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f3机油滤清器 中国汽车产业崛起,中美博弈关键!能否超越美国成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

2024-09-19 14:05:27发布    浏览171次    信息编号:162835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坏土豆联盟成功

作者:Wild

心在艺术里游走,路离人并不远

首发作品:《别哭坏土豆》( )

介绍:

如果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甚至中国人的消费能力无限接近美国,那么就意味着美国捆绑西方世界遏制中国的战略将彻底破产,因为没有哪个西方国家,甚至连美国自己,能够阻止中国成为主要市场,资本敢失去如此巨大的市场。

中美消费市场最大的差距在于汽车行业,中国人均汽车拥有量仅为美国的22%左右。

同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这不仅仅是市场的博弈,更是未来能源、技术、全球化的全面竞争,未来10年将彻底奠定中美博弈的关键!

大家可能会认为还是老观点:中国无法独立制造高端汽车发动机;

其实,经过20年的努力和快速发展,中国的目标已经不再是这个了,事实也绝对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第一部分:为何说汽车行业是中美竞争的关键?

第二部分:原子弹和汽车哪个更难?

第三部分:我们的汽车技术真的落后吗?

第四部分:中美电动汽车竞争始于30年前,中国仅落后5年

第五部分:燃油车时代我们有多弱,新能源汽车时代我们有多强大

第六部分:汽车强国衰落不可避免,拜登却摸不着头脑

中国和美国消费市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从总量上看,2019年:

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67.2亿美元;

美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37.6亿美元;

基本上没有太大区别,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而且增速不断上升,而美国则基本稳定下来。

也就是说,我们很快就会超越美国。

这值得高兴吗?当然值得。

但美国人口只有我们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一个美国人的消费量相当于四个中国人的消费量。

除了美国人不省钱、喜欢浪费,中国人喜欢省钱之外,我们的人均收入没有美国高,总量是靠人数增加的。

如果仔细观察,差距还是很大的。

比如,我们的居民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是40%左右,美国是70%左右。

如果看老百姓日常的四大消费品:家电、家具、汽车、餐饮。

我意识到中国在交通运输方面远远落后于美国。如果我们把中国的消费市场结合起来,最大的差距其实是在汽车领域。

1956年,第一台冰箱研制成功,目前,每100户家庭拥有冰箱102台。

1958年,第一台电视机研制成功,如今,每100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21台。

1987年,第一部手机进入中国,如今,每百户拥有手机数量已达254部。

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轿车在长春试制成功,如今,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仅37辆。

这个数字是对的,我们的汽车保有量确实很低比亚迪f3机油滤清器,每三个人就有一辆车,也就是说三分之二的中国人没有汽车。

注:这个车是广义的概念,并不单单只是家用车。

折算成每千人汽车拥有量仅为186辆,远低于美国人平均每千人850辆的水平。

在这个维度上,我们只有美国的22%,还有巨大的进步空间。

为什么要特别关注汽车消费市场的空白?绝对不只是为了面子。

因为汽车产业是所有制造业中产值最大、产业链最长、关联产业最多,对科技和经济影响巨大的产业。

如果说一部手机关联着100家相关供应链企业,能够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那么汽车行业则是手机行业的100倍以上。

一辆汽车是由10000多个独立的、不可拆卸的零部件组装而成的,一辆复杂的F1赛车的零部件数量就多达20000多个。

汽车只有四个部件:发动机、底盘、车身和轮胎。但所涉及的系统部件无法写在一张 A4 纸上。以下是发动机所需的一些部件:

连杆、曲轴、轴承、飞轮、活塞、活塞环、活塞销、曲轴油封、缸盖、气门盖、凸轮轴、气门、进气歧管、排气歧管、空滤、消声器、三元催化、增压器、中冷器、水箱、水泵、散热器、风扇、节温器、水温表、放油开关、油泵、滤清器、机油滤清器、油道、限压阀、油表、压力传感塞、油尺、油箱、油量表、油管、燃油滤清器、燃油泵、化油器、空滤、进排气歧管、起动机、点火开关、蓄电池、火花塞、高压线、高压线圈、分电器……

一万个零部件,加上全球十亿辆汽车,这个产业规模有多大?

