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30周年:从20人小团队到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奇迹之路
2025-01-13 19:01:20发布 浏览57次 信息编号:190489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工程师的灵魂是比亚迪创造奇迹的关键。
2024年11月18日,被生动地写进了比亚迪的故事。
这一天是比亚迪成立30周年。
作为比亚迪的掌舵人,王传福有很多难忘的时刻。他回忆起比亚迪如何从一个20人的小团队成长为今天拥有近百万员工的世界级企业。他还记得,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集团,用独特的“垂直整合、集成创新”的方法在世界上取得了成功。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启了“中国时刻”。
他回忆起比亚迪15年来从立志“做电动车”、从0到500万辆的坚持。他还记得这15个月里从500万辆到1000万辆的那片海阔天空。勇气和敬畏。
从最初的电池制造到如今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领先者,比亚迪经历了无数的考验。王传福表示,“比亚迪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就是靠敢想、敢做、敢坚持。”
发布会上,比亚迪发布30周年主题曲《敢》。每一句歌词都像是对比亚迪发展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每一位勇敢追梦者的致敬。 《工程师的灵魂》一书中称,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比亚迪人才把一路走来的风雨变成了风景。
然而,如果我们细看过去的30年,“敢”字怎么能这么伟大呢?
“敢”字从何而来?
比亚迪用“敢”字来总结自己的30周年。敢这个词从何而来?我们先从王传福的故事说起。
1993年,他被派往深圳,担任一家电池公司的总经理。王传福说,从北京来到深圳,就像走进了一个新世界。当他看到周围有很多人在做项目并敢于冒险尝试时,他感到非常鼓舞。
“我也想在这里开始自己的事业。可以说,如果我没有来深圳,我就不会有创业的想法,也不会有今天的比亚迪。”敢是他的习惯,也造就了比亚迪的命运。
王传福发现移动电子设备“老大哥”使用的是镍电池。当时大部分都得从日本进口。他直觉地觉得,这是一个出口。 1994年11月18日,他召集了一个20人的小团队在深圳创业。 “当时我们连营业执照都没有拿到,直到1995年初才拿到。”
当时,制造镍电池最高效的方法就是购买日本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和设备,但王传福口袋里没有多少钱,买不起,也没有资产可以用来抵押。贷款。我们只有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做到,创造条件。
王传福提出了人+夹具=机器人的想法来改造生产线。他把日本整条全自动化生产线拆解成各个环节,看看哪些环节可以人工完成,哪些机器可以用来生产电池。最终,比亚迪斥资超过100万元建设了一条日产4000只电池的生产线。
当时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工人把正极片、隔膜片、负极片放在一起,用手卷起来,夹住夹子,卷起一个电芯。卷好的电芯被运送到下一个。工人手动注入液体...
诺基亚曾经走进比亚迪的镍电池生产车间,心里纳闷,“这样的车间是如何生产出质量有保证的电池的?”诺基亚工程师现场随机检查了20块电池。测试结果显示,比亚迪的电池可充放电1000次。 ,是日本电池的3倍而且更便宜。
这是比亚迪第一个“敢想、敢做、敢坚持”的故事。很快,比亚迪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故事。对30年后的比亚迪产生了巨大影响。
1997年,王传福赴日本考察,看到了一家锂电池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当时他口袋里只有300万多元,还买不起一条报价6000万元的锂电池生产线。
老办法。自己动手,开发自己的工艺和设备。不同之处在于,制造锂电池时,技术几乎从头开始。
