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这位大学老师决定:我不想上学了,我自己教孩子!

2025-01-04 14:01:27发布    浏览34次    信息编号:189826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11年前,这位大学老师决定:我不想上学了,我自己教孩子!

来源 |伊熙 (ID: )

2006年,北京大学教师张冬青决定让孩子们告别正规学校,亲自授课。然而,他们尝试的并不是在家上学,而是创办一所学校——日日新学校,实践他们认为的良好教育。

二年级数学有一个目标,就是认识数以万计的大数。我们老师发明了一个作业:几万颗种子。本次作业得到了家长的大力配合。

孩子们数了各种种子。他们数了大米、紫米、绿豆、黄豆等等。起初,一些孩子决定数小米,但发现自己数不清,因为小米太小了。有的孩子也数黄豆,但黄豆太圆了,老了,就改数紫米之类的谷物。

茂盛地生长

张冬青

大家好。我叫张冬青,是一名教授文学的大学老师。今天我在这里告诉大家的是,我和丈夫创办了一所学校,名叫日日新学院。从2006年至今,已经过去11年了。

我为什么要经营自己的学校?因为我们的教育环境是不安全的,就像最近的携程和“红黄蓝”事件。

当我上初中时,我的大女儿曾经做过一项成语抄写和解释的作业。她写完后,父亲让她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刚刚抄的一个成语。

她说她不知道怎么办,但她爸爸不明白,就批评她,说她不能读书。

她委屈地说我只会背字典。考试时,如果标点符号错误,就会被扣分。如果你让我用自己的话解释,我的记忆就会混乱。每每这样的时候,我总想:我不想去学校了,我自己教孩子吧。

当然,作为一名教师,我不仅从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了应试教育的问题,还从数百名学生身上看到了应试教育的问题。

所以2001年生下第二个女儿后,我们两人决定在家完成孩子的小学教育。

老二5岁时,正在私立幼儿园上学。当我们上第一班的时候,家长们就开始担心孩子上小学的事情。当别人问起我们时,我们平静地说:

“我们的孩子不上学。”

这引起了大家的好奇,纷纷前来询问我们。经过多次讨论,一些家长同意了我们的意见。

有人说,我们可以一起在家上学,而不是把孩子放在你家。这个想法让我眼睛一亮。聚集更多的孩子可以解决孩子没有同伴的问题。

所以5月份,我们在回龙观社区网站上推出了一个论坛,讨论在家上学的问题。当时有20多个家庭参与讨论,我们开了很多次会议。

对话的基本流程如下。大家先指责教育的弊端,然后开始谈论自己的教育理想,有的欧美的,有的中国传统的。

我们的会议非常非正式。我们就这样聊了很多次,虽然效率低下,但却很愉快。就这样,六七月过去了,我们决定采取实际行动。

我们在8月份就规定,如果真想这么做,加入我们的在家上学组织,每个家庭必须先花一万元,以示诚意。

到8月底,已有4个忠诚的家庭加入。于是在2006年9月,我们的日日新学校带着四个孩子和一名老师成立了。

我们在回龙观租了一套三居室,上面“日日新学堂”五个字是孩子们写的。

他们当时不会写字,所以就模仿大人写的字,但是字比大人写的字生动得多,所以我们就用它作为我们的标志。

创办之初,我就定下了两条原则,都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

第一,我们不在家里办学,必须另外租场地。这是为了给孩子们上学、学习的感觉。

其次,父母不是老师。我们觉得孩子一生需要经历很多不同的老师,才能吸收到更丰富的营养。

房子好租,老师却难找。那时我们还没有资质,还没有成立公司。我们没有资格在报纸上发布招聘启事,也没有资格在招聘会上租摊位。

于是有一天,我丈夫和另一位家长去参加了别人的招聘会,最终聘请了我们的第一位老师,崔老师。

我清楚地记得,下班回家后,丈夫高兴地告诉我,我们聘请了一位老师,是沉阳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专业毕业的。