这里面有多少科技含量呢?汽车是使用计算机芯片最多的产品,全球近50%的工业机器人都用在汽车上。

中国汽车行业工业总产值超过9万亿元,对中国税收、就业、GDP的贡献超过10%。

汽车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工业制造实力的体现之一。

当然也包括衣服、袜子,但也只是最基础的20%,飞机、导弹就更多了,但也只是最上面的20%,中间的60%都是汽车这种集成度很高的工业产品。

因此,汽车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是经济发展的必需品,是制造业实力的体现。

中国用了一百年的时间才实现这三个目标。

美国于1913年在底特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装配线。

中国起步不算晚,1928年张学良就在试制汽车,1931年就成功试制出“民生”75型汽车。

但第二辆车还未制造出来,“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被日本占领。

这一停顿持续了2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才开始自行生产汽车。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汽车人的努力下,尽管受到美苏联合封锁,我们还是很快制造出了自己的汽车,相关产业也得到了发展。

但严格来说,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们的供应链非常不完善,什么都要自己想办法,中国的汽车产业还没有形成市场化、产业化。

所谓市场化,就是工厂有能力自己创收,能够发展壮大,很多人愿意买它生产出来的产品,工厂收回成本,又有钱继续投入生产和研发,形成良性循环。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们的汽车工业主要是服务于工业化环境。

比如红旗轿车的生产,受当时国际环境影响,被迫闭门生产,每辆车的成本在6万至20万元之间,以当时的物价水平来看,这个成本还是比较高的。

每辆卖给国家的价钱是5万元,卖得越多,亏损就越大,自然就形成不了产业循环……

197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参观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公司),在讨论重型卡车技术引进问题时,建议中国采取中外合资的形式。

当时,中国汽车业处于“只有卡车,没有轿车”、“只有公车,没有私家车”、“只有计划,没有市场”的局面。

当美国人提出“把大家的钱放在一起,一起赚钱,一起亏钱”的时候,当时的中国还不敢理解这种和资本家“联姻”的商业模式。

建议提出后,有关领导果断批示七个字:合资可以。

这七个字,奠定了未来30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道路。

中国汽车工业第二阶段已经开启。

1983年5月,中国第一家整车公司—北京吉普汽车公司在北京汽车制造厂与浙江吉普汽车公司合资成立。

接下来是中德合资企业上海大众和中法合资企业广州标致。

中国汽车工业终于结束了封闭发展、低水平停滞的历史,开始借助外资加速发展。

很多人喜欢批评,但走这条路没有对错之分,这是一条必须走的路,没有选择。

这是投入少、见效快、省力、发展汽车产业的唯一权宜之计。

我知道很多人会批评汽车买办,说他们造出了原子弹,却造不出汽车?干嘛要合资?

但事实上,制造原子弹的难度确实比制造汽车、芯片的难度要低很多。

原子弹是利用化学和物理原理研制的,不是什么秘密,可以闭门研制。

但当时汽车和芯片完全不适合,因为它们的产业链极长。

但在当时的环境下,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了解全部几万条产业链。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承担如此巨大的投资。

最重要的是,原子弹是封闭的,而汽车却商业化了。

比如说,美国的原子弹技术是5.0版,我们做出了1.0版,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我们不需要卖这个东西,因为不可能在国际市场上卖,对吧?我们直接开发2.0版,最后赶上5.0版就行了。

但是汽车就不一样了,美国汽车技术是5.0版,我们造的是1.0版的车,卖给谁呢?

