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中国论坛|新时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该如何开展?

2025-01-13 12:01:54发布    浏览19次    信息编号:190468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心理中国论坛|新时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该如何开展?

近年来,国家和教育部门多次出台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相关文件和政策。 2019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底,形成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基本建立。形成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医疗卫生机构等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2023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善学生心理健康专项行动方案》 《新时代(2023-2025年)》(简称《行动计划》)围绕学生心理健康部署八个重点。工作。

帮助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庭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培养积极、乐观、坚强、自信、进取的健康品格,让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青少年健康走向未来。构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体系刻不容缓。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和完善。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制度治理”

学校在学生心理健康的制度建设和具体工作落实方面负有主体责任。要统筹师资、课程等建设,同时充分协调家庭、社区、医院等资源,辐射学校教师、学生家庭乃至全社会。开展心理健康工作,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一)抓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设的关键

首先,学校应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责任部门。构建以德育副校长为负责人、专职心理教师为核心、兼职心理教师和班主任为主要负责人、全校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工作制度。主要工作包括:明确各方工作的主要内容和考核标准,设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流程体系,不断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二是加快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配置,提高教职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素养。中小学应当根据自身规模和工作需要配备至少1名专(兼职)心理教师。心理学教师为学校结合自身情况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专业建议。还负责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和维护、心理课程和活动的组织实施、心理评估和危机排查、学生心理档案建设等。同时,学校应支持全体教职员工提高心理健康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对教职员工在教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家校之间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沟通与合作。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关注,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等。

三是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从学科融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角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各学科教育融合,设计新方案将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法治、体育、劳动、美术、音乐等课程融合。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运动会、劳动实践、艺术节、“525”心理节等活动,以学生乐于参与、易于接受的方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四是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分级管理体系建设。当前,中小学生总体发展和适应良好,但部分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出现严重心理障碍。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采取分层管理,针对不同的心理发展主题,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适应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为大多数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学生提供心理知识、技能和支持,并促进其积极心理素质的发展;对有心理适应问题的学生及时干预;及时治疗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五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积极推进学校软硬件建设。包括:建设1-2个专业心理咨询室,配备沙盒游戏等相关心理咨询工具;聘请相关专家、家长及各领域从业人员进校园,推进生命教育、家庭教育、职业教育、心理素养提升等活动,在学校层面、年级层面分层次组织相关活动和班级水平。

(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新时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加强思想转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主要应对心理问题和危机”转变为“主要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坚持预防为主,砥砺前行。 。提高学生积极心理素质,具体来说,就是要把积极心理学、成长思维融入到心理健康体系建设和日常教育教学中,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积极心理学旨在促进人们积极心理的发展,预防问题的发生,而不是等待问题得到解决[1]。与固定型思维模式不同,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个人能力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具有成长心态的人更注重日常生活中过程所带来的收获和经历,追求进步,积极应对挑战;当面临困难任务时,他们表现出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心理素质,往往对任务目标保持高度的专注和投入。

学校可以将积极心理学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指导理论,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促进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提高。将身心素质提升、性别教育、美育、爱情教育、德育等融入到道德法治、语文、体育、音乐、美术、劳动等学科课程中,使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课程和活动增强体质;在课程和活动中感受生活;培养道德和法律课程自律,形成正确的道德和法律观念;形成审美意识,学会在艺术课程和活动中感受艺术之美,并将其作为自身身心健康健康发展和调整的资源;在语文、地理、化学等学科教学中设计和引入有关生活细节之美、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恒心、努力提高个人能力实现人生和社会价值的价值案例,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对待生活、人生、人生发展的态度,提高应对外界冲击、学习生活挑战、人生挫折的能力。

学校不仅要以成长心态看待学生学业能力的发展,更要以成长心态看待学生每个发展阶段的心理、行为表现和成长困难,鼓励和认可学生的每一步。课堂、考试和日常交流的发展。该阶段较以往有所改进,关注学生个体发展速度和差异表现,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我效能感,引导学生自信自强。