他说老师的眼睛特别清澈专注,又黑又亮,所以他就认定是她了。崔老师确实很好。她对孩子们有着发自内心的爱。

崔老师(中)

我们的第一年很轻松,只是让孩子们玩得开心。我们知道,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只要环境宽松、安全,他们就可以创造出很多游戏。这个时候,大人只要守住安全界限就可以了。

我们每周组织一次孩子们的郊游,包括参观博物馆、美术馆、798艺术区,还有爬山、采摘、长距离散步,甚至还有社区塑料袋使用情况的小调查。

一个月后,又有两个孩子加入了我们,总数达到六个,两个月后,总数达到九个。这些新孩子通过口碑找到了我们。

如今,我们每天都有超过 300 名新孩子,他们都是通过口碑找到我们的。

但挑战来了,从孩子们进入一年级时就开始了。进入一年级后,知识就得学,但是怎么学呢?学习什么?

当时我们其实并没有想得太清楚。因此,当孩子们上一年级时,我们没有提供传统的学校数学课或英语课。

我们知道这两门课程非常重要,但是因为我们觉得还没有想清楚,所以还没有开始。我们也没有能力编写教材,特别是语文教材。

我们不想用公立学校的教科书,所以我设计了三门不需要教科书的中文课程。

儿童文学的教材是各种图画书。 2006年,绘本出版进入繁荣期,这方面的物资源源不断地流动,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

我们还有一个释字课程,讲的是汉字创造的起源。为此我们会参考《说文解字》、《尔雅》等古籍。

我们还有古文诵读课。这三门课程是我们最早的中文课程。

由于我们没有使用公立学校的语文教材,也引发了家长的大讨论。

这也是我们第一次感受到来自家长的学习压力,但也正是因为这些压力,才带动了学校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

我们向家长承诺尽快编写中文教材。现在屏幕上显示的是我们的文本解释教科书,现已编写完毕。

当时我们用的是讲义,就是老师把每个单词背下来,然后写成讲义。现在我们的讲义已经出版成书了。

当我们的孩子到了四年级的时候,日日新才真正有了自己的语文教材。

但因为是第一次写,那学期的三篇课文太难了。最难的是郁达夫的《故都秋》。

刚上了两节课,我们的语文周老师就来找我说,张老师,我不能上这门课了,因为课文太难了。

我们召开了紧急会议,讨论是放弃还是继续学习,攻克这个难题。后来我们决定尝试学习它。

这篇课文是逐字、逐句、逐段学习的。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才完成。

但孩子们收获很大,文学品味明显提高。当他们读到类似的或者比较肤浅的山水描写散文时,会觉得不够满足。他们对这段文字印象深刻,久久回味无穷。

文字就是这样。我们一边教学一边编辑,根据孩子们的反馈进行修改。

直到2012年,我们的一到六年级的语文教材才全部完成。

我们给每个班级起了自己的名字,我们的第一个班级叫做润德班。

可以说,润德班的学生参与了我们语文教材的编写。我们根据他们的反馈来决定保留哪一篇文章以及替换哪一篇文章。

这些孩子就是当时润德班的同学。这堂课的经验是不可复制的。他们有许多第一,也有许多独特之处。比如他们是我们当中游学最多的班级。

游学班的灵感来源于顾炎武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希望孩子们走出去,看到更多的差异,进而了解更多的差异。

当能够看到并理解时,孩子内心的灵活性就会变得更大。他的心胸开阔了,他变得宽容了。

我们选择的地方不是旅游景点,也不是花哨的地方,但都是很有特色的地方。

我们曾到湖南、内蒙古考古考察发掘化石。我们还去了湖南里野的一所乡村小学,和当地的孩子们一起上学。我们还有北京胡同游和北京水系考察团。

现在日日新的游学班已经成为我们的传统班,我们把它做成了项目式学习课程。

这个班的另一个特点是孩子来来去去非常频繁。

前四个孩子只剩下我们家的小石头了,其他孩子分别在一、二、三年级留下了。随后新的孩子不断加入,这个班里来来往往的孩子有二十多个。

为什么孩子们来来去去如此频繁?那是因为转学到这里的孩子大多厌倦了学习,无法去其他学校或者已经退学了。

这个班级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一家医院,专门治疗厌学症。孩子们痊愈后,才慢慢离开。有的人呆了两三年,有的人一两年就离开了。