1.0版的车怎么跟5.0版的车竞争呢?车卖不出去,就永远需要国家输血,也就是说美国可以一边发展一边赚钱,而我们只能投资。

当然,你可能会说,我们关门,自己做,自己买……

西方世界说,你们的汽车市场关闭了,你们的手机、电视我们不要了……

而且不造原子弹国家就亡,不造汽车国家就不亡。80年代中国有必要造汽车吗?有多少人买得起汽车?发展经济才是主旋律。

当时的合资不仅仅限于汽车,还包括手机、冰箱等家电。

当年第一批国产手机企业都是合资、OEM的,比如三星、熊猫爱立信、首信诺基亚等。

比如海尔电器,就是中德合资企业,海尔兄弟有两个形象,一个是中国人叫秦岛,一个是德国人叫海尔,这个名字来源于德国。

中国当时的计划是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是自力更生,学习一些基础知识,至少要知道汽车是如何组装的。

第二步建合资厂,学习外资汽车的生产流程、管理经验、技术?不存在,根本换不来,只给我们一个安装生产图,连外观都改不了。

第三步是自主研发,开始探索如何自己设计、生产,一点一点地完善技术。

1986年,六届全国人大召开,汽车制造作为重要支柱产业写入“七五”计划,合资汽车开始快速发展。

1990年,中法合资:东风雪铁龙

1991年,中德合资企业:一汽大众

1991年,中日合资海南马自达

1993年,中日合资郑州日产

1993年,中日合资长安铃木

1993年,中法合资:三江雷诺

1995年,中日合资:昌河铃木

1997年,中美合资:上海通用

1998年,中日合资:广州本田

1994年,中意合资南京菲亚特

2001年,中美合资:长安福特

2003年,中德合资企业:华晨宝马

2004年,中日合资:广汽丰田

2012年,中日合资:广汽三菱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7次降低汽车进口关税,由2001年的80%降至2006年的25%。

关税降低导致中国汽车市场价格迅速下降,以前9万的夏利现在4万左右,配置比以前好多了,说实话不买都不好意思。

这极大的促进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长期被压抑的私人汽车消费开始爆发,而在此之前,中国的消费主要还是以公务车购买为主。

经过30多年的合资发展,我们的自主品牌确实已经崛起到今天,包括比亚迪、吉利、奇瑞、红旗、力帆、长城、长安……

2009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1379万辆,其中乘用车800万辆,商用车341万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国。

汽车工业也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量遥遥领先,连续十年居世界第一,全球30%的汽车都是中国制造的。

但我们只是汽车大国,还不是汽车强国。

但现在我们有了市场,有钱,也到了自主研发的阶段,大家就会问:

目前中国汽车发动机技术水平如何?能不能制造?

当然我们现在有国产技术了,但是能不能生产出来又意味着什么呢?

几十个发动机部件全部独立制造?答案是否定的。

利用供应商资源?答案是比亚迪f3机油滤清器,中国很多汽车厂商都有能力自主生产发动机。

看到这个你可能会感到困惑。

这就和手机芯片一样,世界上没有纯粹的自主品牌,苹果的芯片也用的是英国ARM公司的架构,高通、三星、华为也一样。

如果像华为那样封杀高通,高通就更加无奈了,因为它只是一家设计公司,根本不能生产芯片。

这就好比让木匠去制作木头,木匠岂不是要发疯吗?

说中国不能生产发动机简直是自相矛盾,难道中国建设局建房子也要生产水泥、砖头、钢筋吗?