(三)促进家校有效合作,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家校合作促进儿童心理健康需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家长心理健康评估、家长心理健康支持、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建议每学年对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和家庭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查。一方面,这可以有效掌握家长的心理状况和需求,及时了解相关变化。在此基础上,可以提供一系列关于改善父母自身心理健康、家庭关系建设、育儿理念和方法等方面的培训讲座和知识普及。 、提高父母身心健康,促进家庭和谐。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掌握学生成长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重点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变故、家长有心理健康障碍、家庭关系和氛围评估得分较低的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辅导。以达到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最终目的。

(四)积极配合社区、医院、妇联等相关部门,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争取社会支持

学校要积极与派出所、社区街道、医院、妇联、校友会以及正规商业机构、公益组织等社会主体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比如,推动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社区环境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和社区做好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减少游戏厅、黑网吧等不良场所。对学生成长的影响。配合医院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提高学生和家长预防和识别心理障碍的能力,正确看待心理障碍的治疗和康复过程;进一步对有严重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和家长进行评估诊断,开通就医绿色通道。配合社区、妇联等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指导工作,积极开展对经济困难、家庭暴力、家庭变故的学生家庭的帮扶工作。

2、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精神面貌对于自身安全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它们还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学习行为。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荟萃分析显示,2011年至2020年,我国教师SCL-90得分高于1986年和2018年的全国常模,表明2011年我国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过去十年一直低于全国成人心理健康系统。健康平均值[2]。因此,对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和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养,进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心理支持。对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与教师心理健康相关的工作应考虑包括教师心理评估和支持、对任课教师的定期培训、对心理教师的长期专业培训等。

(1) 评估教师心理健康并提供支持

教师心理评估应包括教师的性格、职业发展规划、婚姻家庭关系、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学生管理方式和能力、学生问题识别等相关内容。积极评估和了解教师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心理知识和素养水平,可以为支持教师改善生活和工作经历以及后续教师培训提供参考。针对教师自身心理健康需求,为教师提供职业发展与价值认同、婚姻与职业人际关系、情绪调节与压力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心理知识和技能支持,促进教师自身身心健康发展。心理健康,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加积极可靠的支持和指导。

(二)定期培训满足教师优化教学、管理班级的基本需求

定期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重点满足班主任、班主任乃至学校领导优化教学、管理班级的需求。具体包括在日常教学中考虑学生的经历和感受的意识,识别、鼓励和支持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能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识别学生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的方法。定期培训可以通过线下定期讲座、线上云课堂等方式进行,主要涉及发展心理学、学习动机激发、有效的班级管理、师生主动沟通、学生心理识别等方面。问题和行为矫正等。

(三)为心理教师提供系统、专业的培训

《行动计划》提出,每所中小学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到2025年,学校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比例达到95%,鼓励所有学校配备心理学人才。具有专业背景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小学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与目标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以往对中小学心理教师的研究表明,心理教师在家庭咨询辅导、个别辅导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专业成长需求。不同专业背景的心理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有着迫切的需求[3]。可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中小学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教育和心理健康管理的能力,是充分释放和扩大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关键。

学校要支持心理教师提升心理评估与档案建设、危机识别与干预、咨询转介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能力,为心理教师提供理论学习、技能指导、案例督导等专业资源。积极组织“拒绝学习”、“网络使用”、“选科与职业教育”等家校教育常见心理问题专题研讨会,建立长效结合的培训体系。专业成长的短期系统培训和短期技能培训心理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心理教师工作能力。

三、完善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 COVID-19疫情、俄乌战争等公共事件持续影响着公众心理。健康的防线。儿童青少年是身心尚未成熟的脆弱易感群体。他们也面临着更多挑战——“内卷化”加剧同伴竞争、网络世界鱼龙混杂……多重压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安全感、控制感和意义。对感情有深远的影响。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亟待重视和改进。要开展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加强心理评估和干预,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

