的。买一瓶偶像代言的饮料总没有坏处。穿衣服谁丑谁知道。代言人再与时俱进,也骗不了更与时俱进的年轻人。

国内男装品牌有很多不足,服装设计一定是最短的。这些年来,我们看到了店面升级、陈列升级、广告片升级,但我们就是等不及服装设计的升级。

某电商品牌充斥着韩式、日式西装。

这个以合约制造商起家的品牌始终无法在模仿和进口产品的同时探索自己的风格。本土男装行业还在尴尬地粘贴和复制欧美、日韩、英伦的风格。仍处于服装生产初级阶段,未能形成时尚产业。

没有自己风格的本土男装品牌如何帮助中国男人走向时尚?

当然,我们的男装品牌可能并不在乎男装是丑还是漂亮。海澜之家几年前就开始销售女装。 2016年,女装增速超过男装。后来女装卖不动了,开始发展童装,成为中国的“全家的衣柜”。

男士的?就让它继续尴尬吧。

与男装相比,女装的设计水平和选择要高很多。 /《乘风破浪的姐姐》

中国男装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中国男装并不总是那么尴尬。它曾经兼具风格和体面。

早在19世纪末,宁波洪岗裁缝制作的西服就已享誉盛名,业务扩展到日本横滨、东京、神户等地。

“匠心”这个词用得最多,用来形容宁波红帮的西服再贴切不过了。如今,在国外花巨资定制西服的西服不一定像宁波红帮那么精致。

在他们店里定制一套西装需要130多道工序,而且大部分缝制都是手工完成。裁缝师可以用眼睛“目测”。如果顾客在外国电影中看到一件衣服,他们可以模仿它。梅兰芳、程砚秋等挑剔的梨园丁是他们的常客。

1912年至1917年山东大学教师一家人的合影。

当时,这些时尚服饰只有少数城市中产阶级或知识精英才能买得起。改革开放之后,时尚的大门才完全向大众敞开,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

1979年,法国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携12名模特在北京文化宫举办了中国首次时装秀。随后,来自美国、日本的时装秀团队来华演出。不久之后,中国人开始了自己的时装模特秀。

1987年,日本电影《寻找家园》和《追捕》在中国走红。影片中主角们所穿的喇叭裤迅速感染了时尚年轻人。街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穿着喇叭裤、戴着墨镜、留着长发,这引起了很多非议。

当时一首流行歌曲《延芬街》唱道:“有一天,一位长发大哥走在延芬街,他的喇叭裤很时尚,很特别,因此惹上了麻烦,被大妈护送在延芬街。”游行……”

为此,中国青年报还专门撰文评论:“中国唐代壁画《飞天》中的舞者不都是穿着喇叭裤吗?所以喇叭裤起源于中国,不是来自西方,而是来自我们的国家。

高虎饰演的80年代年轻人穿着喇叭裤。 /《我的三十年》

一篇让保守老人无语的文章。此后,中国人的服装越来越个性化,男装企业也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在宁波,当时的一些“红帮裁缝”进入国营服装厂或棉纺厂,在国营工厂逐渐衰落时主导企业改制。正是在这个阶段,出现了雅戈尔、杉杉套装以及后来的太平鸟。

距离宁波不远,最擅长做生意的温州人也纷纷效仿。 20世纪90年代初,温州成立了近2000家服装企业,其中包括好消息鸟、美特斯邦威、森马等。

广州的服装业也日益繁荣。许多成熟的香港服装品牌,如佐丹奴、等已进入广州。大量港资服装企业也将生产地点迁往广州。 1995年,真维斯杨氏兄弟将工厂迁回惠州。

站在潮流最前沿的男装企业只需跟风、聘请明星代言、广告轰炸就能登顶。黄金时期,杉杉西服的市场份额高达37.4%。市场上每售出 12 件衬衫,就有一件是雅戈尔的。 2011年,美特斯邦威营收达99.45亿元。

国产剧中的男装也很难描述。 /《杉杉来了》

可惜的是,靠着卖男装赚到的巨额资金,却没有人停下来思考服装设计。

杉杉服饰“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转而研发锂电池、投资民营医院。桂林市还准备在吐鲁番、尧山等景区开发文化旅游小镇。想要承包的东西,除了《杉杉来了》中的“鱼塘老板”之外,还有更多的张翰。

雅戈尔开始投资房地产。前不久,他刚刚在温州拿下一块核心地块,雄心勃勃,想做大事。更让人疑惑的是,雅戈尔还在宁波开设了一家动物园。 2017年,一名游客被老虎咬死。公园里发生被咬死的悲剧。

2017年1月29日,雅戈尔动物园发生老虎咬伤事件,被咬男子死亡。

美邦创始人不顾马云的劝说,执意烧钱打造自己的电商平台。结果彻底失败了。他只得到一声叹息:“要耐得住寂寞和诱惑,做对的乌龟,不要做错的兔子。”

没有重来的机会。 2012年,受Zara、H&M等国际快消服装品牌的冲击,中国消费者的时尚选择成倍增长。再加上网购的兴起,本土男装的路注定会变得越来越艰难。

更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男装从模仿走向创造的机会或许已经错过了。

面对国际快时尚品牌的冲击,本土男装几乎束手无策。

有男装,但没有男装文化

1960年之前,日本也是一片时尚沙漠。

对于保守的日本男性来说,过分注重服装就意味着变得女性化。日本男人上学时都穿校服。毕业后,他们穿着正经的西装,从不担心自己的衣服。

但现在,日本的时尚审美已经影响了全球的时尚潮流。无论您是否对时尚感兴趣,您可能听说过山本耀司、川久保玲和三宅一生。

日本男士时尚是如何发展的?