汽车发动机类似于手机芯片,可以生产,但性能呢...国产汽车大部分售价在10万元左右,发动机品质也只能达到10万元的水平。

不过,这并不是最大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是汽车产销量第一,我们有品牌,我们也不缺钱……

就在我们准备一步步实现技术突破时,能源问题出现了。

2020年,中国道路上的汽车保有量为2.81亿辆,如果加上摩托车、三轮车等,总数则为3.72亿辆。

基本与美国持平,我们暂且假设中国能在10年内突破发动机等汽车核心技术,达到世界主流水平。

且不说要花多少钱,需要多少人才,10年后,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将再次出现大爆发。

汽车越来越多,油耗也越来越高,但是这些油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去年,我国生产了1.95亿吨原油,进口了5.4亿吨原油,是除铁矿石之外最大的进口产品,这些石油70%都用于交通运输。

这是第一点,能源安全问题。

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70%,远超国际50%的警戒线,需要大力发展新能源:电力、氢能、核能、风能……

第二点是污染问题。

城市低海拔地区20%的细颗粒物是由汽车产生的,50%以上的氮氧化物、40%以上的挥发性有机物也是由汽车产生的。

石油、煤炭迟早都会耗尽,未来的趋势肯定是新能源。

中国始终严格遵循《巴黎协定》的要求,实现2030年前“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碳中和”。

那么选择就来了:继续努力研发燃油车,还是投身新能源?

国家和市场给出的答案是押注新能源汽车,为什么呢?

原因上面已经说了两个,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中国在汽车领域要想东山再起,必须换道而行,奋起直追。

不然,我们永远追不上。我们努力发展燃油车技术,但全世界都转向新能源。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又会落后。

中国汽车产业只有走出一条新路、实现弯道超车,才能实现突破。

这就是芯片研究的思路,别人研究16纳米的时候,我们也跟着研究16纳米,但我们刚做完,别人就5纳米了,我们永远跟不上。

如果你投入研发,必须领先竞争对手一代到两代,直接达到5nm。

提早布局未来数十种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中国弯道超车、推翻西方汽车霸权的金钥匙。

当然,大家都在关注新能源领域,日本也好,美国也好,欧洲也好,谁也不是傻子。

1990年,通用汽车推出了名为EV的电动汽车,1996年又在EV的基础上开发出纯电动轿车EV1,被视为现代电动汽车的开山之作。

1991年,电动汽车被列入中国“八五”计划重点科研项目,但当时的重点是发展燃油汽车产业,因此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1992年,钱学​​森以前瞻性的眼光给国务院写信:

中国汽车工业应该跳过汽油、柴油阶段,直接发展新能源。

如果国家组织起力量,中国就能跳过一步,直接进入汽车新时代。

而地球另一端的美国,也正在为新能源汽车做准备。

1993年,克林顿与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启动了“下一代汽车伙伴计划”。

克林顿自豪地表示:只有阿波罗登月计划可以与之相比。

当时中国国力太弱,无力直接投资燃油汽车或者新能源汽车。

他们只能在发展燃油车合资企业的同时,为电动汽车的机会做准备。

1994年,中国终于造出了第一辆电动公交车“远望”,但其动力系统、电机、控制器、电池等均由美国提供。

只有车身和底盘是我们自己生产的,但这为中国的电动汽车迈出了第一步。

由于德国2.8万元的月薪与国内92元的月薪相差280倍,总工程师孙凤春毅然选择回国发展汽车工业。

1997年,孙凤春终于研制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机及电控系统、自动变速系统。

此时,王传福已经创办了比亚迪,并开始向电池领域进行研发。

另一家巨头吉利刚刚从摩托车行业进入汽车行业,成为中国第一家民营汽车企业。

千禧年前后,中国面临两件大事:一是加入世贸组织,二是申请举办北京奥运会。

奥运申办中做出的承诺之一是,若申办成功,奥运核心区的公共交通系统必须实现零排放,这在一定程度上迫使中国开始在电动汽车领域进行投入。

在这场竞赛中,中国和外国其实在起跑线上很接近,我们的技术水平一般,他们的技术水平也不算特别强,我们的工业化才刚刚起步,他们的工业化也才刚刚起步。

如果说中国在传统内燃机汽车领域落后其他国家20年,那么在电动汽车领域仅落后5年。

2001年,美国宣布将在未来10年内投资100多亿美元并减税40亿美元,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汽车。

