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首席科学家廉玉波:从造飞机梦想到汽车工业技术翘楚的传奇人生
2025-01-15 19:01:16发布 浏览10次 信息编号:190633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中国人必须建立自己的研发和创新体系。中国可以在其他行业成功创新,包括汽车行业。”
——比亚迪首席科学家连玉波
1月16日晚,刚刚带领比亚迪创下中国汽车多项世界纪录的王传福满脸笑容地邀请了比亚迪十大工程集团的代表。第一个出场的是比亚迪首席科学家连玉波。仅仅三天后,首届“全国优秀工程师”名单在北京揭晓,连玉波榜上有名。
这是我国最高级别的国家工程技术人员奖,第一届仅有81人入选。在汽车行业,仅有五人获此殊荣,连玉波是唯一一位来自乘用车企业的候选人。
可能让很多人惊讶的是,这位汽车行业的技术领军者最初的梦想并不是造汽车,而是造飞机。 (丨)80年代初期,不到20岁的连玉波以高出分数线60分的成绩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为从此以后就能造飞机了。
多年后,已任比亚迪副总裁的连玉波在接受母校采访时回忆,上大学时,他喜欢亲手制作东西,比如模型飞机和各种电子小玩意儿。他赶紧报名去清理那些被搁置的旧飞机。不为别的,就是因为能够触摸到飞机,他感到非常高兴。
然而,事情却出乎意料。 1986年7月,大学毕业的连玉波终究没能造出飞机。相反,他被分配到位于天津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作为工程师参与联合汽车设计、联合技术探索等工作。工作的各个方面。
连玉波毕业的第二年,安徽省无为县的贫困男孩王传福也从中南工业大学毕业。同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 1990年硕士毕业后留院工作。五年后,王传福辞去令人羡慕的工作,只身南下,在深圳布吉租用的冶金大院创办了比亚迪。仅仅几年后,它就凭借“手搓电池”的绝活击败了日本电池巨头,成为全球第二大电池制造商。
在王传福逆命运改变命运的日子里,连玉波也在命运安排的路上艰难前行。 1991年任副总工程师,负责汽车研发工作。在此期间,他还多次前往意大利进修。 2000年任常务副总经理。
世纪之交,他们谁也没有想到,未来自己会步入同一条河流,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崛起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命运的交集
2003年冬天,上海金茂大厦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靠“手搓电池”击败日本索尼、三洋、松下等巨头的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
此刻,37岁的“电池大王”正在经历“中年危机”。年初,他不顾全体股东的指责甚至谩骂,斥资2.7亿元收购了秦川汽车77%的股份。然后股价暴跌。如今,收购了秦川汽车,他急需为自己的“造车事业”寻找一名技术负责人,就像刘备需要诸葛亮一样。此时,已经成为行业领军人物的连玉波,自然深深吸引了他。
“你懂汽车吗?”
看上去温文尔雅的连玉波,说话就说到点子上了。王传福微微一笑,如实说道:“我喜欢汽车,读过几百本书。”
王传福没有说谎。他的办公室里确实摆满了各种专业技术杂志,从机械、电子、电工到汽车。以至于其他人可能会误认为这是公司技术官的办公室。王传福认为,汽车绝对是中国的产业。因为这些技术大部分都已经非常成熟一百多年了,并不是遥不可及。连玉波在王传福身上看到了一个民营企业家的智慧和激情。
当晚,两个年龄相仿的中年人聊得很愉快。此后,王传福多次来到金茂大厦与连玉波长谈,两人常常彻夜不眠。
王传福的热情也感染了连玉波,让他对造中国车产生了共鸣。前十年,他没有机会为一汽、二汽、上汽造车,因为这些公司都是聘请外国公司做的。当时的民营企业后端工程能力较弱,生产的汽车往往与连玉波的设计存在巨大差距。连玉波被王传福执着于技术却又愿意全身心投入的作风深深打动。
2004年,40岁的连玉波正式加盟比亚迪。
中国制造的汽车
“中国人必须建立自己的研发和创新体系。中国可以在其他行业成功创新,包括汽车行业。”
在合资车企垄断中国汽车产业的时代,王传福和连玉波不约而同地押宝民族汽车产业。
当时,秦川汽车与日本铃木公司合作生产了一款名为“”的经济型轿车。被比亚迪收购后,“风度”亏损不断扩大,仅2004年亏损就超过7000万。不过比亚迪秦dm双模电动车,王传福并没有过多关注“风采”。他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新车型的自主研发上。
开发新车的重担自然就落在了连玉波的肩上。渴求人才的他在上海招募了数十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购买了一些设备,比亚迪上海研发中心诞生了。值得一提的是,王传福与连玉波对于人才的看法相似。一是他们不迷信海归高手,二是他们不喜欢高薪的偷猎者。比亚迪更喜欢自己培养大学生。这些学生后来成为比亚迪的研发骨干,很多人甚至成为了副总裁。今年“梦想日”上台的10名工程团队代表中,有不少人刚毕业就加入了比亚迪。