(一)加强积极心理素质培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知识。技能。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节、选择职业、适应生活和社会。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发展任务、教育目标,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培养可从以下六个维度并行开展:基本心理健康素质培养,主要注重促进人格和社会性发展;三大维度:意志品质培养、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积极心理健康品质培养主要围绕情绪认知与调节能力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培养以及时间管理与规划三大维度。同时,根据小学低、中、高年级以及初高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和需求,设计不同的知识内容。非毕业年级应保证每周心理健康课时。毕业年级应当在入学时、高考前后以及根据实际需要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备考时提供相关心理支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发挥课堂教学作用,结合心理讲座、影视欣赏、心理剧表演、图书阅读分享、心理节活动等学生喜欢的形式,促进学生的理解、掌握和实践。心理学知识的应用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

(二)开展心理健康评估、筛查和干预

学校要积极开展学生、家长、教师的日常心理评估和调查,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重要社会支持系统以及学生各维度素质发展情况。以下六种情况适合进行心理评估: 学校了解学生的发展和心理状况时;当学生本人想了解自己的心理、学习、职业兴趣等时;学生入学后一个月内;考前焦虑测试;危机评估;在评估个别学生表现出的症状和障碍时。学校可以根据中小学不同阶段的发展主题以及以往研究发现的学生主要心理困扰,选择信度和效度较高的相关量表,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工具体系。

建议学校每学期至少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一次检测,对遇到学业和生活危机(包括但不限于学习成绩严重下滑、情绪危机、家庭变故、校园欺凌等)的学生及时进行评估, ETC。)。根据学生“良好”、“一般”、“初级心理困扰”、“中级适应困难”、“严重心理障碍”、“高风险”等评价结果,进行分级管理,提供参考以便后续的心理支持工作。评估过程和结果应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严格遵守测量工具的适用群体和使用方法,对评估结果提供专业、准确的解释和有针对性的建议,避免评估工具使用不当、模糊不清或误导性的解释和建议。健康)状况。

同时,学校需要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具体情况,为学生提供定期的心理健康发展支持、心理咨询、家长沟通转介等干预服务,积极推广正规公益性心理咨询热线。以及对学生和家长的危机干预。热线电话等心理服务渠道可以增加学生和家长对心理咨询等心理服务的了解,提高相关服务的接受度和可及性。

(3)提供心理危机评估和干预

学生心理危机评估与干预是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推动全流程心理危机管理体系建设。在评估阶段,可重点构建“学生心理普查评估→学生重点评估→高危学生一对一专业访谈危机评估”三阶段心理危机评估体系,提高学生的心理危机评估能力。心理健康。心理危机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危机干预体系,是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必要准备。具体来说,学校可分心理危机发生前预警、危机发生时处理、危机善后三个阶段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确保发生心理危机的学生及早预防、紧急处理、事后安抚。 。已形成健全机制。包括:提前制定明确的各阶段处理流程、明确心理危机干预人员的组织架构、组织急救知识学习、对接相关资源等。此外,当发生自然灾害、公共危机等重大突发事件时,事故、社会安全事件发生时,学校应及时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和危机干预。

(四)注重心理档案建设

根据学生心理健康评估、心理危机评估结果,进一步构建学生心理档案,做到“一人一档”、科学管理,跟踪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情况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教育教学提供指导。为内容设计和危机干预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学校要主动了解学生心理素质各维度发展和心理健康变化,落实保密原则,按照最小暴露​​原则严格控制接触不同数据的人员,科学有效利用学生心理档案数据支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常常把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花朵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自身向上生长的力量,也离不开肥沃的土壤和充足适宜的阳光雨露的滋养。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体系建设不仅要促进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发展、提高学生自身的心理韧性,还要为学生、教师、家庭和社会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服务,帮助学生应对心理困难,面对积极的局面。成长并绽放。

[1] 张谦,郑勇。美国积极心理学简介[J].心理学探索,2003(3):6-10。

[2] 张杰,查世美,赵雅涵,刘朝霞。近十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J].社区心理学研究, 2022, 14(2): 240-253.

[3] 邓林元,马伯辉,吴明明,王功斌。不同专业背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工作现状比较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4,26(3):49-54+74。

(《人民教育》撰稿作者:林秀云,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刘章航、邱晨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临床与心理咨询专业研究生)

同城信息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