这一数额远高于国家“863”电动汽车项目投资的8.8亿元和地方企业投资的14亿元。

从随后的结果来看,显然美国的表现并不好……

特斯拉公司成立于2003年,2008年推出首款电动汽车,虽然只交付了7辆,但奥巴马参观工厂后直接提供了4.6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

但中国也不弱,2008年,比亚迪F3DM、吉利CNG、奇瑞S18、一汽奔腾B70 HEV等均亮相。

就在奥运会前夕,中国的电动、混合动力汽车才刚刚起步时,反对的声音就开始出现。

26位专家联名上书,要求不要研究前景不明朗的电动汽车或燃料电池汽车。这些专家其实是中国内燃机领域的专家,他们只是想让国家重视内燃机。

当然,他们的说法有误,但不得不说,中国有着强大的战略眼光,仍然选择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2009年,我国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时,也曾出台过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起初效果并不理想,补贴骗取现象也屡见不鲜。

但到今天,已经过去了十二年,不得不说,这一政策对于中国汽车行业的影响极为深远。

另外补充一下,想想当时光伏的同样情况,不得不说,一个国家一旦确定了战略方向,其坚定性要远比任何一个西方国家都要强。

美国政府向来是喊口号但不管用,除加州外,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支持、补贴政策远不如中国和欧洲。

2012年,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将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确定为汽车发展的战略方向。

随着一系列补贴、政策、规划的出台,新能源汽车成为投资圈的抢手货,追梦人、各类资本纷纷入局。

李斌的蔚来汽车、李想的理想汽车、何小鹏的小鹏汽车……都在马斯克效应下加入了竞争。

当然你可能会说有些车企只是在做PPT,这个我不否认,但最终胜利的还是真正用心做技术的造车企业。

中国还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方面有很好的基因,这使得从互联网到汽车的转型很容易。

2015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比亚迪成为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最大的中国汽车企业。

截至2021年7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603万辆,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美国仅为208万辆。

2010年至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产量超过1000万辆,中国占44%,其次是欧洲占25%,美国仅为18%,且有下降趋势。

新能源汽车实现了燃油汽车未能做到的事情。

在经济+技术+能源+环保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美国虽然有特斯拉,但市场表现却远远落后于中国。

就市场而言,中国之大无需多言;就技术而言,中国虽然不算遥遥领先,但也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指电动汽车,而动力系统最重要的部分是电池、电机、电控三大部件。

在电控技术方面,国内前五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合计占50%以上。

在电机技术方面,我国永磁电机技术水平与德国西门子、瑞士ABB相当。

不仅能够自给自足,剩余还可以供应给特斯拉、奔驰、宝马、菲亚特、克莱斯勒等。

而且永磁体的原材料钕铁硼恰好是稀土材料,占成本的30%-40%。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储量国和生产国,在永磁电机领域拥有绝对话语权。

电池方面,2021年全球十大动力电池供应商中,中国占据6席,市场份额为44.1%。

自2011年至今,仅用4年时间,中国就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

LG能源、三星SDI、SKI占据31.7%的市场份额,日本松下占据20.2%的市场份额。

唯一没有被包括进去的就是美国,因为美国能依靠的只有它的走狗日本和韩国。

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仅占据32.5%的市场份额,连续四年全球第一、连续六年中国第一。

要知道,高通这样一个拼尽全力的美国公司,也只占有全球30%左右的市场份额。

如果再进一步追溯,无论是三元锂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都离不开锂。

美国锂资源储量仅为9%,中国仅为6%。

对于三元锂电池来说,镍是最重要的,中国的储量只占3%,美国的储量更是少得可怜,只有1%。

因此,中美两国都需要寻找其他原材料,幸好中国已经提前行动了起来。

、SQM、FMC 和 占据全球 90% 的锂资源。

在中投公司的帮助下,中国天齐锂业相继收购了澳大利亚泰利森公司和智利SQM公司两家世界级寡头矿业公司。

其他中国企业,华友钴业、天宜锂业、赣锋锂业和盛鑫锂能等,也一直在非洲建立新的基地。

就镍而言,诸如 , , Co.,Ltd.和Gem等中国公司已连续赢得了265,000吨主要的镍项目,这是全球对镍对电池的需求的两倍以上。

美国在其海外资源分配中什么也没做,只忙于在家中进行合并和收购。

从上游矿产布局到中游电池制造,再到下游车辆的生产,美国在各个方面都落后于中国。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美国的制造业急剧下降,锈带无处不在,许多人失业了。