二战后,美国承担了重建日本的责任。战后,日本物资匮乏,大多数日本人只有非常简单的衣服,而美国人却过着富裕的生活,个个都是赤裸的身体和美丽的脖子。

自然,一切与美国有关的事情在日本人眼里都显得更加先进。日本人开始聆听爵士乐和美国流行音乐,并从漫画和电影中了解美国中产阶级的享乐生活。

20世纪60年代,常春藤联盟风格在日本流行。

日本男士时尚的起点,男装品牌VAN,从这个时候开始模仿美国Ivy风格。

VAN刚进入市场时,日本男性并不接受。创始人石津健介( )很快意识到,为了让没有时尚意识的日本男性购买他们的衣服,他们必须首先接受时尚教育。

为此,石津谦介加入了《男士服装》杂志的编辑团队,为男士提供不同场合的着装建议,建立了像教科书一样的着装规则。当然,我们也不忘记为自己的产品投放广告。

通过时尚杂志,石津健介成功地让年轻男孩率先接受了Ivy风格。后来,常春藤风格通过1964年东京奥运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石津健介.

一本杂志怎么能有这样的能量呢?创始人高桥淳曾提到:“日本人视杂志为圣经,当他们看到杂志上的图片时,他们必须拥有那些东西,无论成本如何。日本人一般无法自己下定决心,必须有榜样可以效仿。” 。 好的。”

回顾现代日本男装的历史,你会发现每一波服装革命,包括牛仔裤革命、洋基风格、复古时尚等,都伴随着日本时尚杂志教科书般的教育。

例如,“外套袖口的最后一颗扣子不应该扣”和“洗涤后请勿熨烫牛津衬衫”。这种教育看似死板,但却帮助日本男性建立了全面的时尚知识体系,滋养了日本男性的时尚审美。 。

20世纪60年代日本男性时尚杂志。

中国的服装流行趋势来得快去得也快。潮流来得很快,喜欢或不喜欢的人都会站在一边。还没来得及讨论,一股时尚风就吹过来了。

在日本,当一种新的服装潮流被引入时,往往会经历一个漫长的抵制、教育和接受的过程。最终,服装美学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内化和提升。

除了时尚杂志提供的详细教育外,日本男装企业也在引进模仿的同时不断内化创造,以美国服装单品为原型,一一拆解,耐心研究,然后创新。

Full Count Jeans的创始人 仔细研究了Levi's复古牛仔裤的每一个细节和接缝,发现旧牛仔裤中的棉纤维更长,是工业纺纱技术无法承受的顶级原材料,从而发明了高端牛仔裤。牛仔布。

1964年,日本一家杂志发表推荐男士服装搭配,包括休闲装和正装。

这种“模仿”渗透到日本各个行业,包括食品、漫画、汽车、家电等。“模仿创新”在日本传统艺术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本男装杂志《男士俱乐部》编辑黑栖俊之对日本男装的发展有一个绝妙的比喻:

“Ivy和炸猪排很相似。它原本是德国菜,但现在已经成为日本料理的一部分。我认为,Ivy就像炸猪排一样,虽然起源于美国,但六十年前却在日本发展起来。”几年后,它变得更适合我们。”

对日本男装文化进行过深入研究的戴维·马克斯也认为:“在借鉴美国风格理念七十年之后,日本人从美国历史中吸收了一切可能的理念……展望未来,世界上将会有很多东西可以模仿,这可能是日本的活生生的例子,而不是垂死的美国原创风格。”

毫不奇怪,今天的美国人更喜欢优衣库而不是 GAP。

1964年《男士服装》杂志。

回顾中国男装的发展,建立自己的时尚体系从来都不是它的目标,所以赚了快钱之后,立即四处进攻。

另一方面,一些独立设计师品牌虽然一直在努力提升中国男装,但始终没能在这片蓝海掀起什么波澜。大多数缺乏时尚教育的男性可能会觉得这些衣服很恶心。

一个人的财富掩盖了他所有的丑陋。也许对于中国男人来说,乔布斯和扎克伯格衣柜里的制服T恤比杂志上层出不穷的时尚穿搭更有说服力。

用他们的话说,男人总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每天穿同样的灰色T恤是“为了不浪费时间思考服装”。

既然你选择做精神上的扎克伯格,那你还需要考虑你的穿搭吗?他们不知道的是,小扎的每件T恤售价300美元;他们也自动忽略了肖扎在听证会上西装革履得体的事实。

所谓“直男审美”,说得好听点就是“穿什么舒服就穿什么”,说难听点就是没有审美。

参考:

[1]《原宿牛仔》,上海人民出版社,大卫·马克斯

[2]李学庆“穿越”新中国男装60年发展史凤凰时尚网

[3] 现代男装反时尚现象研究,常金海,北京服装学院

[4]世界男装100年[M].中国青年出版社,(英文)布莱克曼,2011

[5]《宁波帮与中国现代服装工业》,中国文史出版社,市政协宁波文史委员会编

[6]《谁能拯救中国本土“本土”服装品牌的尊重?》,孟哥,虎嗅网

[7]《中国生活的记忆:建国65周年的民生》,陈宇

[7] 播客频道“左,右”节目:“原宿牛仔”与东京潮人文化的崛起

✎作者 |张家明

同城信息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