当然,研发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2004年底,比亚迪斥资2亿多元,终于研发出了第一款经济型轿车,内部代号“316”。王传福和连玉波非常兴奋,于是赶紧邀请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不过,当众人看到新车的时候,却是一阵沉默,然后悄悄走开。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丑的车,就算要说几句客套话也不知道该如何夸奖。
悲痛欲绝的王传福随即做出了一个冷血又理性的决定:永远封存“316”车。他坚定地说,“比亚迪第一款车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虽然“316”项目夭折,但比亚迪造车的决心却没有丝毫动摇。王传福和连玉波立即开始了下一辆汽车的研发,这就是著名的那辆。 2005年9月,F3正式上市。
由于大量使用人力而非机器人,F3的最终售价仅为国外竞品的一半。不到一年的时间,F3销量突破10万辆,成为史上销量突破10万辆最快的自主品牌。这一刻,连玉波的眉头微微舒展了一些。接下来,研发团队在连玉波的带领下,陆续推出了F3R和F6,均取得了巨大成功。
2007年8月9日,比亚迪坪山基地竣工。仅仅一年的时间,比亚迪人就把这里的30多座小山夷为平地。
当王传福在主席台上向台下数百家媒体讲述自己的汽车梦想时,连玉波始终记得2003年第一次见到王传福时所说的话,“比亚迪未来要做电动汽车”。
未来属于电动汽车
做电动汽车是王传福和连玉波的共识。
早在收购秦川汽车时,王传福就给Flair轿车安装了电池,续航里程可达280公里。但由于成本等原因,并未投放市场。连玉波的到来,让王传福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2004年北京车展上,比亚迪展出了三款新能源汽车,但当时其余参展的都是燃油汽车。当时,没有人相信新能源汽车有未来,甚至还没有“新能源汽车”这个词。
坪山基地建成后的第二年,美国《麦肯锡季刊》发表了著名文章《2009年中国将给我们带来的七大惊喜》。第一篇讨论的是比亚迪对电动汽车的押注。 2010年,比亚迪双模电动车F3DM和纯电动车e6在底特律北美国际车展上上市。这是连玉波带领的研发团队的最新作品。王传福对此非常满意,他略带轻浮地对《纽约时报》表示,“比亚迪将成为内燃机的掘墓人”。
不过,当时燃油车的世界仍然是燃油车一统天下。由于成本、技术、基础设施甚至当时的理念等因素,F3DM和e6如大海中的牛。
更糟糕的是,一年后,恰逢比亚迪最黑暗的时刻。王传福面临着众多经销商“退网”和消费者“退车”的压力。此时,王传福深感艰难,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今天,即使包括土地、工厂、专利、股票在内的所有财产都消失了,只要这些工程师还在,他们随时都可以东山再起。”
令连玉波感动的是,即使遇到这样的困难,王传福也没有放松对技术研发的支持。在纪录片《2023中国动力年度十大人物》中,连玉波回忆道,比亚迪这些年在研发上的投入不遗余力,甚至远远超过了当年的净利润。
“一个独立企业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注重研发和创新,没有其他办法。”作为一名技术人员,连玉波对于自主研发新技术有着非凡的坚持。
山来不了,我们就上山去。在那些看不到光明的日子里,连玉波带领比亚迪一万多名年轻工程师勇往直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为即将到来的新时代做好了准备。
怕等不到春天
自主研发必须在技术与成本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 “不惜一切代价”听起来可能令人不安,但在商业中这往往是危险的。当时,连玉波也担心自己能否等到新能源汽车的春天。
庆幸的是,新能源汽车终于迎来了春天的风。为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2014年各级政府出台了近20项利好政策,当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共销售7.48万辆。那一年也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真正普及的消费元年。
也是在这一年,马斯克从大洋彼岸带着他的特斯拉来到了中国。当时,他还没有成为世界首富,就把钥匙交给了9名中国公司高管。与此同时,蔚来、小鹏、理想、哪吒、威马、乐视等一批中国造车新势力也纷纷涌入新能源汽车赛道。
一时间,原本泥泞坎坷的新能源之路迎来了许多旅人,连玉波不再孤单。但此时的比亚迪就像是瀑布边上的一叶扁舟。它不敢停止划桨。一旦减速,后面就会是万丈深渊。
同年,在加入比亚迪汽车十年后,连玉波荣获“青春态度·2014年度汽车工程师”称号。他表示,比亚迪90%的高管都是由工程师组成。比亚迪确立了“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理念。这就是比亚迪的工程师文化。
当年,连玉波带领团队创造了近2万辆的销量,成为新能源市场最畅销的车型。自此,比亚迪王朝系列的帷幕拉开了。 2015年,比亚迪推出了宋、元两款新能源SUV,市场反馈良好。