因此,我们对厌学做了一些研究。为什么你会厌倦学习?这可以从“厌恶”二字说起。

厌恶有两种意象:仇恨和满足。哪个图像先出现?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满意和厌恶的含义是相互关联的。从字形来看,满意的意思应该在先,厌恶的意思应该在后。

过度的满足会导致厌恶。从训诂思维的角度来看,应该是这样的逻辑。给孩子太多、太多、太多,是造成厌恶的原因。

孩子的大脑和他们的胃是一样的。如果你给孩子吃太多,让他们吃得太饱,他们将无法消化或吸收。给孩子的大脑塞满太多的知识,把时间安排得最充实,也会让大脑无法消化、吸收。

治疗学习障碍的方法就是敢于给孩子留下空白,敢于给孩子自己留下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完成隐藏的成长。

对于这些转学的孩子,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们挨饿。他们还必须弥补玩耍的科目,因为在其他学校,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就不能玩耍,甚至在课间休息时也不能玩耍。

他们到达后,出现了各种症状。例如,他们不做作业或听课。有的甚至没有进教室,只是在外面的沙坑里玩耍。有的继续在教室里画画。

我们允许这些,我们觉得他需要某种程度的释放。在我们的允许和接受下,孩子们慢慢痊愈了。

留白是一种方式,但实际上背后有一个秘密武器,那就是爱他们。

老师应该无条件地接纳他们,不要让他们因为暂时不喜欢学习而感到愧疚。当孩子没有负罪感时,他们反抗成人的程序就会自动卸载。

当然,每个厌学的孩子都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对每个孩子都用同样的方法。因此,对于每一个转学的孩子,我们都会和家长进行深入的交谈,了解他的过去,有时我们也会进行家访。

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这就是日日新教育和理解孩子的理念。

所有的教育、心理学,以及我们作为成年人从这些东西中学到的规则,并不是为了应用到孩子身上,然后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和评价他,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他作为一个个体。

现在很多家长都很着急。其实,焦虑的一个来源就是我们学了太多的理论,然后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孩子身上,用标准来衡量。

在这样的衡量下,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会首先失去自信。我们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模式。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热爱学习,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要热爱学习呢?是为了积累大量的新鲜知识吗?学习更多的知识是有益的,但不是根本。

让孩子热爱学习的最根本的就是发现,这给他带来探索的乐趣和成就感。因此,如果我们想让孩子热爱学习,就必须给他们发现的机会和能力。如果我们想让孩子热爱学习,我们就必须给他们发现的机会和能力。

但人类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过度教育的时代,我们留给孩子们自己发现的机会越来越少。

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如此多的知识并保持发现的乐趣呢?这就是我们每天新来的老师要做的事情。

我认为教育不仅是一件感性的事情,更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我们的老师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

比如,数学课上,当孩子们学习测量时,老师并没有给他们提供尺子等工具,而是先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体来测量。