“我给研发团队的第一个任务是在三个月内制作出有电压的锂离子电池。我们的工程师非常了解最新情况。如果买不到原料,他们就用化学试剂自己配制。没有检测设备。只需用喷枪将碳粉喷在隔膜上,自己制作切片即可。”工程师尽力寻找路径。
王传福感慨地说,最重要的生产设备几乎都是他自己制作的。比亚迪成为中国第一家量产锂离子电池企业,并立即将锂离子电池价格从8-10美元降至3美元,性能有保障。先后成为三星、索尼爱立信、苹果的供应商,开创了进入国际市场的先河。
“我们用小米和步枪打败了飞机和大炮。”
第二次进军汽车领域
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但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故事。
2003年,比亚迪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电池制造商,增长空间有限。王传福想要更大的市场,也希望是电池相关产业。
于是,他把注意力转向了汽车制造。
“敢想、敢做、敢坚持”依然是比亚迪二次创业的主题。 2003年1月23日,比亚迪以2.695亿元收购秦川,正式生产轿车和电动汽车。
“电池制造商怎么敢造汽车?”质疑声中,比亚迪市值蒸发近30%。王传福的压力很大。
很多人问他,“通用汽车已经放弃EV1了,电动汽车还有未来吗?”他回答说,“通用汽车放弃了,因为他们没想到锂电池会发展得这么快。我相信未来的电动汽车电池将是锂。”电池。”
在30周年发布会上,王传福回忆道,“当时之所以如此坚定,本质上是因为我们在做战略决策时,首先分析的就是技术。技术让我们看得更清楚、看得更长远。 ”
为了学习如何造车,王传福经常与专业人士交流、购买各种汽车相关书籍、调研工厂等。经过一年的设计研发,第一辆实车“316”于2004年1月完成。迫不及待地想把这辆车投入市场,并找到经销商来评估原型车。最终,7名经销商留下了6名。
316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被迫按下了暂停键。王传福做出这个决定非常大胆,但他也担心造车项目该何去何从。王传福再次写下了“敢”字。他说,“要做汽车史上不可能的事情”,制造一辆新车需要一年的时间。这辆新车是F3。
“我们没有造车经验,也不能闭门造车,要专心向优秀车企学习。”比亚迪一口气买了十几辆市场上最畅销的汽车,并在拆解过程中研究和学习。 “我们反复拆,再装,装再拆,直到你明白为止。”
2005年4月16日,比亚迪F3在西安下线。拥有5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肩负着比亚迪开拓市场和品牌的重任。业绩超出比亚迪预期,14个月销量突破10万辆。 2007年单月销量突破1万台。 2009年销量24.7万辆,成为当年销量第一的车型。
F3一路高歌猛进,比亚迪也没有忘记打造新能源汽车的梦想。在奠定了汽车制造的市场基础后,比亚迪开始布局新能源领域。 2008年,比亚迪成立电力研究院,进军光伏行业,打造太阳能光伏电站。 2009年,建成全球首座磷酸铁锂储能电站。
车型方面,比亚迪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F3DM,随后又推出了中国首款量产纯电动轿车E6。 2009年,特斯拉发布了Model S原型车,当时马斯克还在为量产做准备。睡不着。
2009年,我国启动“十城千辆”工程和新能源汽车专项规划,开始系统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巴菲特旗下的比亚迪走在时代的前沿,等待着时代的礼物。
喝了十年冰,我只能坚持
命运并没有为这份礼物标价。 2009年开始,比亚迪遇到了困难。让王传福没想到的是比亚迪f3二代价格,这个困难会持续十年。
“做出选择很容易,即使很努力也等不到结果,但你仍然咬紧牙关坚持下去,这确实很不容易。”去年8月,在比亚迪第500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上,他谈到了那十年。沉默中,王传福罕见地哽咽。
面对困难,比亚迪能做的就是寻找原因和解决方案,剩下的就是坚持。
2009年,比亚迪的销量从2008年的17.7万辆增长到44.8万辆,这让比亚迪感觉自己可以在2012年实现中国第一,并制定了2010年80万辆的销售目标,是2009年的两倍。
2010年,比亚迪与戴姆勒签约并在深圳成立,双方各占50%。当与戴姆勒的合作进展顺利时,几乎所有比亚迪人都相信2010年公司规模翻一番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要实现倍增,渠道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比亚迪在加快新车型开发的同时,也在招募新的经销商。