然而,由于技术、成本和市场接受度等因素,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经历黎明前的黑暗。 2018年,连玉波团队研发的比亚迪DM技术已发展至第三代。截至2019年,比亚迪共推出20个车系、176款新能源车型。然而,比亚迪2018年全年销量仅维持在52万辆,次年则降至45万辆。
即便如此,坚信“技术为王”的比亚迪仍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2017年至2019年,比亚迪利润连续三年大幅下滑。尤其是2019年,净利润仅为16亿。当时,比亚迪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生存。但那一年,王传福咬牙投入了84亿研发。
如今,几乎所有车企都对比亚迪押注新能源感到羡慕。然而,大多数人从未见过,在新能源汽车爆发前,比亚迪在黑暗中默默地独自走了多远。
为比亚迪挖“鱼塘”
在无数个风雨交加的日日夜夜里,连玉波都要证明王传福的钱是值得的。作为科技的坚定信仰者,他坚信,只要沿着河边走,就一定能找到大海。
转机发生在2020年3月。当时,比亚迪发布了密度更大、更稳定、更安全的超级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同年,搭载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推出,其性能创下“12项全球最佳”。
毫无疑问,这是技术的胜利,也是工程师的胜利。刀片电池的成功也得益于连玉波和他的团队勇于打破规则。
“既然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之间的矛盾无法从电芯的角度解决,那么我们就应该从整个系统的角度思考,打破‘两反定律’,而不再只是寻找一个平衡点,而是追求两者的满足。”连玉波带领团队创造性地开发CTP技术,进行大量的材料、工艺和结构创新,最终研发出革命性的刀片电池。
刀片电池不仅拥有接近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而且安全性极高,可以通过最严格的针刺测试。加之价格低廉,连特斯拉、红旗、广汽等车企都有兴趣购买。 。
不过,刀片电池只是连玉波团队的众多“黑科技”之一。 2020年6月,连玉波领导的“高性能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通过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评审。高安全动力电池是该项目的主要成果之一。另外两项突破是高可靠独立IGBT和高效驱动组件的设计和制造。
IGBT芯片是电控系统的核心,对电动汽车电池的长寿命和稳定运行起着关键作用。但长期被国外垄断。连玉波带领团队突破封锁,不仅自主建成了国内首条汽车级IGBT全产业链生产线,而且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应用。此外,连玉波团队还构建了驱动总成全路径的高效设计体系,实现了电机、电控、减速机效率的协同提升。开发的集成驱动总成综合效率达到86.6%,处于世界一流水平。
如今,比亚迪已建成涵盖材料、器件、模块、系统和整车应用的全产业链研发制造体系,成为全球唯一同时掌握动力电池、IGBT芯片和驱动总成核心技术的企业。
“比亚迪有一个技术鱼塘,里面有各种技术比亚迪秦dm双模电动车,当市场需要的时候,我们就捞出来。芯片、电动汽车、轨道交通等都是鱼塘里的大鱼。” 2021年底,王传福在一次闭门媒体会上低调说道。一般人不知道的是,连玉波就是为比亚迪挖鱼塘的人。
事实上,自2004年加入比亚迪以来,连玉波不仅带领团队开发了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F3DM和中国首款纯电动汽车e6,还主导开发了秦、唐、宋、元、汉等全系列新能源汽车。他也攻克了中国新能源汽车道路上的每一个障碍,从刀片电池、双模技术、e平台、CTB技术到最近的云南、易四方、炫机架构……毫无疑问,连玉波说,比亚迪是中国汽车电动化的技术先驱。
由于其杰出贡献,连玉波也被称为比亚迪“研发之父”。
结尾
曾经,我们错过了大航海时代,也就错过了地理大发现;我们错过了工业革命,随之而来的是中华民族百年屈辱。那些过去的遗憾和痛苦提醒我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落后就会被打。
庆幸的是,这一次我们没有错过汽车行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023年,我们不仅要以3000万辆的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更要力争成为出口超过500万辆的全球冠军。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成为全球电动智能汽车的高地,有能力改变潮流方向。
不难想象,多年以后,当人们笑着回忆中国汽车腾飞的往事时,一定会回忆起王传福在上海金茂大厦与连玉波长谈的那个晚安。世纪之交,一个想要建造飞机却碰巧成为汽车工程师的小男孩。
人们或许还会说,“还好他没有造飞机,不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可能不会起飞这么快”。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