如果情况继续如此,美国将失去汽车行业中的主导地位和声音,其在技术领导力方面的优势以及制定环境保护规则的权利。

您认为拜登感到恐慌吗?

2021年5月18日,拜登在福特汽车工厂发表演讲:

过去,中国排名第八,我们排名第八,中国排名第一。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增长最快的电动汽车市场,其中80%的电池制造是在中国完成的。

它们不仅在中国生产这些电池,而且在德国和墨西哥生产这些电池。

我们不能让他们获胜,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

这么说,他并没有忘记宣传他的2万亿美元基础设施计划,并发誓要投资1740亿美元的电动汽车。

三个月后,拜登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为美国设定了新目标:到2030年,在美国出售的新车中有一半将是“零排放”汽车。

当拜登(Biden)在白宫签署行政命令时,站在他旁边的是来自美国三个最大汽车制造商的高管:通用汽车,福特和克莱斯勒。

但是,作为新能源车辆的全球领导者,也是美国唯一的无花果叶子,拜登根本没有邀请马斯克参加会议...

拜登(Biden)简单地说,售出的新车中有一半必须是新的能源车辆,但实际上,2020年在美国出售的新能量车占销售总额的0.5%。

尽管中国的利率也不高,但5.7%的比率已经是美国的10倍。

在9年内,鉴于美国的效率,该利率已从0.5%下降到50%。

拜登很焦虑,但这不是他的错。

在奥巴马的政府中,当时正在发展电动汽车行业,中国和美国处于同一起跑线,中国甚至落后。

在2016年,他上台了。他在2017年对新能源行业没有兴趣。

特朗普一手对美国新能源车产业进行了精确的罢工,成功地扭转了这一趋势,并为中国建立领先优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15年,中国新能量车的渗透率约为1%。

到2020年,欧洲的渗透率超过10%,在中国接近6%,在美国,它仍在盘旋约2%。

看,拜登不会焦虑...

拜登进入白宫后的第一件事是使美国陷入《巴黎协定》。

然后,政策法案接一个地出现,通用汽车和福特也遵循了诉讼,并发出了军事命令;

拜登很着急,太多了...

尽管美国拥有巨大的特斯拉,但福特和通用汽车等传统汽车公司显然落后于2020年的全球新能源乘用车排名,但旧的美国汽车公司已经滑落到第20位,而且没有痕迹。

中国与美国之间在新能源车中的差距太多,例如市场规模,汽车公司数量,资本活动,供应链成熟度,基础设施服务,原材料,技术...

过去,中国一直处于工业链的低端,但是在新的能源行业中,中国在每个节点上都具有独立的技术能力。

在新的能源车领域,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不敢统治世界,而是它已经超过了美国。

毫无疑问,新的能源车将使我们将来成为一个强大的汽车国家。

中国第一部新的能源智能汽车纪录片“一个世纪机会”的开始是:

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发达国家在当今的汽车行业中一直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随着新能源车的到来,中国将首次开始竞争汽车行业,这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冠军。

中国的梦想有三个部分:国家繁荣,民族复兴和人们的幸福。

如果没有强大的汽车行业作为支柱行业,一个国家就不可能繁荣。

没有好的中国品牌,国家就无法振兴。

没有节省资源并且对环保友好的智能汽车,无法实现更好的生活。

汽车电力公司,我们来了!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