给他们任务来测量书籍、桌子、教室,包括教室外的路径。

小孩子其实是充满想象力的。激活后,有些人会用手指进行测量,有些人会使用手掌,有些人会使用手臂。有些人用脚,一只挨着一只,有些人用脚步。

有的孩子特别大胆,用自己的身体来衡量。

那次我们正在测量教室外面的一条路。一个孩子躺下,让其他孩子根据自己的身高用粉笔画线。他一一用自己的身高测量了路的长度,然后很多孩子都跟着他学。

经过这些测量,孩子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准确。这时老师才会介绍尺子的作用。

比如我们二年级数学有一个目标,就是认识几万个大数。我们老师发明了一个作业,就是几万粒种子。

本次作业得到了家长的大力配合。在家里,孩子们需要把一百个装进一个小袋子,一千个装进一个中袋,一万个装进一个大袋子。

孩子们数了各种种子,这也教会了他们什么是种子。他们数着大米、紫米、绿豆、大豆,还有其他的东西。

起初,一些孩子决定数小米,但发现不可能,因为它太小了。有的孩子也数黄豆,但黄豆太圆了,老了,就改数紫米之类的谷物。

这个作业不仅让孩子们有了对数的感觉,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获得了很多人生经历。

教学严谨、专业,同时又不失浪漫。我们语文课上有一篇课文叫《俗名》,是一个土耳其民间故事。

故事中,一个小村庄里的人都同名,这就产生了麻烦——邮递员无法送信。邮递员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当众宣读了这封信。

听众可以从所读内容中判断这是否是我的信,并据为己有。有时,信件已被认领,但人们仍想继续听,并要求邮递员读完。

这个故事想表达的是全村同名,同甘共苦、同甘共苦、同甘共耻。每次教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老师都会要求家长提前给孩子写一封匿名信,然后在全班上读给孩子们自己认领。

这篇课文半周就可以读完,但读信活动要持续一个多月,老师每堂课都会读几封信。

比如我们有一篇课文叫《石头汤》。每当我们学习“石头汤”时,每个班级都会制作石头汤并邀请全校同学在班上喝。每个孩子都从家里带来了一些东西,石头汤真的很好吃。

有一次,语文课正在学习鲁迅的《雪》。正好下雪了,老师就让学生们到外面去,在飞舞的雪花中大声朗读课文。

有一次,雾很大。老师们让孩子们走出教室去体验一下。

每年举办草原音乐节、视觉盛宴艺术节、“诗歌之翼”诗歌节、“欢乐颂”戏剧节。这是草原音乐节的场景。

一班爸爸来跳《小天鹅》,尤其是敬业的爸爸们。

我们的老师会在我们的草坪上举办婚礼,所有的组织工作都由老师来负责。这是婚礼的场景。这对新婚夫妇每天都是新老师。

他们来到日日新后坠入爱河,并在这里举行了婚礼。他们前面和后面的花童都是他们教过的孩子,现在他们自己的儿子也快半岁了。

最早的润德班已经毕业了。那时的日日新更像是一个家庭,但现在日日新是一所学校。

从2006年的四个孩子和一套三居室,到2009年的40多个孩子,我们搬到了天曲园。天曲园的房子是我们父母亲自己设计的。

2006·回龙观雅园

2009·天曲园

目前,我们已拥有可容纳300多名儿童的窝秋花园。窝秋园是一个大果园,占地150亩。它非常美丽。这里真是孩子们的天堂。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很开心。

伍德希尔花园

如果教育政策允许,我国将会出现很多果园、森林、稻田或湖边的学校。

每所学校不需要很大;两三百人就够了。在这里,人与自然合而为一,这也是我们浪漫的想象之一。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需求。教育其实就是提供一个环境,提供一块好土地,孩子就会像一颗种子一样茂盛地成长。

很多人会问我们,你过得辛苦吗?许多人也称赞我们的勇敢和毅力。

其实我们俩都感觉很顺利、很幸福,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自己。我们只知道我们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并且我们会一步步朝着这个正确的方向走下去。

事实上,我们也给自己留下了很多空白。我们也把自己当成一颗种子,最终长成自己。其实每天都在变化,一切变化都是最自然的。

也许有些人会怀念刚跑德班时的家的感觉,但对于我们来说,每一天都不一样,每时每刻都在成长。

我们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无限的成长状态,希望有一天能够蓬勃发展成为百年名校。这是我们双方都想要的。

谢谢大家。

— 结束 —

同城奢侈品信息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