经销商分为四个网络,只能销售各自网络的产品。当时,比亚迪仅有7款车型在售。为了让经销商有车可卖,兑现每年至少三辆新车的承诺,比亚迪加快了新产品的研发。
但过于快速的渠道开发和产品开发超出了当时系统能力的上限。 “当我们全力冲刺时,谁也没想到,现实给了我们惨痛的教训,销量下降,渠道撤出,三年时间,利润下降了90%,我们不得不……我们不承认在起步阶段,我们应该尊重市场,稳步前行。”
王传福迅速反思并公开道歉,提出将2010年至2012年期间定为“三年调整期”。主要要解决三个问题:渠道扩张过快、对品牌重视不够、对汽车品质追求不够。
经过三年的内功修炼,王传福本以为2013年会是他第二次腾飞的元年,但事与愿违。 “原本以为很快就会有转机,提出了再次起飞的目标,没想到并没有起飞,反而沉寂了10年。”
尤其是2019年,比亚迪利润同比下降40%。王传福形容这是“命悬一线”。他清楚地记得,2019年净利润只有16亿元,但比亚迪仍然咬牙坚持,投入84亿元研发。
又是一个赔钱的故事,其中重要的项目就是刀片电池技术,这将是未来赢得扭亏为盈的重要支撑。 “很多人都笑我烧钱,但我们很清楚,想要造好车、研发新能源汽车,没有核心技术是不行的。”
这是王传福的坚持,也是比亚迪的坚持。
打一场水到渠成的“翻身仗”
十年风雨,并没有阻碍比亚迪前进的脚步。
十年来,纯电动汽车e6在深圳作为出租车示范运营,电动公交车K9已成为许多城市的代步工具。城市交通电气化前景广阔,但不足以实现产业升级的变革。重点仍是乘用车市场,比亚迪决定“将电动化进行到底”。
比亚迪需要自己的风格。在找到款式之前,解决质量问题是调整期的重中之重。质量必须在每周一上午的会议上讨论。每次新车下线,王传福都会亲自驾驶。
基于严格的品质要求,2013年推出了DM 2.0系统的首款车型比亚迪秦DM。2014年北京车展上,比亚迪发布了542战略,唐DM也同时发布。得益于唐DM的高性能,比亚迪进入了20万元以上品牌的行列。
542战略从性能、安全、油耗等方面重新定义了汽车标准。 5代表百公里加速5秒内,4代表极速电动四驱,2代表百公里油耗在2升以内。
不过,唐DM也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动力损耗和油耗。随后,王传福组建了性能与乘坐舒适性项目组,专门解决掉电情况下的性能问题。工程师重点优化电机结构,后续车型设计和动力性能得到全面提升。
随着秦DM和唐DM的上市,比亚迪的产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不过,当时比亚迪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
好看是很多人买车的第一门槛。比亚迪也想要自己的设计风格。为此,王传福引进了奥迪设计师沃尔夫冈·艾格,他很快融入了比亚迪200多人的年轻设计团队。
王传福推出王朝系列后,就确立了以中国元素为设计原则。艾格借用了“中国龙”的形象元素,设计了Face的龙面美学。采用这种设计语言的宋Max、全新一代唐、秦Pro迅速在市场上脱颖而出,确立了比亚迪的“设计风格”。王传福对销售团队说:“以前车卖得不好是因为你们说不好看,以后没有任何借口了。”
解决了外观问题后,比亚迪把重点放在了技术上。 2020年3月29日,刀片电池发布,表达了彻底解决新能源汽车安全痛点的决心。发布会上还进行了针灸实验。
比亚迪一直坚持,不是单纯从技术出发,而是从是否可用出发。 7月12日,搭载刀片电池的汉车型上市。比亚迪的工程思维和对用户体验的高度重视融为一体。
2020年6月,发布DM-i和DM-p双模混合技术双平台战略,比亚迪踏上插电式混合动力多平台之路。比亚迪的“科技鱼塘”越来越满。
同时,对于垂直整合的零部件体系,比亚迪推动以市场为导向的变革,催生了“竞争性垂直整合”,比较内外部产品的质量和成本,淘汰优胜劣汰。此外,比亚迪还引进一流的外部供应商,增强竞争氛围。
比亚迪的核心零部件体系全部独立,以五家有限公司的形式存在:弗迪电池、弗迪远景、弗迪科技、弗迪动力、弗迪模具。这意味着比亚迪的供应链体系更加开放、高效。
除了技术产品之外,新能源市场的培育也是一大课题。比亚迪要想成为领先企业,就必须着手解决这个问题。比亚迪的老经销商记得,每次经销商大会上,王传福都会谈论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并提出直接与用户对接的策略,不仅开直营店,还在线上延伸触角。
2020年,当比亚迪投入口罩生产百团大战之际,比亚迪“翻身”的关键时刻也已到来。
剑下是工程师的灵魂
