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楚雄市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落实“三个”工作方式助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2023-05-06 05:07:48发布 浏览479次 信息编号:53773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云南:楚雄市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落实“三个”工作方式助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开展作风革命和效益革命以来,楚雄市农业农村局始终把整顿作风作为农业农村提质增效的“突破口”,深入践行“三法”,助推农业农村提质增效。全员干部创业精神云南省农业农村工作社区知识,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展现了行业新担当、新作为。
实施“项目工作法”开启农业优质高效新篇章。 坚持规划先行,落实任务立项、项目清单、清单具体,围绕粮食生产、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安全生产等事关国计民生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落实责任农畜产品和疫情防控。 分解挂图打,倒工期抓落实。 按照“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个发展规划、一套政策措施、一套考核办法”的原则,邀请省、国家专家“把脉”,编制了《楚雄市现代农业高标准《产业园区规划》 《楚雄市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楚雄市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等多项规划方案组织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绿色食品品牌建设、数字村庄建设等一批重点农业工程,推动了现代农业在全省的发展高水平的城市。 2022年,全市建设高标准农田3.59万亩、高原粳稻良种繁育基地4600亩、魔芋基地6.37万亩、中药材基地4.1万亩、鲜果基地5.2万亩; 实施粮食示范示范1.98万亩,完成粮食种植56.02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21.79万吨。 13个企业和产品品牌入选省“绿云产品”品牌目录,楚雄市萨巴猪入选省“绿色食品品牌”区域公用品牌目录,新增1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其中国家级1个)、“三品一标”农产品17个,农业企业668家。
践行“一线工作法”,下乡下乡,听取群众意见,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认真落实任务一线,培训一线,技术指导一线,政策落实一线云南省农业农村工作社区知识,督查一线贯彻“五线”工作法。 在农村田间地头和户内,党徽亮在一线,干部服务在一线,作风在一线转变,成绩在一线展示,有力解决了热点难点问题人们关心的问题。 领导带头深入基层、村组、企业、农户开展调研指导,共发现问题28个,听取建议84条,形成调研报告10个,帮助解决问题73个; 党委制定企业实事方案7个,领导班子成员制定企业实事清单9份,党员干部制定“微清单”112份,深入492家市场经营者开展政策宣传326场次,帮助解决了57个问题; 成立产业扶持专家组,采取“田间课堂”、“畜栏教学”等模式,对扶贫村、产业重点村开展26轮巡回指导服务,开展病虫害防治、农全年开展机械化推广应用、动物疫病监测、种草养畜、畜禽粪便处理等污水资源化利用等科技培训2.93万人次。 出动农资市场整顿执法人员2030人次,检查农资经营企业、屠宰场(场),检查各类拖拉机。 累计发放农机具购置补贴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实际一次性补贴粮农资金6118.24万元,补贴农机具6819台,惠及76436户、19.11万农民。
贯彻落实“典型引领法”加强示范,争创先行者助推乡村振兴步伐。 以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标杆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重点,培育一批先进典型,对“点亮一盏灯,照亮大面积”起到积极示范推动作用。 大锅口乡成功申报国家“一村一品”示范乡,潞河镇成功申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显现。 资溪镇被评为省级绿色美丽小镇,东瓜镇蔡家湾被评为省级绿色美丽村,成功创建国家级精品示范乡镇1个、精品示范村8个、生态优美宜居示范村40个村民组国家级绿色美丽村176个。 大子溪山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和淳安路沿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区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资溪镇清上村、东瓜镇小郭驿等美丽乡村成为全市示范样板,形成示范镇、示范村,在全市掀起清理整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热潮. 国家数字村庄试点工作成果纳入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印发的《2021年国家数字村庄试点工作报告》; 农业安全稳定形势不断巩固,国家“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工作报农业农村部审核,乡村振兴步伐更加坚定。 (杨德祥、李作维)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