2021年,比亚迪DM-i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将正式发布。在专用动力刀片电池、EHS系统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的共同努力下,DM系统将迎来爆发。
王传福表示,“我们希望这项技术能够进入传统燃油车主导的市场,在红海中开创一片蓝海。”于是,王传福主导的“DM-i昆仑战役”打响,目标是冲击A级SUV市场冠军、A级轿车市场冠军。昆仑之战取得了胜利。
毫不夸张地说,DM-i双模技术让比亚迪进入了制胜时代。 2024年5月8日,在第五代DM技术发布会上,王传福表示,第四代DM技术让比亚迪赢得了这场翻身仗。短短三年内,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增长了 30 倍。将从2020年的4.8万辆增长到2023年的143万辆。
随后,比亚迪发布纯电动汽车专属平台——e平台,从底盘、动力、智能、车身四个维度释放智能电动化潜力。王传福称之为“从上半年电动化到下半年智能化的重点布局”。
比亚迪一直强调“安全是电动汽车最大的奢侈”。为了精确控制身体姿势,“易四方”技术应运而生,并安装在数百万豪华品牌仰慕的车型上。
王传福抬头看着易四方,说道:“要获得动力,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护城河。”于是比亚迪f3二代价格,在动力架构、控制架构、车辆智能架构的相互支撑下,一三方技术应运而生,打响了车辆运动性能的第一枪,并搭载在DENZA腾势Z9GT上。
比亚迪积累多年的研发成果,实现了王传福填补国内车身控制技术空白的执念,云南系统就此诞生。基于云系统,车辆将变得非常智能。 2024年,比亚迪将推出智能电子一体化的全新轩辕架构。
一语驰的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比亚迪的产品也有强有力的支撑。腾势D9取代了别克GL8,成为高端MPV之王。 U8售价100万元,累计销量突破8000台。
将技术优势与消费者需求相结合,比亚迪迎来了全面爆发。 2023年销量将达到302万辆。今年10月,比亚迪月销量突破50万辆,这是中国汽车史上前所未有的单月销量数据。
迄今为止,比亚迪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王传福认为,工程师是最好的雕刻师。
2017年,撒贝宁问他是如何确定自己的角色的。他回答说:“我首先是一名工程师,然后才是一名企业家。”他表示,比亚迪的研发靠的是几十万人的大脑。有一支完整的研发队伍致力于鱼类养殖。
“比亚迪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形成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而剩下的几十万普通工人能够很好地将技术转化为产品。这种以人为本的核心竞争力是比亚迪实现两个目标的关键第一基础。”
比亚迪目前拥有11个研究所、11万名工程师。今年招收的大学生中,硕士、博士生占比近70%,研发人员占比近80%。王传福特别提出要“增加人才厚度”。
王传福深知,人才是掌握技术的关键,而发展电动汽车的关键是掌握技术。只要是研发人员申请的项目,无论需要多少投资,只要有研究价值,王传福都会眼睛都不眨一下就签下来。
智能化下半场,比亚迪将投入1000亿元研发人工智能与汽车相结合的智能技术,实现整车的全面智能化进步,赢得未来技术的话语权。
由于对人才和技术的充分投入,比亚迪养成了“面对问题,用研发解决问题”的气质,拥有“敢想、敢做、敢坚持”的底气30年来一直没有改变。
工程师的灵魂,技术鱼塘,是比亚迪创造奇迹的关键。
写在最后:
在《工程师的灵魂》一书中,有一句话很好地总结了比亚迪的30年。
“30年来,比亚迪一直在做一个证明题,证明技术可以改变世界,再难也能学会,没有无敌堡垒。”
比其他公司走得更远的比亚迪的下一个目标是在全球市场上证明中国汽车。 2024年7月8日,比亚迪泰国工厂竣工,第800万辆新能源车型下线。王传福喊出了“中国品牌,再难,也要勇敢”的鼓舞人心的口号。
如今,比亚迪正在全球市场打一场技术创新、产业能力系统输出、深度本土化的“持久战”。
参考书:《工程师的灵魂》
-结尾-
已经入驻平台
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新浪精彩|车家号
新浪微博|汽车头条|趣事传媒|搜狐账号
B站|车友头条|咪咕视频|百家号
财经新闻|老虎财经|一车号|网易号
大丰帐号|趣头条 |爱卡账户 |格隆汇
优酷视频|滚雪球|抖音 |爱奇艺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